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宫行走有年,不忍遽加严谴。翁同龢著即开缺回籍,以示保全。”八月,政变作,太后复训政。十月,又奉硃谕:“翁同龢授读以来,辅导无方,往往巧藉事端,刺探朕意。至甲午年中东之役,信口侈陈,任意怂恿。办理诸务,种种乖谬,以致不可收拾。今春力陈变法,滥保非人,罪无可逭。事后追维,深堪痛恨!前令其开缺回籍,实不足以蔽辜,翁同龢著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三十年,卒於家,年七十有五。宣统元年,诏复原官。后追谥文恭。
同龢久侍讲帏,参机务,遇事专断。与左右时有争执,群责怙权。晚遭谗沮,几获不测,遂斥逐以终。著有瓶庐诗稿八卷、文稿二十卷。其书法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云。
孙毓汶,字莱山,山东济宁州人,尚书瑞珍子。咸丰六年,以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八年,丁父忧。十年,以在籍办团抗捐被劾,革职遣戍。恭亲王以毓汶世受国恩,首抗捐饷,深恶之。同治元年,以输饷复原官。五年,大考一等一名,擢侍讲学士。先后典四川乡试,督福建学政。光绪元年,丁母忧。服阕,起故官。寻迁詹事,视学安徽。擢内阁学士,授工部左侍郎。十年,命赴江南等省按事。时法越事起,毓汶以习於醇亲王,渐与闻机要。適奉硃谕尽罢军机王大臣,毓汶还,遂命入直军机,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时当国益厌言路纷嚣,出张佩纶等会办南北洋、闽海军务,馀亦因事先后去之,风气为之一变。十五年,擢刑部尚书,寻调兵部,加太子少保。历典会试、顺天乡试,赏黄马褂、双眼花翎、紫缰。二十年,中日媾和,李鸿章遣人赍约至。廷臣章奏凡百上,皆斥和非计。翁同龢、李鸿藻主缓,俄、法、德三国亦请毋遽换约。毓汶素与鸿章相结纳,力言战不可恃,亟请署,上为流涕书之,和约遂成。明年,称疾乞休。二十五年,卒,予谥文恪。
毓汶权奇饶智略,直军机逾十年。初,醇亲王以尊亲参机密,不常入直,疏牍日送邸阅,谓之“过府”。谕旨陈奏,皆毓汶为传达。同列或不得预闻,故其权特重云。
论曰:光绪初元,复逢训政,励精图治,宰辅多贤,颇有振兴之象。首辅文祥既逝,沈桂芬等承其遗风,以忠恳结主知,遇事能持之以正,虽无老成,尚有典型。及甲申法越、甲午日韩,外患内忧,国家多故。慈圣倦勤,经营园囿,稍事游幸,而政纪亦渐弛矣。鸿藻久参枢密,眷遇独隆。桂芬以持重见赏,同龢以专断致嫌。毓汶奔走其间,勤劳亦著,大体弥缝,赖以无事。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贤者之责,亦不能免焉。
列传二百二十四
荣禄 王文韶 张之洞 瞿鸿禨
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祖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哈,父总兵长寿,均见忠义传。
荣禄以廕生赏主事,隶工部,晋员外郎。出为直隶候补道。同治初,设神机营,赏五品京堂,充翼长,兼专操大臣。再迁左翼总兵。用大学士文祥荐,改工部侍郎,调户部,兼总管内务府大臣。穆宗崩,德宗嗣统。荣禄言於恭亲王,乃请颁诏,俟嗣皇帝有子,承继穆宗。其后始定以绍统者为嗣。光绪元年,兼步军统领。迁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慈禧皇太后尝欲自选宫监,荣禄奏非祖制,忤旨。会学士宝廷奏言满大臣兼差多,乃解尚书及内务府差。又以被劾纳贿,降二级,旋开复,出为西安将军。二十年,祝嘏留京,再授步军统领。日本构衅,恭亲王、庆亲王督办军务,荣禄参其事。和议成,疏荐温处道袁世凯练新军,是曰“新建陆军”。授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疏请益练新军,而调甘肃提督董福祥军入卫京师。
二十四年,晋大学士,命为直隶总督。是时上擢用主事康有为及知府谭嗣同等参预新政,议变法,斥旧臣。召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入觐,超授侍郎,统练兵。荣禄不自安。御史杨崇伊奏请太后再垂帘,於是太后复临朝训政,召荣禄为军机大臣,以世凯代之。命查拿康有为,斩谭嗣同等六人於市。以上有疾,诏徵医。复命荣禄管兵部,仍节制北洋海陆各军。荣禄乃奏设武卫军,以聂士成驻芦台为前军,董福祥驻蓟州为后军,宋庆驻山海关为左军,世凯驻小站为右军,而自募万人为中军,驻南苑。时太后议废帝,立端王载漪子溥俊为穆宗嗣,患外人为梗,用荣禄言,改称“大阿哥”。
二十六年,拳匪乱作,载漪等称其术,太后信之,欲倚以排外人。福祥率甘军攻使馆,月馀不下。荣禄不能阻,载漪等益横,京师大乱,骈戮忠谏大臣。荣禄踉跄入言,太后厉色斥之。联军入京,两宫西幸,驻跸太原。荣禄请赴行在,不许,命为留京办事大臣。已而诏诣西安,既至,宠礼有加,赏黄马褂,赐双眼花翎、紫缰。随扈还京,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卒,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
荣禄久直内廷,得太后信仗。眷顾之隆,一时无比。事无钜细,常待一言决焉。
王文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咸丰二年进士,铨户部主事。累迁郎中,出为湖北安襄郧荆道。左宗棠、李鸿章皆荐其才。擢按察使,迁湖南布政使。同治十年,署巡抚。黔苗乱炽,桂东沦寇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