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28-清史稿--赵尔巽-第2330页

五十有三。
  筠博闻宏览,以经学、六书训士。谓经学本於文字训诂,周公作尔雅,释诂居首;保氏教六书,说文仅存。於是叙说文解字刊布之。视学所至,尤以人才经术名义为急务,汲引后进,常若不及。因材施教,士多因以得名,时有硃门弟子之目。好金石文字,谓可佐证经史。诸史百家,皆考订其是非同异。为文以郑、孔经义,迁、固史书为质,而参以韩、苏。诗出入唐、宋,不名一家,并为世重。筠锐然以兴起斯文为己任,搜罗文献,表章风化,一切破崖岸而为之。好客,善饮,谈笑穷日夜。酒酣论天下事,自比李元礼、范孟博,激扬清浊,分别邪正,闻者悚然。著有笥河集等。
  翁方纲,号覃溪,大兴人。乾隆壬申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司业,累至内阁学士。先后典江西、湖北、顺天乡试,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嘉庆元年,预千叟宴。四年,左迁鸿胪寺卿。十二年,重宴鹿鸣,赐三品衔。十九年,再宴恩荣,加二品卿,年八十二矣。又四年,卒。
  方纲精研经术,尝谓考订之学,以衷於义理为主,论语曰“多闻”、曰“阙疑”、曰“慎言”,三者备而考订之道尽。时钱载斥戴震为破碎大道,方纲谓:“诂训名物,岂可目为破碎?考订训诂,然后能讲义理也;然震谓圣人之道,必由典制名物得之,则不尽然。”
  方纲读群经,有书、礼、论语、孟子附记,并为经义考补正。尤精金石之学,所著两汉金石记,剖析毫芒,参以说文、正义,考证至精。所为诗,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其中。论者谓能以学为诗。他著有复初斋全集及礼经目次、苏诗补注等。[一]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
  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於道德,而探原於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於方,理深於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懽;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锺山书院四十馀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加四品衔。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所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
  子景衡,举人,知县。有隽才,鼐故工书,景衡学其笔法,能乱真。
  吴定,字殿麟,歙县人。举孝廉方正。与姚鼐相友善,论文严於法。鼐每为文示定,定所不可,必尽言,得当乃止。定尝语陈用光曰:“先生虚怀善取,为文尚如是,其为学可知矣。”著有周易集注十卷,紫石泉山房文集十二卷、诗集六卷。
  鲁九皋,原名仕骥,字絜非,新城人。尝从鼐问古文法,又使其甥陈用光及鼐门。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山西夏县,以积劳致疾卒。所著曰山木居士集。
  用光,字硕士。嘉庆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礼部侍郎。笃於师友谊,尝为姚、鲁两师置祭田,以学行重一时。著有太乙舟文集。
  当嘉、道间,传古文法者,有宜兴吴德旋、上元梅曾亮诸人,曾亮自有传。德旋,字仲伦。诸生。以古文鸣。与阳湖恽敬、永福吕璜以文相砥镞。诗亦高澹绝俗,有初月楼集。
  宋大樽,字左彝,仁和人。弱岁,刲股愈母疾,让产其弟。乾隆三十九年举人,为国子监助教,以母老引疾归。豪於饮酒,善鼓琴,时时出游佳山水,助其诗兴。其诗由唐人而上溯之,极於古歌谣而止,才力足以相俪。有茗香论诗、学古集、牧牛村舍诗钞。
  同县钱林,字金粟。嘉庆十三年进士,由编修至侍读学士,左迁庶子。林熟於本朝名臣言行,及河漕、盐榷、钱法诸大政。诗亦醖酿於汉、魏、六朝。阮元督学浙江,称为华实兼茂之士。著文献徵存录、玉山草堂诗集。
  端木国瑚,青田人。青田故产鹤,国瑚生而清傲似鹤,其大父字之曰鹤田。阮元督学得之,恆讠夸示人曰:“此青田一鹤也!”命赋使署定香亭,赋成,一时传诵。国瑚好学深思,通天文之奥。尝被召相山陵,叙劳官中书。道光十三年进士,选用知县。性不耐剧,投牒就原官。著周易指,属稿二十六年而后成。诗才清丽,有太鹤山人集。又著周易葬说、地理元文,后颇悔之,不轻为人营葬。
  吴文溥,字澹川,嘉兴贡生。亦以诗名。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著南野堂集。
  章学诚,字实斋,会稽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国子监典籍。自少读书,不甘为章句之学。从山阴刘文蔚、童钰游,习闻蕺山、南雷之说。熟於明季朝政始末,往往出於正史外,秀水郑炳文称其有良史才。继游硃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