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31-文献通考-元-马端临-第1046页

冠带、器币、鞍马,随行舍利,牙校等衣服、银带、器币有差。吊慰使、副萧日新等复诣承明殿,俟皇太后升座,中书、枢密院侍立如仪。舍人引萧日新等升殿进问圣候书毕,赐银器、衣著有差。仍就客省赐三隐等茶酒,又令枢密副使张士逊别会三隐等伴宴於都亭驿。
中兴後,金国吊祭使行祭奠礼。仪注:前期,仪銮司於几筵殿东廊设御幄,并殿上设神御座、香案、香茶、酒果、祭食盆台等。皇帝先诣梓宫前行烧香之礼,如宫中之仪。出宫,御素幄,帘降,其合赴起居侍立等官并如仪。内侍官捧祭文奠书案入於殿阶下使、副拜褥之右,礼直官、舍人通事引使、副、读祭文官入殿门。殿上帘卷,皇帝於幄内举哭,殿上下官皆举哭。使、副读祭文,就褥位,北向立,俱再拜。内侍官捧祭文奠书案升西阶,诣神御座前,稍西。使、副、读祭文官随升殿,使、副诣殿上北向立,读祭文官在祭文奠书案後立。使、副哭,使诣神御殿前一拜跪,三上香,奠祭茶,三奠酒毕,就一拜,兴、复位立。内侍捧案诣神御座前,读祭文官诣神御座前一拜跪,启封,读祭文,奠书讫,就一拜,兴。使、副、祭文官俱降西阶,下殿归位,并再拜。皇帝於幄内举哭,殿上下官皆举哭。使人权退至幄殿下,面幄殿立,读祭文官於使、副後褥位直身立,次舍人通事引使、副升殿,读祭文官依旧立,受书传语讫,降阶,与读祭文官合一班立定,更不宣班,再拜。舍人班前代奏万福,使出班,奉慰。舍人班前代奏,归班,再拜,喝赐跪受。再拜,引出。次引三节入,四拜。起居通事班前,代奏万福,喝赐跪受,并如上仪。
淳熙十五年二月,宰执进呈礼官ト门国信所定吊慰使副、德寿宫宰执以下,皆用常服。周必大奏:“昨显仁时,北使、副至,已是庙,故用常服。今大行太上皇帝在殡,且别宫无嫌,陛下方受吊,臣等亦难冠裳侍立,启殡、发引,服如初丧,固未除也。”上曰:“宰执侍从,当如大祥,服四脚幞头、去杖,正得中矣。”
按:历代国恤仪制,惟东汉史稍详,至唐而为李义府、许敬宗辈所削,尽亡其礼,故唐史无可考者。宋《九朝史》及《会要》所载虽详,而仪注亦多未备。今姑摘其可考者录於此,自请谥以下,至及虞庙,则见《山陵门》。
●卷一百二十三 王礼考十八
○山陵(葬礼 上陵)
太葬宛邱(在陈州)。
女娲葬赵城县东南(在晋州)。
炎帝葬长沙(在潭州)。
黄帝葬桥山(《地理志》:“桥山在上郡同阳县,山有黄帝冢。”《括地志》:“黄帝陵在宁州罗州县东八十里子午山。隋改为龙川。”宋坊州)。
颛顼葬临河县(《皇览》曰:“颛顼冢在东郡濮阳顿邱城门外广阳里中。”《山海经》曰:“颛顼葬鲋鱼山之阳,九嫔葬其阴也。”宋澶州)。
高辛葬濮阳顿邱城南(《皇览》曰:“高辛冢在东郡濮阳顿邱城南台阴野中。”宋澶州)。
唐尧葬城阳林(《皇览》曰:“尧冢在济阴城阳。刘向曰:‘尧葬济阴邱陇山。’”宋郓州)。
虞舜葬九疑山(《皇览》曰:“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皆相似,谓之九疑。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皇甫谧曰“二妃葬衡山”。宋永州)。
夏禹葬会稽(《史记》:“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皇览》曰:“在山阴县会稽山,上虞县七里。”《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会计,爵德封功,因更名苗山曰会稽。因病死,葬,苇棺,穿圹深七尺,上无泻泄,下无邸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周方一亩。《吕氏春秋》曰“禹葬会稽,不烦人徒。”《墨子》曰“禹葬会稽,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地理志》云“山上有禹井,禹祠,相传以为下有群鸟耘田也。”《索隐》曰:“苇棺者,以苇为棺。谓而敛,非也。禹虽俭约,岂万乘之主而臣子乃以裹尸乎?墨子言‘桐棺三寸’,差近人情。”《括地志》:“禹陵在越州会稽县南十三里。庙在县东十一里。”)。
殷汤葬汾阴(《皇览》曰:“汤冢在方阴亳县北东郭,吉州三里。冢四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处平地。”宋河中府)。
自太至殷汤十冢,宋太祖乾德四年,诏:“各给守陵五户,蠲其他役,仍令长吏春秋奉祀。”
太戊葬大名内黄县东南。
武丁葬陈州西华县北。
太戊、武丁二墓,宋乾德四年,诏给陵三户,岁一享。
周文王葬京兆咸阳县(《括地志》:“文王墓在雍州万平县西南二十八里原上。”)。
武王葬京兆咸阳县(《皇览》曰:“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京兆长安镐聚东社中。”)。
宋乾德四年,诏二冢给陵户,祠祭如太昊。
成王葬京兆咸阳县。
康王葬京兆咸阳县。
成王、康王二冢,宋乾德四年,诏给守陵三户,岁一享。
桓王葬河南渑池县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