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有东、西周号。芒山、首阳其界也。河阴 新安函谷关所居。 成皋有关,郑之武牢。 缑氏有刘聚,周大夫刘子邑。有延寿城、仙人祠。 阳城有鄂阪关。此邑是为地中,夏至景尺五寸。有阳城山、箕山,许由墓在焉。 新城有延寿关。故戎蛮子之国。 陆浑故蛮子国,楚壮王伐陆浑是也。 梁战国时谓为南梁,别少梁也。 阳翟
荥阳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八,户三万四千。
荥阳地名敖,秦置敖仓者。 京郑太叔段所居。 密故周畿内。卷有博浪长沙,张良击秦始皇处。 阳武 苑陵 中牟六国时,赵献侯都。 开封宋蓬池在东北,或曰蓬泽。
弘农郡汉置。统县六,户一万四千。
弘农本函谷关。汉武帝迁于新安县。 湖故曰胡,汉武更名湖。陕故虢国,周分陕东西,二相主之。 宜阳 黾池 华阴华山在县南。
上洛郡泰始二年,分京兆南郡置。统县三,户万七千。
上洛峣关在县西北。 商秦相卫商鞅邑。 庐氏熊耳山在东,伊水所出。
平阳郡故属河东,魏分立。统县十二,户四万二千。
平阳旧尧都。侯国。 杨故杨侯国。 端氏韩、魏。赵既为诸侯,以端氏封晋君也。 永安故霍伯国。霍山在东。 浦子 狐讘 襄陵公国相。 绛邑晋武公自曲沃徙此。 濩泽析城山在西南。 临汾公国相。 北屈壶口山在东南。有南屈,故称北。 皮氏故耿国。
河东郡秦置。统县九,户四万二千五百。
安邑旧舜都。 闻喜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 垣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 汾阳公国相。 大阳吴山在西。 周武王封西周太伯后于此猗氏古猗顿城。 解有盐池。 蒲坂有历山,舜所耕也。有雷首山, 夷齐居其阳,所谓首阳山。 河北
汲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六,户三万七千。
汲有铜关。 朝歌纣所都。 共故国。北山,淇水所出。 林虑
获嘉故汲新中乡。汉武帝行过时,获吕嘉首,因改名。 修武晋所启南阳,秦改名修武。
河内郡汉置。统县九,户五万二千。
野王太行山在西北。 州故晋邑。 怀 平皋邢侯自襄国徙此。河阳
沁水 轵故周原邑。 山阳 温故国也,苏忿生封。
广平郡魏置。统县十五,户三万五千二百。
广平 邯郸秦置为郡。 易阳 武安 涉 襄国故邢侯国都。南和 任 曲梁 列人 肥乡 临水 广年侯相。 斥漳平恩
阳平郡魏置。统县七,户五万一千。
元城汉元后生邑。 馆陶 清泉 发干 东武阳 阳平 乐平
魏郡汉置。统县八,户四万七百。
鄴魏武受封居此。 长乐 魏 斥丘 安阳 荡阴 内黄黄池在西。 黎阳故黎侯国。
顿丘郡泰始二年置。统县四,户六千三百。
顿丘 繁阳 阴安 卫
永嘉之后,司州沦没刘聪。聪以洛阳为荆州,及石勒,复以为司州。石季龙又分司州之河南、河东、弘农、荥阳,兗州之陈留、东燕为洛州。元帝渡江,亦侨置司州于徐,非本所也。后以弘农人流寓寻阳者侨立为弘农郡。又以河东人南寓者,于汉武陵郡孱陵县界上明地侨立河东郡,统安邑、闻喜、永安、临汾、弘农、谯、松滋、大戚八县。并寄居焉。永和五年,桓温入洛,复置河南郡,属司州。
兗州。案《禹贡》济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河东曰兗州。”《春秋元命包》云命:“五星流为兗州。兗,瑞也,信也。”又云:“盖取兗水以名焉。”汉武帝置十三州,以旧名为兗州,自此不改。州统郡国八,县五十六,户八万三千三百。
陈留国汉置。统县十,户三万。魏武帝封。
小黄 浚仪有洪沟,汉高祖项羽欲分处。封丘 酸枣乌巢地在东南。济阳 长垣故匡城,孔子所厄也。雍丘故杞国。 尉氏 襄邑 外黄
濮阳国故属东郡,晋初分东郡置。统县四,户二万一千。
濮阳古昆吾国。师延为纣作靡靡之乐,即而投此水。公国相。 廪丘公国相。有羊角城。 白马有瓠子堤。 鄄城公国相。
济阴郡汉置。统县九,户七千六百。
定陶汉高祖封彭越为梁王,都此。 乘氏故侯国。 句阳 离狐宛句 己氏 成武有楚丘亭。 单父故侯国。 城阳舜所渔,尧冢在西。
高平国。故属梁国,晋初分山阳置。统县七,户三千八百。
昌邑侯相。有甲父亭。 钜野鲁获麟所。 方与 金乡 湖陆高平侯国。 南平阳侯国。有漆亭。
任城国汉置。统县三,户一千七百。
任城古任国。 亢父 樊
东平国汉置。统县七,户六千四百。
须昌 寿张有蚩尤祠。 范 无盐 富城 东平陆 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