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杀人。 三年,南平郡山崩,出雄黄数千斤。时王敦陵傲,帝优容之,示含养祸萌也。 四年八月,常山崩,水出,滹沱(上火乎反,下音陀)盈池,大木倾拔。 成帝咸和四年十月,柴桑庐山西北崖崩。十二月,刘允为郭默所杀。 穆帝永和七年九月,峻平、崇阳二陵崩。 十二年十一月,遣散骑常侍车灌修峻平陵,开埏道,崩压,杀数十人。 升平五年二月,南掖门马足陷地,得钟一,有文四字。 哀帝隆和元年四月丁丑,浩(上古合反,下音门)山崩,张天锡亡徵也。 安帝义熙八年三月壬寅,山阴地陷,方四丈,有声如雷。 十年五月戊寅,西明门地穿,涌水出,毁门扇及限。陷此水土也。 十一年五月,霍山崩,出铜钟六枚。 十三年七月,汉中城固县水涯有声若雷,既而岸崩,出铜钟十有二枚。 惠帝元康九年六月夜,暴雷雨,贾谧斋屋柱陷入地,压谧床帐。此木土,土失其性,不能载也。明年,谧诛焉。 光熙元年五月,范阳国地燃,可以爨。此火土也。是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梁武帝普通二年,始平郡石鼓村地自开成井,方六丈六尺,深三十二丈。
後魏孝静帝武定二年十一月,西河地陷,有火出。京房《易传》占曰:“地自陷,其君亡。”祖恒曰:“火,阳精也。地,阴主也。地燃,越阴之道,行阳之政,臣下专恣,终以自害。”时齐神武作宰,侯景专擅河南。神武崩,景作乱。
後周武帝建德二年,凉州地震裂出泉。
隋高祖仁寿三年,梁州就谷山崩。《洪范五行传》曰:“崩散落,背叛不事上之类也。”梁州为汉地。明年,汉主谅反。
炀帝大业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数十里。时帝兴辽东之役,四海怨叛,卒以灭亡。
唐太宗贞观八年七月,陇右山摧。山者高峻,自上而陨之象也。 武后垂拱二年九月己巳,雍州新丰县露台乡大风雨,震电,有山涌出,高一十丈,有池周三百亩,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武后以为休应,名曰“庆山”。荆州人俞文俊上言:“天气不和而寒暑隔,人气不和而赘疣生,地气不和而堆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陛下以为‘庆山’,臣以为非庆也。宜侧身修德以答天谴,不然,恐灾祸至。”后怒,流於岭南。 永昌中,华州赤水南岸大山,昼日忽风昏,有声隐隐如雷,顷之渐移东数百步,壅赤水,压张村民三十馀家,高二百馀丈,水深三十丈,坡上草木宛然。《金》曰:“山徙者人君不用道,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佞人执政,政在女主,不出五年,有走王。” 元宗开元十七年四月乙亥,大风震电,蓝田山摧裂百馀步,畿内山也。国主山川,山摧川竭,亡之证也。占曰:“人君德消政易则然。” 天宝十一载六月,虢州乡黄河中女娲墓因大雨晦冥,失所在,至肃宗乾元二年六月乙未,濒河人闻有风雷,晓见其墓涌出,下有巨石,上有双柳,各长丈馀,时号风陵堆。占曰:“冢墓自移,天下破。”代宗大历六年四月戊寅,蓝田西原地陷。九年十一月戊戌,同州夏阳有山徙於河上,声如雷。 十三年,郴州黄芩山摧,压死者数百人。 德宗建中二年,霍山裂。魏州魏县西四十里,地数亩忽长崇数尺。 宪宗元和八年五月丁丑,大隗山摧。 十五年七月丁未,苑中土山摧,压死二十人。 僖宗光启三年四月,维州山崩,累日不止,尘坌亘天,壅江水逆流。占曰:“国破。”
後唐明宗长兴三年七月,夔州奏,赤甲山崩。
宋太宗雍熙三年,阶州福清县青龙峡山圯,壅白江,水逆流高十丈许,坏民田数百里。 晁化三年五月,雅州名山县大风雨,登辽山圯,壅江水逆流入民田,坏稼。
真宗咸平元年七月庚午,宁化军汾水涨,坏北水门,山石摧圯,军士有压死者。 二年七月庚寅,陕州灵宝县暴雨崖圯,压居民死者二十二户。 三年三月辛丑夜,秦州大泽县三阳寨大雨崖摧,压死者六十二人。 四年正月,秦州成纪县山摧,压死六十馀人。 景德四年七月,秦州成纪县崖圯,杀居民。天禧五年五月,襄州凤林镇道侧涌起,高三尺许,长三丈,阔八尺。知州夏竦以闻。 神宗熙宁元年,潭州益阳县雷震,山裂出米。 二年十月庚戌,南郊,东门内地陷,有天宝十二载古墓。 五年九月丙寅,华州少华山前阜头峰越八盘岭及谷,摧陷於石子坡。东西五里,南北十里,溃散坟裂,涌起堆阜,各高数丈,长若是岸。至陷居民六社,凡数百户,林木、庐舍亦无存者。并山之民言:“数年以来,峰上常有声,是夜初昏,略无风雨,山上忽雾起,有声渐大,地遂震动,不及食顷而山摧。” 元丰八年二月甲戌,宾州岭方县地陷。 哲宗元元年十二月,华州郑县界小敷谷山颓,伤居民。 徽宗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兰州尤甚,陷数百家,仓库俱没。 高宗绍兴十二年十一月,陕西不雨,五焦枯,泾、渭、灞、皆竭。伯阳甫曰:“国必依山川,山摧川竭,亡之证也。”时秦民以饿离散,壮者为北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