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13-唐会要-宋-王溥-第184页

文宣王三十八代孙惟晊。袭文宣王。
会昌二年十月。以文宣王三十九代孙荣为国子监丞。袭文宣王。
大中三年十一月。国子祭酒冯审奏。文宣王庙。始太宗立之。睿宗书额。武后初政之日。改篆题大周二字。请削去从之。
大顺元年二月。宰臣兼国子祭酒孔纬奏。文宣王祠庙。经兵火焚毁。有司释奠无所。请内外文臣。各于本官料钱上。每一缗抽十文。助修国学。从之。
  释奠
武德七年二月十七日。幸国子学。亲临释奠。引道士沙门与博士杂相驳难久之。
贞观十四年二月十日。幸国子监。亲临释奠。
二十年二月。诏皇太子于国学释奠于先圣先师。皇太子为初献。国子祭酒张复裔为亚献。光州刺史摄司业赵宏智为终献。既而就讲。宏智演孝经忠臣孝子之义。右庶子许敬宗上四言诗。以美其事。
二十一年。中书侍郎许敬宗等奏。按礼记文王世子。凡学官春释奠于先师。郑元注曰。官谓诗书礼乐之官也。彼谓四时之学。将习其道。故儒官释奠。各于其师。既非国学行礼。所以不及先圣。至于春秋二时合乐之日。则天子视学。命有司典秩节。总祭先圣先师焉。秦汉释奠。无文可捡。至于魏武。则使太常行事。自晋宋已降。时有亲行。而学官主祭。全无典实。且名称国学。乐用轩悬。樽俎威仪。并皆官备。在于臣下。理不合专。况凡在小神。犹皆遣使行礼。释奠既准中祀。据理必须禀命。今后国学释奠。令国子祭酒为初献。祝词称皇帝谨遣。仍令司业为亚献。国子博士为终献。其诸州。刺史为初献。上佐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县学。令为初献。丞为亚献。博士既无品秩。请主簿通为终献。若缺。并以次差摄。州县释奠。既请遣刺史县令。亲为献主。望准祭社给明衣。修附礼令。为永式。学令祭以太牢。乐用轩悬。六佾之舞。并登歌一节。与大祭祀相遇。改用中丁。州县常用上丁。无学。祭用少牢。
总章元年二月二十九日。皇太子宏释奠于国学。
永隆二年二月。皇太子亲行释奠之礼。
开耀元年二月十九日。皇太子释奠国学。
景云二年七月。皇太子亲释奠于国学。有司草仪注。令从臣皆乘马。着衣冠。太子左庶子刘子元进议曰。古者自大夫已上。皆乘车马。而以马为騑服。魏晋已降。迄于隋世。朝士又驾牛车。至如李广北征。解鞍憩息。马援南伐。据鞍盼顾。则鞍马之设。行于军旅。戎服所乘。贵于便习者也。按江左官至尚书郎。而辄轻乘马。则为御史所弹。又颜延年罢官后。好骑马出入闾里。当世称其放诞。此则专车凭轼。可擐朝衣。单马御鞍。宜从亵服。求之近古。灼然之明验也。褒衣博带。方履高冠。本非马上所施。自是车中之服。且长裾广袖。襜如翼如。鸣佩纡组。锵锵奕奕。驰骤于风尘之内。出入于旌棨之间。倘马有惊逸。人从颠坠。遂使属车之右。遗履不收。清道之傍。絓縿相续。固以受嗤行路。有损威仪。其乘马衣冠。窃谓宜从废改。皇太子令付外宣行。仍编入令。以为例程。
太极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太子亲释奠。开讲筵。国子司业褚无量执经。
开元七年十一月十一日。以贡举人将谒先师。质问疑义。敕皇太子及诸子。宜行齿冑礼。二十一日。皇太子谒先圣。皇太子初献。亚献终献。并以冑子充。右散骑常侍褚无量讲孝经。并礼记文王世子篇。初。诏侍中宋璟为亚献。中书侍郎苏颋为终献。及临享。上思齿冑之义。乃改焉。
十一年九月七日敕。春秋二时释奠。诸州府并停牲牢。惟用酒脯。自今已后。永为例程。
二十六年正月敕。诸州乡贡见讫。令引就国子监谒先师。学官为之开讲。质问疑义。有司设食。宏文崇文两馆学生。及监内举人。亦听参焉。遂为例程。每年行之。
二十八年二月五日敕。文宣王庙。春秋释奠。宜令三公行礼。着之例程。二十日。国子祭酒刘瑗奏。准故事。释奠之日。群官道俗。皆合赴监观礼。依故事着之例程。制可。
建中三年二月。国子司业归崇敬奏。上丁释奠。其日准旧例。合集朝官讲论五经文义。自大历五年以前。常行不绝。其年八月以后。权停讲论。今既日逼。恐须复依旧奏。
贞元二年二月。释奠。自宰臣已下。毕集于国学。学官升讲座。陈五经大义及先圣之道。
九年九月。太常奏以十一月贡举人谒先师。今与亲享太庙日同。准六典。上丁释奠。若与大祀同日。即用中丁。谒先师请别择日。从之。
十五年四月。归崇敬为膳部郎中。奏议每年春秋二时释奠。祝版御署讫。北面而揖。臣以为其礼太重。按大戴礼。师尚父授周武王丹书。武王东面受之。请参酌轻重。庶得其宜。
元和九年十一月。礼部贡院奏。贡举人见讫。谒先师。准格。学官为开讲。质定疑义。常参及致仕官观礼。旧例。至时举奏。诏。宜谒先师。余着停。后虽每年举奏。并不复行。
  经籍
武德五年。秘书监令狐德棻奏。今乘丧乱之余。经籍亡逸。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专令缮写。数年间。群书毕备。至贞观二年。秘书监魏征。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粲然毕备。
干封元年十月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