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13-唐会要-宋-王溥-第160页

。秦王居宫中承干殿。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以居之。至九年七月。高祖以宏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为太安宫。六年二月三日。太宗正位于太极殿。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曰。臣伏见太安宫在城之西。其墙宇门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太安宫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番夷朝见。及四方观者。有不足瞻仰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敞。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通义宫
武德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幸龙潜旧宅。改为通义宫。祭元皇帝于旧寝。以贞元皇后配享。上悲不自胜也。于是置酒高会。诏曰。爰择良辰。言遵邑里。礼同过沛。事等归谯。故老咸臻。旅姻斯会。肃恭荐享。感庆兼集焉。其年十二月九日。敕以奉义监为龙跃宫。即高祖旧居。
  庆善宫
武德元年十月十八日。以武功旧宅为武功宫。至六年十二月九日。改武功宫为庆善宫。太宗诞于此宫。至贞观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太宗幸庆善宫。赋诗。在乐卷。其年。谏议大夫苏世长。侍宴于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此。高祖谓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我所造。何须设诡。而疑炀帝乎。世长曰。臣实不知。若陛下作此。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常陪侍。见陛下宅宇。纔蔽风霜。当此之时。亦以为足。今初有天下。而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太和宫
武德八年四月二十一日。造太和宫于终南山。贞观十年废。至二十一年四月九日。上不豫。公卿上言。请修废太和宫。厥地清凉。可以清暑。臣等请彻俸禄。率子弟微加功力。不日而就。手诏曰。比者风虚颇积。为弊至深。况复炎景蒸时。温风铿节。沈属此。理所不堪。久欲追凉。恐成劳扰。今卿等有请。即相机行。于是遣将作大匠阎立德。于顺阳王第取材瓦以建之。包山为苑。自裁木至于设幄。九日而毕功。因改为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云霞门。视朝殿名翠微殿。寝名含风殿。并为皇太子构别宫。正门西开。名金华门。殿名喜安殿。
  洛阳宫
武德四年十二月七日。使行台仆射屈突通。焚干元殿应天门紫微观。以其太奢。至贞观三年。太宗将修洛阳宫。民部尚书戴冑谏曰。关中河外。近置军团。富室强丁。并从戎旅。重以九成作役。余丁向尽。去京二千里内。先配司农将作。假有遗余。势何足纪。乱离甫弭。户口单弱。一人就役。举家便废。入军者督其戎仗。从役者责其粮。尽室经营。多不能济。以臣愚虑。恐致怨嗟。今丁既役尽。赋调不减。费用不止。帑藏空虚。且洛阳宫殿。足蔽风雨。数年功毕。亦谓非晚。若顿修营。恐伤劳扰。上嘉之。因谓侍臣曰。戴冑于我。无骨肉之亲。但以忠直励行。情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上闻。至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发卒又修洛阳宫。给事中张元素谏曰。陛下承百王之末。属凋弊之余。必欲节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东都未有幸期。即令补葺。岂民人之所望也。陛下初平东都之始。层楼广殿。皆令撤毁。天下翕然。同心欣仰。岂有初则恶其侈靡。今乃袭其雕丽。臣每承德音。未即巡幸。此则事不急之务。成虚费之劳。国无兼年之积。何用两都之好。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又干元毕功。隋人解体。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上大悦。谓房元龄曰。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朕故修营。意在便于百姓。今元素上表。实亦可依。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汪。因旧殿余址。修干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至麟德二年二月十二日。所司奏。干元殿成。其应天门先亦焚之。及是造成。号为则天门。神龙元年三月十一日。避则天后号。改为应天门。唐隆元年七月。避中宗号。改为神龙门。开元初。又为应天门。天宝二年十二月四日。又改为干元门。
垂拱四年二月十日。拆干元殿。于其地造明堂。至开元二十七年九月十日。于明堂旧址。造干元殿。
上元二年。高宗将还西京。乃谓司农少卿韦机曰。两都是朕东西之宅也。见在宫馆。隋代所造。岁序既淹。渐将颓顿。欲修殊费财力。为之奈何。机奏曰。臣曹司旧式。差丁采木。皆有雇直。今户奴采斫。足支十年。所纳丁庸。及蒲荷之直。在库见贮四十万贯。用之市材造瓦。不劳百姓。三载必成矣。上大悦。乃召机摄东都将作少府两司事。使渐营之。于是机始造宿羽高山等宫。其后。上游于洛水之北。乘高临下。有登眺之美。乃敕韦机造一高馆。及成临幸。即令列岸修廊。连亘一里。又于涧曲疏建阴殿。机得古铜器。如盆而浅。中有蹙起双鲤之状。鱼间有四篆字。长宜子孙。至仪凤四年。车驾入洛。乃移御之。即今之上阳宫也。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狄仁杰曰。古之陂池台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人见之。恐伤百姓之心也。韦机之作。列岸修廊。在于闉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