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大观元年增置。
枢密副承旨元丰令,有知上州在此下,元祐以后并去。
武功、旧皇城使,自此以下,并政和六年改。
武德、旧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和安、成和、成安、成全、旧翰林、尚食、军器、仪鸾使。
武显、旧左藏、东西作坊使。
武节、旧庄宅、六宅、文思使。
平和、旧绫锦使,初改保和,政和五年,以犯殿名,改保痊;宣和六年,又改为平和。
武略、旧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保安、旧榷易使。
武经、旧西京左藏库使。
武义大夫旧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翰林良医旧翰林医官使。
武翼大夫旧供备库使。
尚书诸司员外郎直宝文阁政和六年增置。
开封府司六曹事崇宁三年增置。
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朝请、朝散、朝奉郎直显谟阁政和六年增入。
少府、将作、军器少监诸卫将军太子侍读、侍讲正侍、宣正、履正、协忠、自宣正至协忠,并政和六年增置。
中侍、中亮、中卫、翊卫、亲卫、拱卫、左武、右武郎,旧横行、副使、政和六年改。
监察御史元丰令,有知中州在此下。
殿中丞旧秘书丞下,崇宁二年升。
直徽猷阁政和六年置。
承议郎武功至武义郎翰林医正武翼郎诸司副使。太子中合太子舍人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旧侍读、侍讲,政和改。
太常丞大晟乐令崇宁二年增置。太医令宗正、大宗正秘书丞直秘阁政和六年置,元丰令,知下州在此下。奉议郎大理正著作郎太史局令直翰林医官局殿中省六尚奉御旧在大理正之上,政和改。
太医丞元祐增置。
閤门宣赞舍人旧閤门通事舍人,政和六年改。
两赤县令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监门,内率府率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陵台令元祐中增置。著作佐郎殿中省主簿崇宁二年增置。
国子监丞辟雍丞崇宁二年增置。
宗子、崇宁元年增置。
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敦武、旧内殿承制,政和六年改,下同。
通直郎修武郎内殿崇班。内常侍元丰令,上州通判在此下。
太史局正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开封府参军事崇宁三年增置。
太医局正秘书省校书郎、天字亲王府记室元丰,元祐令,有「参军」字,政和三年除去。
太史局五官正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元丰令在监丞上,元祐在监丞下。
九寺、大晟府崇宁三年增置。
主簿閤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元丰令,中下州通判在此下。供奉官旧内东头供奉官,政和六年改,下同。
从义郎东头供奉官,
左侍禁内西头供奉官。
秉义郎西头供奉官,
太子诸率府副率干当左、右厢公事崇宁中增入。
右侍禁左班殿直殿头高品。
忠训、忠翊、左、右侍禁。
宣教郎旧宣德郎,政和四年改。
太学、辟雍、崇宁元年增置。
武学、律学开封府大观元年置。
博士太常寺奉礼郎大晟府协律郎崇宁二年增置。
太常寺太祝、郊社、籍田令光录寺太官令元丰、元令,在太学博士上。
五监、辟雍崇宁元年增置。
主簿宣义郎成忠、保义、左右班殿直。
承事。承奉、承务郎宗子、崇泞元年增置。
国子、太学、辟雍正武学谕崇宁元年置。
律学正崇宁元年置。
太医局丞京府、诸州司录事承直郎崇宁三年,以留守节度判官改,凡选人七阶,儒林至迪功。京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令右班殿直高班。
黄门内品承节、承信郎旧三班奉职、借职。
京府、诸州司六曹事元丰、元祐令,并六曹参军。政和三年,除去「参军」字,为司录事,司仪曹事,馀曹放此。
儒林、旧掌书记。
文林、从事郎三京畿县令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从政郎旧司录事参军、县令。
京府、诸州掾官修职郎旧知录事参军、知县事。
京畿县主簿、尉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主簿马监主簿迪功郎旧巡判官、司理、司法、司户。诸州司士文学助教旧参军事。
唐令,定流内一品至九品,有正从上下阶之制。其后,升侍中、中书令为为正二品,御史大夫、散骑常侍、两省侍郎为正三品,御史中丞正四品。谏议大夫分左、右,改将作大匠为监,太史局为司天监,置大监正三品,少监正四品上,丞正六品上,寺簿正七品上,主事正八品下,五官正五品上,副正正六品,灵台郎正七品下,保章正从七品上,挈壶正八品上,五官监候正八品下,司历从八品上,司辰正九品上。又置国子、五经博士为正五品上,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为从二品,左、右龙武、神武军大将军为正三品,将军为从三品。又置内侍监为为正三品,少监从四品,改诸州府学博士为文学,在参军上。五代复置尚书令为一品,升右丞为正四品上,降谏议在给事之下。
宋初,并因其制,唯升宗正卿为正四品,丞为从五品。其军器监、少监,甲弩坊署令、丞、监作、录事,昭文馆校书郎,司辰、司历、监候,殿中诸署监事、计官,太常诸陵庙、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