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28-清史稿--赵尔巽-第2286页

,毕力抚绥,缮城垣,以工代赈。会秩满将行,为留六阅月,蕆其事。送者数千人,皆泣下。乞养归,未几卒。
  熙晋邃於学,积书数万卷,订疑纠谬,务穷竟原委,取裁精审。尝谓杜预解左氏有三蔽,刘光伯规之,而书久佚。惟正义引一百七十三事,孔颖达皆以为非,乃刺取经史百家及近儒著述,以明刘义。其杜非而刘是者申之,杜是而刘非者释之,杜、刘两说义俱未安,则证诸群言,断以己意,成春秋规过考信九卷。又谓隋经籍志载光伯左氏述义四十卷,不及规过,据孔颖达序称习杜义而攻杜氏,疑规过即在述义中。旧唐书经籍志载述义三十七卷,较隋志少三卷,而多规过三卷,此其证也。正义於规杜一百七十三事外,又得一百四十三事,盖皆述义之文。其异杜者三十事,驳正甚少。殆唐初奉敕删定,著为令典,党同伐异,势会使然。乃参稽得失,援据群言,成春秋述义拾遗八卷。
  他著有古文孝经述义疏证五卷,帝王世纪二卷,贵州风土记三十二卷,黔中水道记四卷,宋大夫集笺注三卷,骆临海集笺注十卷,日损斋笔记考证一卷,文集八卷,征帆集四卷。
  李诚,字静轩,黄岩人。嘉庆十八年拔贡生,官云南姚州州判,终顺宁知县。撰十三经集解二百六十卷,首胪汉、魏诸家之说,次采近人精确之语,而唐、宋诸儒之徵实者亦不废焉。尝谓记水之书,自郦道元下,代不乏人,而言山者无成编,乃作万山纲目六十卷。又水道提纲补订二十八卷,宦游日记一卷,微言管窥三十六卷,医家指迷一卷。
  丁杰,原名锦鸿,字升衢,归安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官宁波府学教授。杰纯孝诚笃,尝奔走滇南迎父柩归葬。少家贫,就书肆中读。肆力经史,旁及说文、音韵、算数。初至都,適四库馆开,任事者延之佐校,遂与硃筠、戴震、卢文弨、金榜、程瑶田等相讲习。
  杰为学长於校雠,与卢文弨最相似。得一书必审定句读,博稽他本同异。於大戴礼用功尤深,著有大戴礼记绎。又易郑注久佚,宋王应麟裒辑成书,惠栋复有增入。杰审视两本,以为多羼入郑氏易乾凿度注,又汉书注所云郑氏,乃即注汉书之人,非康成。乃刊其譌,定其是,复摘补其未备,著周易郑注后定凡十二卷。胡渭禹贡锥指号为绝学,杰摘其误甚多。尝谓纬书“移河为界,在齐吕填阏八流以自广”。河患之棘,由九河堙废,而害始於齐。管仲能臣,必不自贻伊戚。班固叙沟洫志云:“商竭周移,秦决南涯,自兹距汉,北亡八支。”则九河之塞,当在秦、楚之际矣。惠栋尚书大传辑本,杰以为疏舛,如“鲜度作荆,以诘四方”,误读困学纪闻,此谬之甚者。五行传文不类,读后汉书注,始知误连皇览也。杰尝与翁方纲补正硃彝尊经义考序年月,博采见闻,以相证合。又与许言彦阐绎墨子上、下经,大有端绪。方言善本,始於戴震,杰采获裨益最多,卢文弨以为不在戴下。汉隶字原考正,钱塘谓得隶之义例。
  杰又言字母三十六字不可增并,不可颠倒:见、端、知、邦、非、精、照为孤清,不可增浊声也;疑、泥、襄、明、微、来、日为孤浊,不可增清声也;非即邦之轻脣,不可并於专攵;微即明之轻脣,不可并於奉;影为晓之深喉,喻为匣之深喉,晓、匣、影、喻不可颠倒为影、晓、喻、匣也。所著书有小酉山房文集,嘉庆十二年,卒,年七十。
  子授经,嘉庆三年优贡;传经,六年优贡。皆能世其家学,有“双丁”之目。授经佐其友严可均造甲乙丙丁长编,以校定说文。
  周春,字松霭,海宁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广西岑溪县知县。革陋规,几微不以扰民,有古循吏风。以忧去官,岑溪人构祠祀焉。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二十年,卒,年八十七。春博学好古,两亲服阕,年未五十,不谒选。著十三经音略十三卷,专考经音,以陆氏释文为权舆,参以玉篇、广均、五经文字诸书音,字必审音,音必归母,谨严细密,丝毫不假。他著又有中文孝经一卷,尔雅补注四卷,小学馀论二卷,代北姓谱二卷,辽金元姓谱一卷,辽诗话一卷,选材录一卷,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八卷。
  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人。少与同里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文学相齐。袁枚品其诗,曰“天下奇才”,与订忘年交。星衍雅不欲以诗名,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必通其义。乾隆五十二年,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五十四年,散馆,试厉志赋,用史记“如畏”,大学士和珅疑为别字,置三等改部。故事,一甲进士改部,或奏请留馆,又编修改官可得员外,前此吴文焕有成案。珅示意欲使往见,星衍不肯屈节,曰:“主事终擢员外,何汲汲求人为?”自是编修改主事遂为成例。
  官刑部,为法宽恕,大学士阿桂、尚书胡季堂悉器重之。有疑狱,辄令依古义平议,所平反全活甚众。退直之暇,辄理旧业。洊升郎中。六十年,授山东兗沂曹济道。
  嘉庆元年七月,曹南水漫滩溃,决单县地,星衍与按察使康基田鸠工集夫,五日夜,从上游筑堤遏御之,不果决。基田谓此役省国家数百万帑金也。寻权按察使,凡七阅月,平反数十百条,活死罪诬服者十馀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