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44-皖政辑要-清-冯煦-第151页

济为怀,必能提倡一切而不负盛意也,等因。据此,本司查佛教自印度入于中国,宗风彪炳,代有大师,及唐宋间流入东洋,吾邦虽日就衰微,而日人裒集群宗,相传勿替,今且列于哲学必修科目。金经贝叶,蒐讨维殷,论者至谓维新巨子之功得力于佛学者实为不少。且教育未经普及,习俗狃于私利,惟宗教能起众生之信,足弥道德之穷,裨益人心,所关尤巨。今该绅等请设皖教育僧会,系属仿照京师成案,拟请准其设立,但应改名为安徽僧立教育会,以归一律。所举省垣迎江寺月霞为正会长,并拟再举一人以为之副,核与《教育会章程》亦属相符。惟此项僧立教育会之名,前奉学部通行,既系按照《教育会章程》核定,自应一体遵照《章程》宗旨,斟酌本地情形,拟定详细会规,禀经本司核准后并陈明地方官立案,方为成立。兹该绅等未据将详细会规呈送,应饬由该会长即行妥拟,呈司核准,再行详请核咨。其有借学务为名经营别项事业或援引外国僧徒依托保护、妨害国权者,即遵章由本司查办,以杜弊端而维善举。当经会长月霞拟定详细会规,以省治东门外之迎江寺为会所,以全省各丛林住持之有资望者为会员。一切组织大都查照部章及本省教育会章程办理,惟会务系特别规定,约分九项:一、立佛学讲习会;绍隆佛法,自利利他,悉以义解为本。欲得义解,必持经论慈恩传述。烂陀寺诸僧以通经多寡为高下,前明僧人必赴礼部试经,始得度牒,是故建立僧学,教典为急。今宜谋设佛学讲习会,选聘正知正见之法师,宜期讲授大乘经论,会员一律听讲,并购三藏教典以备会员悉心研究。二、办佛教流通所;三藏法宝慧命攸关,流通教典乃兴起佛法第一大事。内府所印梵本龙藏,非有力寺僧不能奏请,且不便携带。昔有嘉兴楞严寺刊印书本藏经,最利后人,流传二百余载。因毁于兵燹,石埭杨居士文会始自同治初年于金陵募资重刊,增入古德逸书,益臻完备,现已刊成大半,他如扬州、杭州、湖南等处亦有流通印本。取携既易,为益宏多,本会宜办佛教流通所。三、立设初级师范僧学堂;本会劝令各属寺院公筹款项,设初级师范学堂,由会中延聘教员,教授教育管理等法及他种科学,养成师范教员、管理员。各寺僧侣有志肄业者,当津贴学费,以资公用。毕业期限敬遵学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办理。学生以年在二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文理通顺者考选入学,毕业后由会长禀请提学使派员考验,给予凭照,得由本会介绍各寺充当僧学教员。四、传布正法;我佛以宗、律、教三门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宗以参禅自悟明心见性,律以精持戒行严护观瞻,教以讲经明理依经修行。故各山各有古法宗旨,如金山高天宁寺素为禅宗名刹,华山古林戒幢寺素为守律法苑,焦山山龙华寺素为讲教门庭。本省各寺皆有专习一门者,渊源有自,均宜互相传授,俟得上乘信徒,将来派往苦善地中说教,以期同证善果。五、广兴小学,凡未设学之各府州县寺院,本会当劝其酌量寺产之多寡,自筹经费,广设初等小学,不分教界,以谋教育之普及。惟学堂课程及管理等法应由发起人报告本会,经会中核定,代为禀官保护。至各学堂所需教员,先由各寺自向僧界选聘,如有不足,可向学界延请品学兼优、热心教育之士暂行充当,俟本会师范毕业有人,僧学堂教员全归僧人专任,仍任地方行政官调查。六、设编辑部;由本会敦请僧、学两界精通内典及深明教育之人,按照学级程度编辑佛学课本,如《佛教历史》、《佛教地理》等,分类编纂,以备僧学堂教科之用。七、设阅览室;筹办书本、藏经及图器、标本并有关教育及宗教书报,以供会员博览之资。八、立调查部;每年春秋两季,由会长特派调查员数人,分赴江南、北各府州县调查大小寺院教规、学务一切情形,如遇不合法度之处,应随即指名,直接规劝,助其更正,报告本会。九、作统计表。必经本会所调查各府州县寺院之宗派、院址、财产及住院僧侣一切状况,每年分春秋两次编成表册,存储本会,以备稽查,以一分呈送学务公所存案。呈经提学使核准立案,并准用钤记,以资信守。
一级目录:学科·卷五十一·专门
  二级目录:
  卷五十一专门
  高等学堂初,巡抚邓华熙应诏陈言,请令各直省建设二等学堂,时京师、上海已设大学,由户部拨款充费并钦派大臣管理,是为头等学堂。总理衙门奏准通行,因就敬敷书院屋宇开办,并将书院书籍、产业、经费归并,名曰求是学堂,于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开学,是为皖省兴学之始。二十七年三月,学堂届毕业之期,经巡抚王之春考验,取英文、法文学生十三名,奏奖监生及八品翻译官,保升教习,官阶有差,一切均照原奏章程办理。是年十月,遵旨查照山东办法,改求是学堂为大学堂,委藩臬两司总办,饬各属选生申送,县各二名,合共百人,为住堂正额。另设附课生一百二十名,以原在求是学堂肄业者充之,作为师范生。越明年,奉颁奏定章程,更定高等学堂名称,并就府学东偏老敬敷书院旧址别建校舍,以冀规模完备。三十一年正月迁入新堂,另派专员监督,扩学额二百四十名,续又推广至三百名。就中附设客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