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以应诏上书迁秩。乙卯,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丁巳,诏范纯仁等复官、宫观,苏轼等徙内郡居住。癸亥,罢编类臣僚章疏局。乙丑,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五百十八人。
五月丁卯朔,罢理官失出之罚。丙子,诏复废后孟氏为元祐皇后。乙酉,蔡卞罢。己丑,诏追复文彦博、王珪、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等三十三人官。辛卯,还司马光等致仕遗表恩。癸巳,河北、河东、陕西饥,诏帅臣计度振恤。
六月丙申朔,辽主遣萧进忠、萧安世等来吊祭。
秋七月丙寅朔,奉皇太后诏,罢同听政。丁卯,告哲宗钦文睿武昭孝皇帝谥于天地、宗庙、社稷。戊辰,上宝册于福宁殿。癸酉,以皇太后还政,减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癸未,遣陆佃、李嗣徽报谢于辽。罢管勾陕西、京、川路坑冶及江西、广东、湖北、夔、梓、成都路管勾措置盐事官。辛卯,封子亶为韩国公。
八月戊戌,诏诸路遇民有疾,委官监医往视疾给药。庚子,作景灵西宫,奉安神宗神御,建哲宗神御殿于其西。辛丑,出内库金帛二百万籴陕西军储。壬寅,葬哲宗皇帝于永泰陵。丙午,遣董敦逸贺辽主生辰,吕仲甫贺正旦。戊申,高丽王王熙遣使奉表来慰。庚戌,诏以仁宗、神宗庙永世不祧。戊午,以蔡王似为太保。癸亥,祔哲宗神主于太庙,庙乐曰《大成之舞》。
九月甲子,诏修《哲宗实录》。丙寅,辽遣萧穆来贺即位。丁卯,减两京、河阳、郑州囚罪一等,民缘山陵役者蠲其赋。己巳,幸龙德宫。辛未,章惇罢。丙子,以陈王佖为太尉。丁丑,诏修《神宗史》。己丑,复均给职田。
十月乙未,夏国入贡。丙申,蔡京出知永兴军,贬章惇为武昌军节度副使。丁酉,以韩忠彦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壬寅,以曾布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乙卯,升端州为兴庆军。己未,诏禁曲学偏见、妄意改作以害国事者。辛酉,罢平准务。
十一月丁卯,诏修《六朝宝训》。降德音于端州:减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庚午,诏改明年元。戊寅,以观文殿学士安焘知枢密院事。庚辰,黄履罢。己丑,置《春秋》博士。辛卯,令陕西兼行铜、铁钱。以礼部尚书范纯礼为尚书右丞。十二月甲午,以皇太后不豫,祷于宫观、祠庙、岳渎。戊戌,出廪粟减价以济民。辛丑,虑囚。甲辰,诏修《国朝会要》。戊申,降德音于诸路:减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戊午,辽人来贺正旦。是岁,出宫女六十九人。
建中靖国元年春正月壬戌朔,有赤气起东北,亘西南,中函白气。将散,复有黑昆在旁。癸亥,有星自西南入尾,其光烛地。癸酉,范纯仁薨。甲戌,皇太后崩,遗诏追尊皇太妃陈氏为皇太后。丁丑,易大行皇太后园陵为山陵,命曾布为山陵使。己卯,令河、陕募人入粟,免试注官。
二月丙申,雨雹。己亥,汰秦凤路土兵。甲辰,始听政。乙巳,出内库及诸路常平钱各百万,备河北边储。丁巳,贬章惇为雷州司户参军。
三月甲子,始御紫宸殿。乙丑,辽使萧恭来告其主洪基殂,遣谢瓘、上官均等往吊祭,黄寔贺其孙延禧立。丁丑,诏以河西军节度使赵怀德知湟州。壬午,以日当食,避殿减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夏四月辛卯朔,日食不见。甲午,上大行皇太后谥曰钦圣宪肃。乙未,上追尊皇太后谥曰钦慈。丁酉,御殿复膳。壬寅,诏诸路疑狱当奏而不奏者科罪,不当奏而辄奏者勿坐,著为令。
五月辛酉朔,大雨雹。诏三省减吏员、节冗费。丙寅,葬钦圣宪肃皇后、钦慈皇后于永裕陵。庚辰,苏颂薨。丙戌,祔钦圣宪肃皇后、钦慈皇后神主于太庙。戊子,减两京、河阳、郑州囚罪一等,民缘山陵役者蠲其赋。
六月庚寅朔,以韩国公亶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京兆郡王。戊申,封向宗回为永阳郡王,向宗良为永嘉郡王。甲寅,封吴王颢子孝骞为广陵郡王,頵子孝参为信都郡王。戊午,范纯礼罢。己未,诏班《斗杀情理轻重格》。
秋七月辛巳,内郡置添差宗室阙。丙戌,安焘罢。丁亥,以蒋之奇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陆佃为尚书右丞,端明殿学士章楶同知枢密院事。
九月己巳,诏诸路转运、提举司及诸州军,有遗利可以讲求及冗员浮费当裁损者,详议以闻。丙戌,子礻圣薨。
冬十月乙未,李清臣罢。丁酉,天宁节,群臣及辽使初上寿于垂拱殿。
十一月庚申,以陆佃为尚书左丞,吏部尚书温益为尚书右丞。壬戌,以西蕃赊罗撒为西平军节度使、邈川首领。辛未,出御制南郊亲祀乐章。戊寅,朝献景灵宫。己卯,飨太庙。庚辰,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改彰信军为兴仁军,昭德军为隆德军。改明年元。十二月壬辰,赐陈王佖诏书不名。癸卯,进神宗昭仪武氏为贤妃。丙午,奉安神宗神御于景灵西宫大明殿。丁未,诣宫行礼。己酉,降德音于四京,减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是岁,辽人来献遗留物。河东地震,京畿蝗,江、淮、两浙、湖南、福建旱。
崇宁元年春正月丁丑,太原等十一郡地震,诏死者家赐钱有差。
二月丙戌朔,以圣瑞皇太妃疾,虑囚。甲午,子亶改名烜。以蔡确配飨哲宗庙庭。戊戌,诏:「士有怀抱道德、久沈下僚及学行兼备、可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