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寀自有传。
邦烈,字又超,平湖人。尝取奇龄经说所载裒为圣门释非录五卷,谓圣问口语未可尽非云。
阎若璩,字百诗,太原人。世业盐筴,侨寓淮安。父修龄,以诗名家。若璩幼多病,读书闇记不出声,年十五,以商籍补山阳县学生员。研究经史,深造自得。尝集陶弘景、皇甫谧语题其柱云:“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暇日。”其立志如此。海内名流过淮,必主其家。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譌。沉潜三十馀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大明。所列一百二十八条,毛奇龄尚书古文冤词百计相轧,终不能以强辞夺正理,则有据之言先立於不可败也。
康熙元年,游京师,旋改归太原故籍,补廪膳生。十八年,应博学鸿儒科试,报罢。昆山顾炎武以所撰日知录相质,即为改定数条,炎武虚心从之。编修汪琬著五服考异,若璩纠其谬,尚书徐乾学叹服。及乾学奉敕修一统志,开局洞庭山,若璩与其事。若璩於地理尤精审,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撰四书释地五卷,及於人名物类训诂典制,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又据孟子七篇,参以史记诸书,作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又著潜丘劄记六卷,毛硃诗说一卷,手校困学纪闻二十卷,因浚仪之旧而駮正笺说推广之。又有日知录补正,丧服异注,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博湖掌录诸书。
世宗在潜邸闻其名,延人邸中,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必称善。疾革,请移就城外,以大床为舆,上施青纱帐,二十人舁之出,安稳如床箦。康熙四十三年,卒,年六十九。世宗遣使经纪其丧,亲制诗四章,复为文祭之。有云:“读书等身,一字无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佥谓非若璩不能当也。
子咏。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中书舍人,亦能文。同时山阳学者,有李铠、吴玉搢。
铠,字公凯。顺治十八年进士,补奉天盖平县知县。康熙十八年,荐应博学鸿儒科试,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洊官内阁学士。所著有读书杂述、史断,王士祯称为有本之学。
玉搢,字藉五。官凤阳府训导。著山阳志遗、金石存、说文引经考、六书述部叙考,又著别雅五卷,辨六书之假借,深为有功,非俗儒剽窃所能彷彿也。
惠周惕,字元龙,原名恕,吴县人。父有声,以九经教授乡里,与徐枋善。周惕少从枋游,又曾受业于汪琬。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科,丁忧,不与试。三十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密云县知县,有善政,卒於官。
周惕邃於经学,为文章有榘度,著有易传、春秋三礼问及砚谿诗文集。其诗说二卷,谓大、小雅以音别,不以政别。谓正雅、变雅美刺错陈,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谓二南二十六篇,皆房中之乐,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谓天子诸侯均得有颂,鲁颂非僭,其言并有依据。清二百馀年谈汉儒之学者,必以东吴惠氏为首。惠氏三世传经,周惕其创始者也。
子士奇,字天牧。康熙五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两充会试同考官。圣祖尝问廷臣,谁工作赋,内阁学士蒋廷锡以王顼龄、汤右曾及士奇三人对。五十七年,孝惠章皇后升祔礼成,特命祭告炎帝陵、舜陵。故事,祭告使臣,学士以上乃得开列,士奇以编修与,异数也。五十九年,充湖广乡试正考官,寻提督广东学政,以经学倡多士,三年之后,通经者多。又谓:“校官古博士也,校官无博士之才,弟子何所效法?”访得海阳进士翁廷资,即具疏题补韶州府学教授,部议格不行。圣祖曰:“惠士奇所举,谅非徇私,著如所请,后不为例。”
雍正初,复命留任。召还,入对不称旨,罚修镇江城,以产尽停工削籍,乾隆元年,复起为侍读,免欠修城银,令纂修三礼。越四年,告归,卒於家。
士奇盛年兼治经史,晚尤邃於经学,撰易说六卷,礼说十四卷,春秋说十五卷。於易,杂释卦爻,以象为主,力矫王弼以来空疏说经之弊。於礼,疏通古音、古字,俱使无疑似,复援引诸子百家之文,或以证明周制,或以参考郑氏所引之汉制,以递观周制,而各阐其制作之深意。於春秋,事实据左氏,论断多采公、穀,大致出於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沈棐春秋比事,而典核过之。大学说一卷晚出,“亲民”不读“新民”。论格物不外本末终始先后,即絜矩之不外上下前后左右,亦能根极理要,又著交食举隅三卷,琴笛理数考四卷。子七人,栋最知名。
栋,字定宇。元和学生员。自幼笃志向学,家多藏书,日夜讲诵。於经、史、诸子、稗官野乘及七经毖纬之学,靡不津逮。小学本尔雅,六书本说文,馀及急就章,经典释文,汉、魏碑碣,自玉篇、广韵而下勿论也。乾隆十五年,诏举经明行修之士,陕甘总督尹继善、两江总督黄廷桂交章论荐。会大学士、九卿索所著书,未及呈进,罢归。
栋於诸经熟洽贯串,谓诂训古字古音,非经师不能辨,作九经古义二十二卷。尤邃於易,其撰易汉学八卷,掇拾孟喜、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