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葺文庙成,增大门“先师庙”额,正殿及门曰“大成”,帝亲书榜,制碑记。选内府尊彝中十器,凡牺尊、雷文壶、子爵、内言卣、康侯爵、鼎盟簋、雷纹觚、召仲簋、素洗、牺首罍各一,颁之成均。
五十年,新建辟雍成,亲临讲学,释奠如故。嘉庆中,两举临雍仪。
道光二年诏刘宗周,三年汤斌,五年黄道周,六年陆贽、吕坤,八年孙奇逢,从祀先儒。八年,湖北学政王赠芳请祀陈良,帝以言行无可考,寝其议。未几,御史牛鉴以李颙请,部议谓然,帝斥之。十六年,诏祀孔子不得与佛、老同庙。是后复以宋臣文天祥、宋儒谢良佐侑飨云。咸丰初,增先贤公明仪,宋臣李纲、韩琦侑飨。
三年二月上丁,行释菜礼,越六日,临雍讲学,自圣贤后裔,以至太学诸生,圜桥而听者云集。
七年,增圣兄孟皮从祀崇圣祠,先贤公孙侨从祀圣庙,宋臣陆秀夫、明儒曹端并入之。
十年,用礼臣言,从祀盛典,以阐圣学、传道统为断。馀各视其所行,分入忠义、名宦、乡贤。至名臣硕辅,已配飨帝王庙者,毋再滋议。同治二年,御史刘毓楠以祔祀新章过严,如宋儒黄震辈均不得预,恐酿人心风俗之忧,帝责其迂谬。
是岁鲁人毛亨,明吕棻、方孝孺并侑飨。于是更订增祀位次,各按时代为序。乃定公羊高、伏胜、毛亨、孔安国、后苍、郑康成、范甯、陆贽、范仲淹、欧阳脩、司马光、谢良佐、罗从彦、李纲、张栻、陆九渊、陈淳、真德秀、何基、文天祥、赵复、金履祥、陈澔、方孝孺、薛瑄、胡居仁、罗钦顺、吕棻、刘宗周、孙奇逢、陆陇其列东庑,穀梁赤、高堂生、董仲舒、毛苌、杜子春、诸葛亮、王通、韩愈、胡瑗、韩琦、杨时、尹焞、胡安国、李侗、吕祖谦、黄幹、蔡沈、魏了翁、王柏、陆秀夫、许衡、吴澄、许谦、曹端、陈献章、蔡清、王守仁、吕坤、黄道周、汤斌列西庑,并绘图颁各省。七年,以宋臣袁燮、先儒张履祥从祀。光绪初元,增入先儒陆世仪。自是汉儒许慎、河间献王刘德,先儒张伯行,宋儒辅广、游酢、吕大临并祀焉。
二十年仲秋上丁,亲诣释奠,仍用饮福、受胙仪。
三十二年冬十二月,升为大祀。先师祀典,自明成化、弘治间,已定八佾,十二笾、豆。嘉靖九年,用张璁议,始釐为中祀。康熙时,祭酒王士禛尝请酌采成、弘制,议久未行。至是命礼臣具仪上,奏言:“孔子德参两大,道冠百王。自汉至明,典多缺略。我圣祖释奠阙里,三跪九拜,曲柄黄盖,留供庙庭。世宗临雍,止称诣学。案前上香、奠帛、献爵,跪而不立。黄瓦饰庙,五代封王。圣诞致斋,圣讳敬避。高宗释奠,均法圣祖,躬行三献,垂为常仪。崇德报功,远轶前代。已隐寓升大祀至意。世宗谕言:‘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赖孔子以不坠。鲁论一书,尤切日用,能使万世伦纪明,名分辨,人心正,风俗端,此所以为生民未有也。’圣训煌煌,后先一揆。近虽学派纷歧,而显示钦崇,自足收经正民兴巨效。”疏上,于是文庙改覆黄瓦,乐用八佾,增武舞,释奠躬诣,有事遣亲王代,分献四配用大学士,十二哲两庑用尚书。祀日入大成左门,升阶入殿左门,行三跪九拜礼。上香,奠帛、爵俱跪。三献俱亲行。出亦如之。遣代则四配用尚书,馀用侍郎,出入自右门,不饮福、受胙。崇圣祠本改亲王承祭,若代释奠,则以大学士为之。分献配位用侍郎,西庑用内阁学士。馀如故。三十四年,定文庙九楹三阶五陛制。
御史赵启霖请以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从祀。下部议。先是署礼部侍郎郭嵩焘、湖北学政孔祥霖请夫之从祀,江西学政陈宝琛请宗羲、炎武从祀,并被驳。至是部议谓:“三人生当明季,毅然以穷经为天下倡,德性问学,尊道并行,第夫之黄书,原极诸篇,讬旨春秋;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原臣诸篇,取义孟子,似近偏激。惟炎武醇乎其醇,应允炎武从祀,夫之、宗羲候裁定。”帝命并祀之。
阙里文庙,有事祭告,具前祭告篇。春、秋致祭同太学。康熙中,圣祖东巡亲祭,礼部具仪。驻跸次日,帝服龙衮,行在仪仗具陈,行礼二跪六拜,配位、十哲、两庑、启圣祠,皆遣官分献。扈从诸臣,文官知府、武官副将以上,衍圣公暨各氏子孙在职者,咸陪祀。圣心犹未安,命更议。寻定迎神、送神俱三跪九拜,惟乐章与国学小异,可令太常司乐及乐舞生先往肄习。帝亲制祝文。祀日诣庙,至奎文阁前降辇,如斋所小憩,自大次出,入大成门,登殿释奠毕,御诗礼堂讲书。礼成,周视庙庭车服、礼器。更常服,驾如孔林,跪奠酒,三爵,三拜,赐衍圣公以下银币有差。留曲柄黄盖陈庙庭。扩孔林地亩,蠲其税。建庙碑,御书文鑱石。又建子思子庙,仿颜、曾、孟三庙制。
三十二年,修文庙成,皇子往祭,行礼杏坛。雍正二年,曲阜庙灾,遣官诣阙里祭慰,敕大臣重建,并令阙里司乐遣人赴太常习乐舞,冠服悉准太学式为之。八年,庙成,黄瓦画栋,悉仿宫殿制。凡登、簋、簠、鉶、笾、豆、尊、爵,颁自上方。勒碑如故事。特诏皇五子往祭。
乾隆八年,定阙里圣庙乐章。二十三年,东巡亲祭如往制。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