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言,特旨昭雪。礼烈亲王代善,后人改封为巽,已复改为康,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改为简,豫通亲王多铎改为信,肃裕亲王豪格改为显,克勤郡王岳讬改为衍禧,又改为平,均非初号。悉命复旧,并配祀东庑。礼王位宣献下,睿王等以次列序,位怡王上,而徙策凌列怡王次。
嘉庆元年,西庑增大学士傅恆、福康安、协办大学士兆惠。福康安即傅忄互子,并封郡王,异姓世臣,被恩最渥。
道光三年,复增大学士阿桂,功臣凡十有二人。
同治四年,东庑增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功王凡十有三人。
凡时飨,帝上香时,分献官上香配位前,各分献不拜。三献毕,退。祫祭同。
醇贤亲王庙光绪十六年,醇贤亲王奕枻薨,中旨引高宗濮议辨,应称所生曰“本生父”,没称“本生考”,立庙不祧,祀以天子之礼,合乎“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古义,斯尊亲两全矣。乃定称号曰“皇帝本生考”。复定庙祀典,建庙新赐邸第,额曰醇贤亲王庙。正殿七楹,东、西庑殿,后寝室,各五楹。中门三。门内焚帛亭、祭器亭,其外宰牲亭、神库、神厨。大门三。殿宇正门中覆黄琉璃,殿脊及门四周上覆绿琉璃。其祀仪、乐舞、祭器、祭品视天子礼。凡时飨以四仲月朔,袭王承祭。帝亲行,则袭王陪祀。诞辰、忌日,帝亲诣行礼。
谒陵有清肇迹兴京,四祖陵并在京西北,称兴京陵。太祖定辽阳,景祖、显祖二陵徙盛京东南,称东京陵。嗣是太祖陵当盛京东北,称福陵;太宗陵当盛京西北,称昭陵。崇德间,定岁暮、清明祭兴京陵,用牛一,遣守陵官行礼。东京陵用牛二,遣宗室、觉罗大臣行礼。福陵用牛一、羊二,遣大臣行礼。国忌、诞辰、孟秋望日,燃香烛,献酒果,奠帛、读祝、行礼。朔、望用牛一,具香烛、酒果,遣守陵官致祭,不读祝、奠帛。
顺治八年,封兴京陵山曰启运,东京陵山曰积庆,福陵山曰天柱,昭陵山曰隆业,并从祀方泽,置陵官、陵户。定祀仪,冬至用牛一、羊一、豕一,馀同前。清明、岁暮、孟秋望日亦如之。十三年,诏立界碑,禁樵采。十五年,移东京陵改祔兴京,罢积庆山祀。明年,尊称为永陵,飨殿、暖阁如制。
康熙二年,相度遵化凤台山建世祖陵,曰孝陵。先是世祖校猎于此,停辔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因自取佩鞢掷之,谕侍臣曰:“鞢落处定为穴。”至是陵成,皆惊为吉壤。岁以清明、中元、冬至、岁暮为四大祭。并改建福陵、昭陵地宫。工竣,以奉安祗告,致祭如大飨。安神位隆恩殿,制龛座、宝床、帷幔、衾褥、楎椸如太庙式。
凡因公谒陵,三品以上官罗城门外行礼。遇祭日,二品以上许入城随守陵官陪祭。归,谒辞。
凡谒陵,东迳石门,王、贝勒在隆恩门外三跪九拜,当直官启门,贝子以下、三品官以上则否,皆奉祀官为导,遇祭日免。是时三陵建功德碑,嗣凡起陵,皆立碑,如故事。
八年,定四时大祭,遣多罗贝勒以下,奉国将军、觉罗男以上行礼。
明年秋,奉太皇太后、皇太后率皇后谒孝陵。前一日,躬告太庙,越日启銮。陈卤簿,不作乐。既达陵所,太皇太后坐方城东旁,奠酒举哀。皇太后率皇后等诣明楼前中立,六肃、三跪、三拜,随举哀、奠酒,复三拜。还行宫。凡皇太后谒陵仿此。次日,帝复谒隆恩殿,行大飨礼。又次日,殿前设黄幄,焚楮帛,读文致祭,礼成。还京,仍告太庙。越二日,御太和殿,百官表贺。
明年秋,车驾至盛京,谒福陵、昭陵毕,召将军等赐以酒,并谕守陵总管、副总管曰:“尔等职司典祀,凡祭品必亲虔视,务尽诚敬,副朕孝思。”还御大清门受贺,燕赉群臣,颁守陵官军。其永陵遣王大臣致祭,复遣官分诣颖亲王、克勤郡王、直义公费英东诸勋贵墓酹酒。还京日,仍告庙如仪。
二十一年,滇平,诣两京谒陵,如初礼。还京,祗告奉先殿。自是靖寇难,谒陵告祭以为常。
六十年,御极周甲,命世宗率皇子、皇孙诣盛京,皇子祭昭陵,皇孙祭永陵,帝亲往福陵大祭。
雍正元年,定圣祖陵曰景陵。其明年,清明谒祭如典。八年冬至,会圣祖忌辰,礼臣言准陵寝大祭,用太牢,献帛、爵,读祝文。遣官承祭具朝服。十三年清明、冬至大飨,改遣公爵番行。七月望日,将军、侍郎等承祭,其朔、望、忌辰,则定总管掌关防承祭,行三跪九叩礼。
乾隆元年,命宗室辅国将军等六人徙驻沈阳,给田庐,岁时致祀。二年,谕改朔、望承祭贝勒、公、大臣番行。复虑仪节不齐,增赞礼郎二人导引退,仍不赞。三年清明,谒世宗泰陵。
六年,定三陵四时大飨。忌辰祭飨,题派移驻将军二人行礼。七年,增置三陵爵垫,备礼仪。
八年,定谒陵如太庙亲祀仪,载入仪注。已,奉皇太后谒祖陵,礼节准康熙时例。自后三谒皆如之。
四十三年秋,先后谒永陵、福陵,因谕:“睠怀辽沈旧疆,再三周历,心仪旧绪,蕲永勿谖。夫奕升平景运,皆昔日艰难开创所贻。后世子孙,当览原巘而兴思,拜松楸而感悟。默念天眷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