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16-宋史-元-脱脱-第726页

,旁头五人,黄麾幡一,三人,绛引幡八,二十四人,金节十二人,仪弓七十人,仪弩五十人,仪刀七十人,仪锽、斧一十三人,白柯枪三十人,绿槊七十人,乌戟七十人,小行旗三百人,五色小氅三百人,铜仗子三十人。
其黄麾细仗者,大庆殿、文德殿发册及进国史之所设也。东都用一千四百二人,中兴后或用百人至五百人,随事增损。而其执仗有四,小行旗、五色小氅、仪刀、铜仗子;其服色有四,缬帽子、素帽子、平巾帻、武弁冠,五色宝相花衫、勒帛。
大朝会之外,有日参、四参、六参、朔参、望参。朔参,用厘务、不厘务通直郎已上。望参,用厘务通直郎已上。宣制、非时庆贺以望参官,余以朔参官。四参官,谓宰执,侍从,武臣正任,文臣卿监、员郎、监察御史已上。四参遇雨则改日参。在京宫观奉朝请者赴六参。高宗移跸临安,殿无南廊,遇雨雪,则日参官于南閤内起居。宰执、使相立檐下;侍从、两省、台谏官以下立南閤内;卿监、郎官、武功大夫以下立东西廊。绍兴十二年十月,有司请行正、至朝贺礼,及讲求祖宗故实常朝、视朝、正衙、便殿之仪。乃讨论朔日文德殿视朝,紫宸殿日参、望参,垂拱殿日参、四参,假日崇政殿坐,圣节垂拱、紫宸殿上寿之制。请先御正殿视朝。十一月,礼部侍郎王赏言:「正、至及大庆贺受朝,系御大庆殿,与文德、紫宸、垂拱殿礼制不同。月朔视朝,则御文德殿,谓之前殿正衙,设黄麾半仗。其余紫宸、垂拱皆系别殿,不设仪仗。今大庆殿朝会,礼文繁多,欲先举行文德殿视朝之制。」时行宫止一殿,乃更作崇政、垂拱二殿。御史台请以射殿为崇政殿,朔望权置帐门以为紫宸殿,宣赦书、德音、麻制以为文德殿,群臣拜表、听御札批答权作文殿德东上閤门。其垂拱殿四参,于殿门外设位版。十三年,始视朝于文德殿,设黄麾半仗二千四百十五人。六月,紫宸殿望参,设黄麾角仗一千五十六人。自是,后殿坐及射殿引呈公事,以日景已高,依旧制设卫士、青凉伞十。淳熙十四年,诏引呈射殿公事,殿门外排立御马,如后殿之仪。
大朝会仪,旧制,垂拱殿设帘,殿上驻辇,候起居称贺班绝,乘辇,枢密、知閤门官、枢密都副承旨、诸房副都承旨前导,管军引驾至大庆殿后幄降辇,入次更衣。绍兴十五年正月朔旦,以二殿经途与东都异,乃以常御殿为垂拱殿,免驻辇,设帘帷,设椅子,称贺毕,过大庆殿后幄。前期,仪鸾司设御榻于大庆殿中,南向,设东西房于御榻左右稍北,设东西閤于殿后左右,殿上前楹施帘,设香案于殿下。太常展宫架乐于殿庭横街之南。其日,御辇院陈舆辇、伞扇于殿下,东西相向。兵部陈五辂于皇城南门外,俱北向。骐骥院列御马于殿门外,东西相向。兵部帅属设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于殿门内外。以殿狭,辇出房,不鸣鞭。
淳熙十六年正旦,行称贺礼,比政和五礼月朔视朝仪。皇帝御大庆殿,服靴袍,即御坐,皇太子、文武百僚常服称贺,而设黄麾半仗二千四百十五人。及冬至朝贺,设黄麾角仗一千五十六人。著为令。而大朝会仪。自绍兴十五年以后不设。
志第九十七仪卫二
○宫中导从行幸仪卫太上皇仪卫后妃仪卫
宫中导从之制,唐已前无闻焉。五代汉乾祐中,始置主辇十六人,捧足一人,掌扇四人,持踏床一人,并服文绫袍、银叶弓脚幞头。尚宫一人,宝省一人,高鬓、紫衣。书省二人,紫衣、弓脚幞头。新妇二人,高鬟、青袍。大将二人,紫衣、弓脚幞头。童子执红丝拂二人,高鬟髻、青衣。执犀盘二人,带鬅头、黄衫。执翟尾二人,带鬅头、黄衫。鸡冠二人,紫衣,分执金灌器、唾壶。女冠二人,紫衣,执香炉、香盘。分左右以次奉引。
太宗太平兴国初,增主辇二十四人,改服高脚幞头;辇头一人,衣紫绣袍,持金涂银仗以督领之。奉珍珠、七宝、翠毛华树二人,衣绯袍;奉金宝山二人,衣绿绣袍;奉龙脑合二人,衣绯销金袍,并高脚幞头。执拂翟四人,鬅头、衣黄绣袍。旧衣绫袍、紫衣者,悉易以销金及绣。复增司薄一人,内省一人,司仪一人,司给一人,皆分左右前导,凡一十七行。每正、至御殿,祀郊庙,步辇出入至长春殿用之。其乘辇,则屈右足、垂左足而凭几,盖唐制也。真宗时,加四面内官周卫。大中祥符三年,内出绘图以示宰相。
行幸仪卫。宋初,三驾皆以待礼事。车驾近出,止用常从以行。其旧仪,殿前司随驾马队,凡诸班直内,殿前指挥使全班祗应:左班七十六人,二十四人在驾前左边引驾,五十二人作两队随驾;右班七十七人,二十四人在驾前右边引驾,五十三人在驾后作两队随驾,二十七人第一队,二十六人第二队。内殿直五十四人,散员六十四人,散指挥六十四人,散都头五十四人,散祗候五十四人,金枪五十四人,茶酒班祗应殿侍百五十七人,东第二班长入祗候殿侍十八人,驾后动乐三十一人,马队弩手分东西八十五人,招箭班三十五人,散直百七人,钧容直三百二十人,御龙直百四十二人,御龙骨朵子直二百二十人,并全班祗应。御龙弓箭直百三十三人,御龙弩直百三十三人,宽衣天武指挥二百一十六人。各有都虞候、指挥使、员僚。
若随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