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表亦同即无中宗崩而羲以右常侍为同三品之事六月甲辰睿宗即位至七月丁巳羲罢为右散骑常侍先天元年正月以戸部尚书始同三品盖自景云元年【即景龙四年庚戌岁也】六月温王即位改元唐隆是月睿宗即位己巳大赦改元景云至二年【辛亥】先天元年【壬子】正月羲始为同三品然则非景云初乃先天初也纪及表又云羲曾为中书侍郎而本传无之亦脱漏也
窦懐贞传误
窦懐贞传云俄与李日知郭元振张说皆罢为左御史大夫踰年复同中书门下三品
今案睿宗纪景云二年【辛亥】十月窦懐贞罢先天元年【壬子】正月乙未左御史台大夫窦懐贞同中书门下三品则是止三数月耳非踰年也或曰史家止谓改岁则为踰年非谓过一朞也愚曰唯新书之例不然故不得不疑而辨之案杜元颕传谓穆宗即位不阅岁而元颕至宰相且穆宗以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即位次年长庆元年二月元颕入相斯亦可谓踰年矣而本传以为不阅岁又云甫再朞出为西川节度使葢谓仅及二周而元颕以长庆元年二月为相至三年十月罢凢二周岁余八月而本传以为甫再朞今窦懐贞自罢相至复同三品虽曰改岁而止三四月又安得遂以为踰年哉
常山王承干卒纪传差一年
常山王承干传云贞观十七年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
今案本纪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壬寅庶人承干卒与本传差一年
惠昭太子薨年纪传不同
宪宗纪元和四年闰三月丁卯立邓王宁为皇太子【即恵昭太子也】六年十二月辛亥皇太子薨
今案穆宗纪云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而惠昭太子传云李绛等建言立皇太子帝曰善以宁为皇太子册礼用孟夏雨不克改用孟秋亦雨冬十月克行礼明年薨年十九以是推之宪宗纪惠昭以元和四年立六年十二月薨而穆宗纪云元和七年薨已为舛错今惠昭本传又云冬十月克行礼明年薨则是元和四年受册成礼而五年薨愈见乖异不知何者为是然要之李绛尝上言曰陛下受命四年而冡子未建于是乃立太子则是元和四年立之无疑但薨年则纪传交互为难考尔
孝敬皇帝年差一岁
孝敬皇帝传云弘奏请数怫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酖薨年二十四又髙宗纪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天后杀皇太子五月戊申追号皇太子为孝敬皇帝
今案燕王忠传云王皇后废武后子弘甫三岁又髙宗纪永徽六年十月己酉废皇后为庶人是岁乙卯而弘三岁则是以癸丑生至上元二年岁在乙亥薧止是二十三年不得云二十四也
章懐太子传年误
章懐太子传云上元元年复名贤是时皇太子薨其六月立贤为太子
今案髙宗纪及三宗诸子传并云皇太子以上元二年薨独此传以为元年盖误也
庆王琮薨差一年
十一宗诸子传云奉天皇帝琮天寳十载薨【琮本封庆王】
今案玄宗纪云天寳十一载五月戊申庆王琮薨恐本传之误也
张浚死差一年
张浚传云迁左仆射致仕居洛长水墅王师范起兵青州欲取浚为谋主不克全忠胁帝东迁浚闻曰乘舆卜洛则大事去矣盖知其将簒也全忠畏浚构它镇兵使张全义遣牙将如盗者夜围墅杀之屠其家实天复二年十二月【是岁壬戌】
今案昭宗纪天复元年【辛酉】十月朱全忠犯京师十一月壬子昭宗如鳯翔戊辰全忠犯鳯翔自是全忠围鳯翔至天复三年【癸亥】正月王师范取兖州甲子昭宗幸全忠军己巳昭宗至自鳯翔十二月丙申朱全忠杀尚书左仆射致仕张浚由此观之则天复二年十二月昭宗尚在岐下为全忠所围未出亦未有卜洛之事王师范亦未起兵然则本纪所书三年十二月丙申杀浚为得其实而本传云二年十二月者误也且又浚以三年既死而昭宗以四年迁洛今观浚传所书则似迁洛之后浚方被杀此盖传中文意未全所致当云全忠将胁帝东迁如此则文意完矣
肃王薨差一年
肃王详传云建中二年薨
今案徳宗纪建中三年十月丙子肃王详薨与传差一年
武攸暨传年次误
武攸暨传云天授巾自千乘郡王进封定王长安中降王寿春中宗时拜司徒复王定
今案武承嗣传云中宗复位侍中敬晖等言诸武不当王帝柔昏不断纔降封一级三思王徳静郡攸暨寿春然则攸暨之降王寿春乃中宗神龙时事也而传以为长安中则误矣
啖助传赞误
儒学啖助传赞云呜呼孔子没乃数千年
今案孔子以鲁哀公十六年壬戌岁卒距嘉佑五年庚子进新书之岁止一千五百三十九年又案啖助以大厯五年庚戌岁卒止距孔子之卒才一千二百四十九年今乃云孔子没数千年无乃误欤
懿徳太子传误
懿徳太子重润传云大足中或谮重润窃议武后怒杖杀之年十九
今案重润传首云重润生髙宗喜甚乳月满为大赦天下改元永淳而是年岁在士午大足止有元年岁在辛丑则是重润年二十谓之十九则误也
上官昭容传误
上官昭容传云西台侍郎仪之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
今案上官仪传云麟徳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子廷芝亦被杀又本纪麟徳元年十二月丙戌杀上官仪武后传云麟徳初后召方士为蛊宦人发之帝怒召上官仪草诏废后后讽许敬宗构仪杀之然则武后以麟徳元年造蛊是年杀仪方是时髙宗尚亲政武后止居中宫后二十年方有临朝称制事则当麟徳初不得谓之武后时也
江夏王道宗传误
江夏王道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