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兆洛短身硕腹,豹颅刚目,望之若不可近,而接人和易,未尝疾言遽色。资恤故旧穷乏无不至。藏书逾五万卷,皆手加丹铅,尤嗜舆地学。其论文欲合骈散为一,病当世治古文者知宗唐、宋不知宗两汉,因辑骈体文钞。其序略云:“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体。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夫气有厚薄,天为之也;学有纯驳,人为之也;体格有迁变,人与天参焉者也;义理无殊途,天人合焉者也。得其厚薄纯杂之故,则於其体格之变,可以知世焉;於其义理之无殊,可以知文焉。文之体至六代而其变尽,夫沿其流极而溯之以至乎其源,则其所出者一也。”卒,年七十一。其自著曰养一斋集。所辑有皇朝文典、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凤台县志、地理韵编。
培元,字守丹。优贡生。著说文引经证例、籀雅、经滞揭{猪木}。
景昌,字冕之。县学生。著星纬测量诸篇。
尚诰,字芷卿。举人。著古韵谱、双声谱、经星考。
承如及族人严,皆贡生。兆洛订舆地图,六氏两生所手绘也。
钱仪吉,字衎石,嘉兴人,尚书陈群曾孙。父福胙,侍读学士。仪吉生有五色文禽翔其室,故初名逵吉,后易焉。嘉庆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部主事,累迁至工科给事中。皆能举其职,因公罢归。
仪吉治经,先求古训,博考众说,一折衷本文大义,不持汉、宋门户。尝著经典证文、说文雅厌。雅厌者,以十九篇之次,写九百四部之文,而以经籍传注推广之。其读史,补晋兵志、朔闰诸表,撰三国晋南北朝会要,体例视徐天麟有所出入,不限断以本书。又仿宋杜大珪名臣琬琰碑传集,得清臣工文儒等八百馀人,辑录之为碑传集。后卒於大梁书院,年六十八。
从弟泰吉,字警石。少孤,执丧尽哀礼。与仪吉以学行相磨,远近盛称“嘉兴二石”。为诗文原本情性,读其辞,知其於孝友最深也。以廪贡生得海宁州学训导。居间务读书,自经史百氏下逮唐、宋以来诗文集,靡不博校。以其学语诸生,诸生之贤且文者大附。尝修学宫,以费所羡修海昌备志。既又得民间节孝行者千馀事为旌之,曰:“吾职也。”再三请,必得乃已。为训导几三十年,不以枝官自放旷。粤寇陷浙,往依曾国籓,卒於安庆。著曝书杂志、甘泉乡人稿。仪吉子宝惠,泰吉子炳森,皆能世其学。
包世臣,字慎伯,泾县人。少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言兵。嘉庆十三年举人,大挑以知县发江西。一权新喻,被劾去。复随明亮征川、楚,发奇谋不见用,遂归,卜居金陵。世臣精悍有口辩,以布衣遨游公卿间。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钜政。无不屈节谘询,世臣亦慷慨言之。
初,海盗蔡牵犯上海,镇道迎世臣阅沿海岛屿。见黄浦停泊商船千艘,遂建海运可救漕弊之议。游袁浦,值河事亟,箸策河四略。是时盐法以两淮为大,私枭充斥,议者争言缉私。世臣拟多裁盐官,惟留运司主钱粮,场大使督灶户,不分畛域,仿现行铁硝之例,听商贩领本地官印照,赴场缴课买盐。州县具详,运司存核,则场官不能乾没正课;而转输迅速,则盐价必锐减;私盐皆输官课,课入必倍。以之津贴办公,并增翰、詹、科、道廉俸,为计甚便。
其论西北水利曰:“今国家南漕四百万石,中岁腴田二百万亩所产也。有田四百万亩,岁入与佃半之,遂当全漕。先减运十之一,粜其穀及运资置官屯,递减至十年,则漕可罢,赋可宽。以其盈馀量加赋饷,而官可廉,兵可练。不然,漕东南以赡西北,浮收勒折,日增一日,竭民力,积众怒。东南大患,终必在此。”
世臣能为大言。其论书法尤精,行草隶书,皆为世所珍贵。著有小倦游阁文集,别编为安吴四种。
齐彦槐,字梅麓,婺源人。嘉庆十三年召试举人,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金匮令。毁淫祠,岁旱,勤赈务。擢苏州府同知,陈海运策,巡抚召诘之,条举以对,巡抚不能难,终以更张寝其事。后十馀年,改行海运,仍仿其法焉。尝制浑天仪、中星仪,并各为之说,及龙尾、恆升二车,便民运水。又著北极星纬度分表、海运南漕丛议、梅麓诗文集。
姚椿,字春木,娄县人。父令仪,四川布政使,又屡参戎幕。椿高才博学,幼随父游历诸行省,洞知闾阎疾苦,慨然欲效用於世。
以国子监生试京兆,日与洪亮吉、杨芳灿、张问陶辈文酒高会,才名大起。顾试辄不遇。既,又受学於姚鼐,退而发宋贤书读之,屏弃夙习,壹意求道,泊如也。尝得宝应硃泽澐遗著,叹曰:“此真为程、硃之学者!”亲诣其墓拜之,申私淑之礼。道光元年,举孝廉方正,不就。主书院讲席,以实学励诸生。其论文必举桐城所称,曰:“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又曰:“文之用有四:曰明道,曰记事,曰考古有得,曰言词深美。”其录清代人文八十馀卷,一本此旨。著有通艺阁录、晚学斋文录。
顾广誉,字维康,平湖人。优贡生,举咸丰元年孝廉方正。寇乱,未廷试。广誉慕其乡张履祥、陆陇其之为人,刻意厉行。其治经一依程端礼读书分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