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与天合德。其动也,无疆惟忧,亦无疆惟休。皇纲纠棼,维而张之;世路棘,砥而直之。雷风之所震迭,雨露之所濡沐,圣文神武,两尽其极。薄海内外,教不肃而成,政不严而治,非与天同功乎 其静也,全天之功,与四海九州岛更始,轻徭赋,简刑罚,归马放牛,包干戈而不
用,视八纮如一家,视万乘如弊屣,熙然而春,肃然而秋,动者植者,生生化化,而莫窥其朕,非与天合德乎 动而功,静而德,合而言之道也。泰定其宇,清明其躬,却智去故,退藏于密,油油然与造化为友,帝力所加,问之朝野而不知,道之至也。巍巍乎有成功,荡荡乎民无能名,自陶唐氏以来,陛下一人而已。越冲人祗承慈训,夙夜不敢康,乃十一月壬午,循尧之道,类帝禋宗,曾云往来,星象晦明,陟降泰坛,克成熙事。事天有大报矣,事亲独无显号乎 夫极高明者莫如天,备广大者莫如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不曰宪天乎 无思无为,感而通天下之故,不曰体道乎 臣不胜大愿,谨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钦惟陛下执神之机,御气之辩,沉潜先物之智以不言者,燕佚后天之年。为众父父,沛滂衍渥,敷锡我子孙黎民。」宝以「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之宝」为文。
八日,上宣谕宰执曰:「前日奉上册宝,太上圣意甚喜,来日朕过宫侍宴,邦家非常之庆,汉、唐所无。」虞允文等曰:「汉、唐君臣父子之间, 德多矣。今日尧父舜子,旷古所未有,岂汉、唐可同日而语哉!」
二月五日,中书门下省言:「修制加上尊号册宝,行礼毕,都大主管所并承受诸司一行被差官吏等并无遗阙,欲依绍兴三十二年体例等第推恩。」诏第一等转一官,碍止法人依条回授;第二等减三年磨勘;第三等减二年
磨勘;快行、亲从、亲事官与转一资,白身人候有名目日收使。
皇帝朝。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诏以十二日朝见德寿宫,令有司速具以闻。于是礼部、太常寺具上仪注,前期有司设大次于德寿宫门内,小次于殿东庑。其日皇帝出即御坐,从驾臣僚、禁卫等起居如常仪。皇帝乘辇将至德寿宫,文武百僚诣宫门外迎驾起居。前导官太常卿、合门官、太常博士、礼直官先入诣大次前,分左右立。皇帝入大次,文武百僚入班殿庭。前导官导皇帝入小次,俟太上皇帝即御座,前导官导皇帝升殿再拜。皇帝稍前,躬奏圣躬万福,复位。再拜讫,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西向立,前导官立于殿上,百官再拜舞蹈。班首不离位,奏圣躬万福,又再拜,卷班出,前导官以次退。从驾官归幕次,以俟皇帝驾还。皇帝入见太上皇后,如宫中之仪。朔望准此。从之。自后皇帝诣德寿宫如行宫中之礼,即不集百官陪位。
十二日,上诣德寿宫起居。先是,上欲以是日率百官朝太上皇帝于德寿殿,以雨百官免入见,上就宫中行礼。
十三日,诏:「朕欲每日一朝德寿宫,以修晨昏之礼。昨面奉慈训,谓恐废万机,劳烦 下,不蒙赐许。礼官宜复位其期,如前代朝朔望,甚为 阔,朕不敢取。」于是礼部、太常寺言:「谨按《汉书》,高皇帝五日一朝太上皇。乞依此故事,每五日一次皇帝诣德寿宫朝见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并如宫中之礼。从
之。
同日,诏:「自今车驾诣德寿宫,惟经过官司起居,余并免。」时上方欲讲屡朝之仪,虑百司奔走废职,故〔有〕是诏。凡车驾诣德寿宫,从驾臣僚并逐幕次赐食,以后并同。
十八日,上始御后殿。宰臣陈康伯因奏:「臣等以十六日朝德寿宫,太上皇帝宣谕:『车驾每至宫,必于门外降辇,已再三勉谕,既行家人之礼,自宜至殿上降辇。』令臣等奏禀此意。」上曰:「昨太上皇帝有旨,令朕不须五日一朝,只朝朔望。朕于子道,问寝侍膳,尤宜勤恪,圣训丁宁,朕心未安。卿等宜令有司详议以闻,如宫门降辇,在臣子于君父礼所当然,朕端不安。」继而礼部、太常寺言,除朝朔望外,乞于每月初八日并二十二日诣德寿宫起居,如宫中之仪。从之。自后皆遵此制。如值雨及盛暑祁寒,临期承太上特旨,方免到宫。
十月二十二日,会庆节,百官称贺讫,上诣德寿宫起居。自后同此。详见诞圣节门。
十二月十八日,礼部言:「将来正月初八日,车驾诣德寿宫起居,缘是日系忌辰,乞改用初十日。」从之。自后当诣宫日或值忌辰及忌前,并改用别日。至干道七年二月七日,太上皇帝降旨,自后如遇似此日分日,并免到宫。
隆兴元年五月二十一日天(中)[申]节,上诣德寿宫起居上寿。自后同此,详见天(中)[申]节门。
二年正月九日,诏:「恭承太上皇帝圣旨,今后遇十五日免到宫。」既而宰臣汤思退奏:「近见指挥,今后月望日免到宫。」上曰:「再三奏请,太上不
许,缘与皇后望日到宫相妨耳。」
干道元年十月十七日,以皇太子受册毕,上请德寿宫起居称谢。七年三月册命皇太子称谢同此。
二年十月三日,上诣德寿宫进太上皇帝《圣政》。详见进书门。
七年七月九日,宰执奏对毕,上宣谕曰:「前日过德寿宫侍燕,太上饮酒欢甚,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