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16-宋史-元-脱脱-第1202页

至节度使。
神宗十四子:长成王佾,次惠王仅,次唐哀献王俊,次褒王伸,次冀王僴,次哲宗,次豫悼惠王价,次徐冲惠王倜,次吴荣穆王佖,次仪王伟,次徽宗,次燕王俣,次楚荣宪王似,次越王偲。八王皆早薨:佾、仅、伸、伟,徽宗赐名追封;俊、僴、倜、价,徽宗改封。
吴荣穆王佖,帝第九子。初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封仪国公。哲宗立,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宁郡王,进申王,拜司空。帝崩,佖于诸弟为最长,有目疾不得立。徽宗嗣位,以帝兄拜太傅,加殊礼,旋拜太师,历京兆、真定尹,荆、扬、太原、兴元牧,徙国陈。崇宁五年薨,辍视朝七日。赠尚书令兼中书令、徐州牧、燕王,谥荣穆。又加赠侍中,改封吴王。子有奕,武信军节度使、和义郡王。
燕王俣,帝第十子;越王偲,帝第十二子。母曰林婕妤。俣初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成国公;偲初授武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祁国公。哲宗朝,俣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咸宁郡王;偲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永宁郡王。是后累换节铖,历任尹牧,俣进封莘王,偲封睦王。徽宗朝,俱历太保、太傅,俣进封卫王、魏王、燕王,偲进封定王、邓王、越王。靖康元年,同迁太师,俣授河东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牧,偲授永兴成德军节度使、雍州真定牧。
二年,上皇幸青城,父老邀之不及,道遇二王,哭曰:「愿与王俱死。」徐秉哲捕为首者戮之,益兵卫送二王于金营,北行至庆源境上,俣乏食薨,偲至韩州而薨。
绍兴初,有崔绍祖者至寿春府,称越王次子,受上皇蜡诏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兴师恢复。镇抚使赵霖以闻。召赴行在,事败,送台狱伏罪,斩于越州市。
楚荣宪王似,帝第十三子。初为集庆军节度使、和国公,进普宁郡王。元符元年出阁,封简王。似于哲宗为母弟,哲宗崩,皇太后议所立,宰相章惇以似对。后曰:「均是神宗子,何必然。」乃立端王。徽宗定位,加司徒,改镇武昌、武成,徙封蔡,拜太保,移镇保平、镇安,又改凤翔、雄武。以王府史语言指斥,送大理寺验治,似上表待罪。
左司江谏江公望上疏,以为:「亲隙不可开,开则言可离贰;疑迹不可显,显则事难磨灭。陛下之得天下也,章惇尝持异议,已有隙迹矣。蔡王出于无心,年尚幼小,未达祸乱之萌,恬不以为恤。陛下一切包容,已开之隙复涂,已显之迹复泯矣。恩意渥缛,欢然不失兄弟之情。若以暧昧无根之语,加诸至亲骨肉之间,则有魏文'相煎太急'之讥,而忘大舜亲爱之道,岂治世之美事邪。臣愿陛下密诏有司,凡无根之言勿形案牍,倘有瑕可指,一人胸次,则终身不忘,迹不可泯,隙不可涂,则骨肉离矣。一有浸淫旁及蔡王之语,不识陛下将何以处之,陛下何颜见神考于太庙乎?」疏入,公望罢知淮阳军。徽宗虽出公望,然颇思其言,止治其左右。
崇宁中,徙镇荆南、武宁。崇宁五年薨,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冀州牧、韩王,改封楚王,谥荣宪。
子有恭,定国军节度使、永宁郡王。
哲宗一子:献愍太子茂,昭怀刘皇后为贤妃时所生。帝未有子,而中宫虚位,后因是得立。然才三月而夭,追封越王,谥冲献。崇宁元年,改谥献愍。后之立也,邹浩凡三上疏谏,随削其稿。至是,或谓浩有「杀卓氏而夺其子,欺人可也,讵可以欺天乎」之语,徽宗昭暴其事,复窜浩昭州,而峻茂典册。后上表谢,然浩盖无是言也。
徽宗三十一子:长钦宗,次衮王柽,次郓王楷,次荆王楫,次肃王枢,次景王杞,次济王栩,次益王棫,次高宗,次邠王材,次祁王模,次莘王植,次仪王朴,次徐王棣,次沂王咢,次郓王栱,次和王栻,次信王榛,次汉王椿,次安康郡王楃,次广平郡王楗,次陈国公机,次相国公梃,次瀛国公樾,次建安郡王楧,次嘉国公椅,次温国公栋,次英国公楒,次仪国公桐,次昌国公柄,次润国公枞。柽、楫、材、栱、椿、机六王早薨。
郓王楷,帝第三子。初名焕。始封魏国公,进高密郡王、嘉王,历奉宁、镇安、镇东、武宁、保平、荆南、宁江、剑南西川、镇南、河东、宁海十一节度使。政和八年,廷策进士,唱名第一。母王妃方有宠,遂超拜太傅,改王郓,仍提举皇城司。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于外第作飞桥复道以通往来。北伐之役,且将以为元帅,会白沟失利而止。钦宗立,改镇凤翔、彰德军。靖康初,与诸王皆北迁。
肃王枢,帝第五子。初封吴国公,进建安郡王、肃王,历节度六镇。靖康初,金人围京城,要帝子弟为质,且求输两河。于是遣宰臣张邦昌从枢使斡离不军,为金人所留,约俟割地毕遣还,而挟以北去。
景王杞,初授武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冀国公。大观二年,改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文安郡王。政和中,授检校太保,寻迁太保,改授护国、武昌军节度使,追封景王。靖康元年,授荆南、镇东军节度使,迁太傅。
二年,遣诣金营充贺正旦使。既归,又从上幸青城。及上皇出郊,杞日侍左右,衣不解带,食不食肉,上皇制发愿文,述祈天请命之意,以授杞。杞顿首泣。及北行,须发尽白。
济王栩,初授镇洮军节度使、检校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