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有功於宋,宜从祀离明殿。”从之。四年,礼部言:“离明殿增阏伯位。按《春秋传》: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祝融,高辛之火正也;阏伯,陶唐氏之火正也。祝融既为上公,则阏伯亦当服上公衮冕九章之服。”从之。
《五礼新仪》:立夏日祀荧惑及祀阳德。荧惑坛广四丈,高七尺,四出陛,两,二十五步。阳德观火德、荧惑,以阏伯配,俱南向(五方火精、神等,并为从祀)。
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立春,祀东泰一宫;立夏、季夏土王日,祀中泰一宫;立秋日,祀西泰一宫;立冬,日祀中泰一宫。
中泰一宫真室殿,五福泰一在中,君基泰一在东,大游泰一在西,俱南向。延休殿,四神泰一。承殿,臣基泰一在东,西向,北上。凝殿,直符泰一。臻福殿,民基泰一在西,东向,北上。膺庆殿,小游泰一在中,天一泰一在东,地一泰一在西。灵贶殿,太岁在中,太阴在西,俱南向。三皇、五方帝、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十日、十二辰、天地水三官、五行、九宫、八卦、五岳、四海、四渎、十二山神等,并为从祀。东、西泰一宫准此。东泰一宫大殿,五福泰一在东君,基泰一在西,俱南向。大游泰一殿在大殿之北,南向。臣基泰一殿在南,北向。小游泰一、直符泰一、四神泰一殿在大殿之东,西向,北上。天一泰一、民基泰一、地一泰一殿在大殿之西,东向,北上。西泰一宫黄庭殿,五福泰一在中,君基泰一在东,大游泰一在西;均福殿,小游泰一在中,俱南向。延贶殿,天一泰一在中,四神泰一在南,臣基泰一在北,俱西向。资殿,地一泰一在中,民基泰一在南,直符泰一在北,俱东向。
《五礼新仪》:仲春、仲秋祀九宫贵神,坛三成,一成纵广十四丈,再成纵广十二丈,三成纵广十丈,各高三尺。其上依方位置小坛九,各高一尺五寸,纵广八尺,四陛,又西南为一陛曰坤道,两,每二十五步。
四月,议礼局议上《五礼新仪》,立秋後辰日祀灵星,坛高三尺,周八步四尺,四出陛,一,二十五步。
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周礼》:‘小宗伯之职,兆五帝於四郊,四类亦如之。’郑氏曰:‘兆为坛之茔域。四类,日、月、星、辰,运行无常,以气类为之位。兆日於东郊,兆月与风师於西郊,兆司中、司命於南郊,兆雨师於北郊。’各以气类而祭之於四郊,则谓之四类。汉仪,县邑常以丙戌日祠风伯於戌地,以已丑日祠雨师於丑地,亦从其类故也。熙宁祀仪,兆日於东郊,兆月於西郊,是以气类为之位。至於兆风师於国城东北,兆雨师於国城西北,司中、司命於国城西北亥地,则是各从其星位,而不以气类,非所谓四类也。请稽旧礼四类之义,兆风师於西郊,祠以立春後丑日;兆雨师於北郊,祠以立夏後申日;兆司命、司禄於南郊,祠以立冬後亥日。其坛兆则从其气类,其祭辰则从其星位,仍依熙宁祀仪,以雷师从雨师之位,以司民从司中、司命、司禄之位。其雨师、雷师为二坛,同;司中、司民、司禄为四坛,同。坛制高广自如故事。其祀风师、雨师,则用柏柴升烟。”并从之。
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坛各广二十五步;风师、雨师、雷师坛高三尺,四出陛,并一,二十五步;风师坛广二十三步,雨师、雷师坛广十五步。
又言:“本朝都城坛之制,风师在城之西,雨师在城之北,雷师从雨师之位,为二坛,同。州县,风师在社之东,雨师在雷师之西,非所谓各依其方类求神者。请仿都城方位之制,仍以雷师从雨师之位,为二坛,同。”从之。
高宗绍兴七年,太常博士黄积言:“立春後丑日祀风师,立夏後申日祀雨师、雷神,秋分日享寿星,立夏日祀荧惑。望下有司举行。”从之。
寿星礼料用笾一,鹿脯;豆一,鹿,著樽一,实以法酒。祀风、雨礼料,初依奏告例,後比拟旧制,见岳镇、海渎内减鼎三,登一。详见其门。
元符祀风师、雨师、雷师仪注:
△陈设
前祀二日,本司豫修除坛之内外,设祀官次於坛东之外道南,北向,以西为上。祀日,掌事者设神位版於坛上,席以莞。执樽、者设祭器,掌馔者实之。每位,笾八,在神位前左,重三行;豆八,在神位前右,重三行;俎二,在笾、豆外,分左右;簋、各一,在二俎间。设樽於坛上东南隅,北向,樽置坫,加勺幂。设洗於坛南陛之东南,北向,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置巾爵。设三献位於坛卯陛之东,西向,北上。设祝位二於坛南,北向,西上。雨师於两坛间,又设位於坛上,西向,北上。雨师、雷坛饮福位准此。设初献饮福位於坛上神座之东,北向。设望燎位於坛南,南向。燎坛积柴於上,开上南出户。置香炉合并烛於神座之前,币置篚陈於左,祝版置坫陈於右。
△行礼
祀日,质明,诸祀官各服其服,赞礼者引三献官以下入就位立。赞礼者少前初献之左,赞请行事。执事者升烟燔牲首,赞唱者曰“拜”,献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