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31-文献通考-元-马端临-第1147页

其鸣逢逢,为灵德之应。非实鼓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曰:“建灵鼍之鼓。”然其制不得而详知。
连鼓 唐张文收燕乐有之,今太常鼓吹後部用之。
方鼓 方鼓,八面(加杖鼓)。唐大历中,司马滔进《广平乐》作,鼓应黄锺一均声。
朝鼓(谏鼓) 朝鼓,有水可提,执施於朝,则登闻之鼓,敢谏之鼓是也。昔人有谏鼓之歌,盖本诸此。
大鼓 後世大鼓,古{卉鼓}鼓也,其制长八尺。唐《六典》曰“凡大驾鼓吹并朱漆画之”是也(龙匝鼓,其下有趺)。昔吴王夫差启蛇门以厌越,越人为雷门以攘之,击大鼓於雷门之下,而蛇门闻焉。唐德宗自山南还宫,而关辅有怀光、吐蕃之虞,诏太常习乐去大鼓。至郑馀庆为卿,始奏复用大鼓,今太常鼓吹奏严用之,虽所以节曲,亦所以待暴也。常用大鼓(葆羽) 周な者十人之长执钅享,百人之师执铎,千人之师执鼙,万人之将执大鼓。隋制:大驾用大鼓,饰以葆羽。工人皂地苣文,皇太子王公亦得用之。故大车十五曲,皇太子十二曲,王公十曲,今教坊用焉(《律书 乐图》云:大鼓十五曲:内三曲严用,第一曰《元麟合逻》,第二曰《元麟他固》,第三曰《元麟跋至虑》;馀十二曲警用,第一曰《元咳大至游》,第二曰《阿列乾》,第三曰《破达折利纥》,第四曰《贺羽真》,第五曰《鸣都路》,第六曰《勃鸣路跋》,第七曰《雷折槌》,第八曰《元咳赤赖》,第九曰《赤赖》,第十曰《吐该乞物真》,第十一曰《贪失利》,第十二曰《贺粟胡真》)。
中鼓 小鼓(鼓上负一鼓卧之) 隋志,皇太子有大鼓、小鼓,而无金镯。大鼓长鸣工人,紫帽,绯褶;小鼓中鸣工人,青帽,青褶。正一品:大鼓长鸣工人,紫帽,赤布褶;小鼓中鸣工人,青帽,青布褶。世有龙头、大扌冈,中鼓,独揭小鼓,随品秩焉(扌冈,鼓浪反。揭音桀)。唐《乐图》:其制有一大鼓,鼓上负一小鼓,皆卧之。《律书 乐图》云:“小鼓九曲焉上用,八曲严警用,并属鼓吹部也(第一曲曰《渔阳》,二《鸡子》,三《警鼓》,四《三鸣》,五《合节》,六《覆》,七《步》,八《南阳会星》,九《单谣》)。”
抱鼓 桴鼓 桴鼓,唐燕乐有之(其制如大鼓,下有趺),今太常铙吹前部用之。一曰抱鼓也。《传》曰:“在村墅曰抱鼓。”抱一作桴,调击鼓也。
交龙鼓 以交龙为┺ね,下有趺,中县鼓,今太常鼓吹部,宣德门外肆赦日用之。
三杖鼓 头鼓 聒鼓 和鼓 三杖鼓非前代之制。唐咸通中,有王文举尤好弄三杖打撩,万不失一。近世民尤尚此乐,其器有三等,与歌者句拍相附为节。一曰头鼓,其形类兆,歌者左右执之以发歌;二曰聒鼓,其声在二鼓之;三曰和鼓,此二鼓最大,相和成声,其要在乎杖也(头鼓有柄,两耳如兆。聒鼓,和鼓,有柄无两耳)。
花黄鼓 花白鼓 天子郊祀庙享用花黄衣鼓四,山陵用花白衣鼓二,吉凶礼也。
青鼓 赤鼓 黑鼓 北齐诸州镇戍各给鼓吹,工之多寡,以大小等级为差。诸王为州给赤鼓,皇子增给青鼓,上剌史给赤鼓,中州以下及诸镇戍给黑鼓。皆有衣,角亦如之。宋朝沿袭斯制,诸州镇戍未尝不给鼓、角,第其色之同异,未纯於北齐之制也。
颡鼓(其ね如建鼓,一本贯之,四旁流苏,顶刻白鹭,其下县三鼓) 唐宫县之乐,四角鼗鼓四座:一曰应鼓,四旁有小鼓,谓之鼓;二曰颡鼓;三曰鹭鼓;四曰雷鼓。皆彩画,其上各安宝轮,用彩翠饰之。其乐工皆戴平帻,衣绯,大袖,每色十二人,於乐县内作,谓之坐部伎也。
熊罴鼓上 熊罴鼓,其形制小而有架,具羽葆流苏之饰,唐《乐图》所传羽葆部熊罴十二案用之。
熊罴鼓下(ね如衣架,中县鼓) 此鼓今太常熊罴十二案用之,非古也,与唐《乐图》所传,制度异矣。
漏鼓 街鼓 梁朝宫殿门:夜漏尽,击漏鼓以开;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以闭。五更三筹,正衙门击鼓,诸街迎击小鼓,使声彻皇墙诸门,为朝士入朝之节(每正衙门闭及止鼓,亦准此)。
唐鼓 後世堂上乐用之,未详所起,然为是鼓者,盖不知堂上之乐有拊而无鼓矣。
黄锺鼓 《春秋感精符》:“冬日至,人主与群臣左右纵乐五日,乃使八能之士撞黄锺之钟,击黄锺之鼓;公卿大夫列士亦使八能之士击黄锺之鼓,鼓黄锺之瑟,吹黄锺之律,则天地之气以和,应黄锺之音矣。”亦应时造理之乐也。
夏至鼓 冬至鼓 《易通卦验》曰:“冬至鼓用马革,圆径八尺一寸;夏至鼓用牛皮,圆径五尺七寸。”先王之制未必如此其异。《帝王世纪》曰:“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里。”然则古之冒鼓者,亦不必牛马之皮,虽夔皮亦用之矣。
圣鼓 盛宏之《荆州记》:“阳山县有豫章木,可二丈,号为圣木。秦人伐为鼓颡。颡成,忽奔逸至桂阳。”又王韶之《始兴记》:“息於临武,遂之洛阳,因名圣鼓城”,亦近乎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