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1-正史

28-清史稿--赵尔巽-第907页

登州三口通商大臣。十一年,设浙海关,归宁绍台道监督,津海关归通商大臣统辖。并设闽海、镇江、九江三关。定各国洋税自上年八月始,每三月结报一次,四结奏销一次。英、美二国于九江、汉口开埠,俄亦于汉口通商,于是定长江及各口通商章程。洋货入江,于上海纳正税及子口税;土货出口,纳出口税;复进口时,完一正税,准扣二成;若完半税,不扣二成,再入内地,仍照纳税釐。又定德商约,其税约与英同。
  同治元年,设厦门关。以五口商务归通商大臣兼理。二年,设东海、台南、淡水三关。免英租界洋货釐金,并准添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口岸,其沿江之大通、安庆、湖口、武穴、陆溪口、沙市,均准英轮船暂时停泊,用民船上下货物。除洋货半税单照章查验外,土货只准上船,不准卸卖。又英商自置土货,非运出海口,不得援子口半税例。是年定丹麦及荷兰商约,输纳税钞如英例。三年,设山海关于牛庄。定日斯巴尼亚税则,视咸丰八年各国例。明年,定比约,税钞亦如之。又改定法船钞章程:凡商船进口已纳税,往他口,并往来安南之法国各埠,与附近之日本码头,由海关给照,逾四月再纳钞。初粤海关税常、洋不分,至是始定由洋船装运者为洋税。五年,定义商约税钞,商船入口漏捏者,罚船主五百两,馀如法约。
  八年,定奥商税钞,均视义约。又定俄商约:一,边界百里内及往蒙古各盟贸易者,不纳税;一,俄商运货至天津,纳进口税减三之一,其酌留张家口之货纳正税,如再运赴通州、天津,不再徵,并将张家口多纳之一分补还;一,由天津运俄货至各口,须补足减一之税,他口不再徵,如由他口复入内地,另纳子口半税;一,运土货及洋货由水路进口,纳税视各国例;一,在天津、通州运土货由陆路返国,照例纳正税,不再徵,沿途不得销卖;一,在津运复进口土货由陆返国,纳税后,限一年起运,不再徵,并给还复进口税,沿途不得销卖;一,在津或他口运别国货由陆返国,已交正税子税,不再徵,如只交正税,应补交子税;一,议定税章,试行五年,限满欲修改,先六月照会。九年,设江汉关。裁三口通商大臣,东海、山海二关均归直隶总督统辖,另设津海关道,监督新、钞两关。
  光绪三年,设芜湖、宜昌二关,归徽宁池太广道、荆宜施道各监督;琼海、北海二关,归粤海关兼理。又设瓯海关于温州。六年,续定德商约:一,中国允除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前已添开岸并沿江之大通、安庆、湖口、武穴、陆溪口、沙市前已作为上下客货之处外,又允德船于吴淞口停泊,上下货物;一,夹板进口,停泊十四日,应纳减半之钞;一,船货报关有漏捏,应罚船主,不得过五百两;一,德商运土煤出口,噸纳正税三钱;一,无照冒充引水者,罚银不得过百两;一,船只损坏,准在各口修理,饰词偷漏,罚倍图免噸钞之数;一,中船挂德旗而德人知情,与德船挂中旗而货主知情,货均没官。是年定美商约,税钞视各国例。
  七年,设嘉峪关,归安肃道监督。改定俄陆路商约:一,俄货至嘉峪关,照天津关例,纳三分减一之税,再运内地,纳税亦视天津例;一,货至天津与原照不符者,没官,查仅绕越避查验者,罚令完一正税;一,在通州运土货回国,完出口正税,在张家口运回,暨在内地运土货至通州、张家口回国者,均纳子口税,沿途不得售卖。馀同前约。
  十二年,复定法商约:一,中国准于北圻界择开两处通商,设关徵税;一,洋货入云南、广西两边关,纳减半正税三之一;一,洋货入此关纳税,转往彼关者,三十六月内不再徵,如转入各口,另纳正税,土货在此关纳税复转彼关,只徵复进口税,如转入各口,另徵正税,入内地仍纳子口税;一,进出口货到关逾十八时不报验,日罚五十两,惟不得过二百两,报有漏捏,货并没官。馀同前约。十三年,允法人于广西之龙州、云南之蒙自及蛮耗,开埠通商,并减洋货进口税十之三,出口税十之四。寻改蛮耗为河内,并添云南之思茅口岸。由通商各口运土货前往四口时,徵出口十成正税,到四口照十分减四徵复进口半税。又定葡约,其税钞及罚例均视上年法约。是年设拱北关于澳门,九龙关于香港,由粤海关监督。改台南、淡水两税归台湾巡抚监督。十五年,设镇南、蒙自二关。十六年,设重庆关。
  二十年,开西藏之亚东关,允英通商。除禁运货物外,自开关日始,免进口税五年。限满再定税章照纳。又允由蛮允、盏西两路贩运各货,限六年内减进口税十之四。二十一年,设思茅关及猛烈、易武二分关,归思茅同知兼理。
  二十二年,定日本商约:一,进出口货视各国例,只输进口或出口税;一,已进口货再运各口,不论货主及运货系何国人及何国船,所有钞税釐金杂派各项一概豁免;一,运货入内地,再纳子口税,系免税者,按值百抽二五;一,出口土货,完正税子税后,限十二月运往外国,如系禁运出外洋之物,出口时只完正税;一,洋货已完进口税,三年内复运出口,不再徵;一,船钞视各国例。是年设杭州、苏州及沙市三关。明年,设梧州、三水二关,并甘竹、江门二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