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合门宣赞舍人理为名色放行关升,伏乞照已降名色指挥放行。」诏:「合门舍人系是召试与依武举出身,放行关升。余依吏、刑部看详到事理施行。」
庆元三年十月二日,诏:「选人初官所得关升职令状,比附经任人荐举改官状,到部日实时理作放散。」从右正言刘三杰请也。
六年闰二月三日,诏:「见任宰执、台谏子孙宫观岳庙既已理为考任,许令用前宰相举状充职司。」
十月十四日,吏部言:「选人历十五考以上,无赃私罪犯,不拘职司员数,有改官举主四员,与从减举主条法放行改官。」从之。
嘉泰元年八月二十九日,诏:「新州县丞、司理、知录、推官、签判破格注授之人,许用五纸常员奏举改官。」以守臣滕安言:「新州水土恶弱,在法教授、推官、县令、录参系用举主二员改官,独破格县丞、司理、知录、推官、签判并系四纸
常员,一纸职司。今乞仍旧用举主五员,与免职司。」故有是命。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一 审官东院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一
审官东院
【宋会要】
淳化三年置磨勘京朝官院,四年改。又太平兴国中置差遣院,至是并入。在宣德门外西北廊。掌考校京朝官之殿最,分拟内外之任而奏之。知院事二人,以朝官充。书令史七人,掌舍二人。
熙宁三年,分东西院。《玉海》五月丁巳二十八日,诏:「以审官院为审官东院,置主簿二人。」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九月诏:「应在京朝官、京官宜差中书舍人郭贽、御史知杂滕中正、户部郎中雷德骧同考校劳绩过犯,铨量材器,堪何任使。候要人差使,令中书送贽等定差,具姓名申中书奏呈,并须尽公采访考校。如涉私徇,当加其罪。仍令贽等点检班簿,务令齐整。」
八年六月,命刑部郎中杨徽之、库部员外郎孔承恭同考校京朝官殿最。
雍熙二年四月,命右谏议夫夫、权御史中丞刘保勋同知京朝官考课。
十月,命右谏议大夫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仍令所差朝官、京官自今并具其人功过引见取旨。初,太宗谓宰臣曰:「朕亲阅班簿,择堪河北转运使者。而臣僚既众,不能尽识,亦不知其履行。自今可令引对,既得渐识群臣,可以择才委任,且使有官政者乐于召对,有事得以面陈,负瑕累者亦耻于顾问,惩恶劝善,于是在焉。」
端拱元年六月,以左谏议大夫刘蟠同知京朝官考课。
淳化四年二月,以考校京朝官院为审官院。
五月,以翰林学士钱若水、枢密直学士刘昌言同知审官院。先是,置京朝官考课院,又别令校其殿最。至是并而为一,命若水等主之。
十月,诏审官院:「自今初任京朝官,未曾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从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之请也。
至道元年十月,诏:「今后自广南回京朝官,须在任及二周年已上者即与两任近地,未满二年者只与一任。」
真宗咸平元年六月,诏审官院:「自今知州、通判以不治代还者,并授闲冗厘务。」
四年二月,诏审官院:「京朝官父母年七十以上合入远官无亲的兄弟者,并与近地。如有亲的兄弟年二十以上者,不在此限。」
四月十五日,审官院引对京朝官于崇政殿,迁秩有差。旧制,郊祀恩百僚多获序进。真宗即位,谏官孙何、耿望上疏请罢之,以塞侥幸。于祀郊行庆止加勋、阶、爵邑「邑」上原衍一「是」字,已删。,而命有司考其殿最,临轩黜陟之。
景德四年七月,诏:「审官院磨勘京朝官劳绩并限在任官三年已上者方得引对,未及者依例差使,如特令考校引对者不在此限。」初,审官院在除任不理及非时解替外,不限改官月日考绩引对。至是始定年限。
大中祥符八年八月,审官院言:「请以诸道转运、提点刑狱臣僚差出年月较其远近,先具磨勘。」从之。又诏令审官院以近地二年半已上者,远地二年已上,权与差替,不为久例。真宗以
京朝官候阙既久,奉朝请者颇多,故有是诏。
天禧元年三月,诏:「应缘冲罢降职及年考而未磨勘者罢。或磨勘而不改官,其后又及二考,罪非踰滥,及入己赃,悉条列以闻。」
十月,诏令审官院:「知州、通判、监当、知县员阙,限一月内差人,仍每月具已差、未差名闻。」
二年四月,审官院言:「在院京朝官经两次引问未就差遣者,乞一面勘会定差。」从之,仍令每问不得过十日。
三年三月,诏审官院:「西川、广南得替回幕职州县官,因举奏及特恩改授京朝官,今复且与一任近地差遣,次任依例入远。」
四年十一月,审官院言:「京朝官父母年八十已上者,乞更不问有无兄弟,并乞且与近地差遣。」从之。
五年七月,审官院言:「朝官系荆湖、江浙人者,望比类福建、淮南人,许归本路守官。」从之。
仁宗天圣元年十月,审官院言:「乞自今在院祗应候差遣京官以疾患申院者,并据状牒御史台依例差医官看验。如委实疾患,合与给假,即牒报当院,所贵得见诣实,免有非如妄托缘故规避差遣。」从之。
二年九月,审官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