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县 【按方舆纪要唐天佑二年改应城县为应阳县后唐复旧舆地广记以避讳改孝昌县为孝感县今并据之】
申
申
蒲
蒲
孟
孟
怀
怀
晋
晋 同光元年改建雄军节度 【按同光元年据五代会要】
绛
绛 同光二年以河中府稷山县来属 【按同光二据寰宇记】
陕
陕 同光元年复为保义军节度 【按同光元年据五代会要】
虢
虢
华
华 同光元年复为镇国军节度 【按同光元年据寰宇记】
商
商
同
同 复为匡国军节度废裕州以美原来属同光三年以河中府澄城县还属天成元年以韩城合阳二县还属 【按四县割属据五代会要】
耀
耀 同光元年复为耀州改顺义义军节度华原县属焉二年降为团练三年以京兆府之富平三原云阳同州之同官美原五县来属 【按降团练据五代会要富平三原云阳三县据舆地考及寰宇记】
邠
邠
宁
宁
庆
庆
衍
衍
鄜
鄜 同光元年复坊州昭化县为鄜城县还属 【按此据五代会要】
坊
坊
丹
丹
延
延 同光元年改彰武军节度 【按同光元年据舆地考】
夏
夏
银
银
绥
绥
宥
宥
灵
灵
盐
盐
岐
岐 唐未为李茂贞所据后唐同光初始内附仍为凤翔军节度 【按此据方舆纪要】
陇
陇 复华亭县置义州 【按职方考不载置义州舆地广记华亭县唐宪宗元和三年省入汧源后唐复置兼置义州今据之】
泾
泾 平凉故属泾州唐末渭州陷吐蕃权于平凉置渭州而废县后唐废帝清泰三年以故平凉之安国耀武两镇置平凉县
原
原 临泾故属泾州唐未原州陷吐蕃权于临泾置原州而泾州兼治其民后唐清泰三年来属
渭
渭
武
武
秦
秦 长兴三年复置天水陇城二县 【按舆地考以岐州清水来属考新旧唐书并云清水县宣宗大中二年权隶凤翔三年来属五代会要长兴三年秦州奏见管长道成纪清水三县外有十一镇征科并系镇将今请以归化清水五龙黄土四镇就归化镇复旧置陇城县赤砂梁坊夕阳南治铁务五镇就赤砂镇复旧置天水县则清水自大中来属以后并未有更改通考或传写误也又唐书尚有上邽伏羌二县会要不载其废时他无可今并附识】
成
成 梁改为汶州末帝贞明初地入于蜀后唐同光中复曰成州清泰三年置粟亭县 【按改为汶州据寰宇记清泰三年据五代会要】
阶
阶 唐武州地改置阶州后唐长兴三年移就故武州为理 【按此据寰宇记】
凤
凤 唐属山南西道节度蜀升为武兴军节度后唐降为防御 【按此据寰宇记】
干
干 唐末李茂贞置治奉天县后为威胜军节度后唐同光中改为刺史属凤翔府 【按职方考不详干州沿革今据寰宇记又按新唐书京兆府奉天县注干宁二年以奉天县置干州及覃王出镇又以畿内之好畤武功盩屋醴泉隶之又凤翔府盩屋县注干宁中隶干州天复元年来属则干州自朱梁以来领奉天好畤武功醴泉四县后唐以好畤武功醴泉还属京兆是干州仅领奉天县也谨附识】
魏
魏 唐大名府天雄军节度梁因之贞明末军乱入于晋后唐同光元年庄宗即位于此升为东京改元城县曰兴唐县贵乡县曰广晋县都督府曰兴唐府以贝州临清县来属又改昌乐县为南乐县三年以洛京为东都复改东京为邺都 【按职方考但云后唐建邺都改兴唐府考本纪云同光元年以魏为东京三年改东京为邺都五代会要册府元龟并云改元城为兴唐贵乡为广晋兴地考云以贝州临清来属舆地广记云改昌乐县为南乐今并据之又按五代会要长兴三年中书门下奏据十道图旧制以王者所都之地为上本朝都长安遂以关内道为上今宗庙宫阙皆在洛阳请以河南道为上阙内道第二河东道第三河北道第四剑南道第五江南道第六淮南道第七山南道第八陇右道第九岭南道第十又奏案十道图以关内为上遂以凤翔为首河中成都江陵兴元为次中兴初升魏州为兴唐府镇州为真定府皆是创业兴王之地请升二府于五府之上合为七府仍以兴唐为首真定凤翔河中成都江陵兴元为次并从之谨附识】
博
博 复鱼邱县为高唐县 【按此据寰宇记】
贝
贝
卫
卫
澶
澶
相
相 梁昭德军节度后唐庄宗入魏却为属郡仍隶魏州天雄军复长平县为永定县 【按此据寰宇记】
邢
邢
洺
洺
磁
磁 复曰磁州以邢洺磁三州为安国军节度
镇
镇 同光元年升为北都寻罢都复为成德军节度复彰武县为行唐县 【按此据本纪及寰宇记】
冀
冀 复蒲泽县为唐阳县 【按此据寰宇记】
深
深
赵
赵
易
易
祁
祁
定
定
沧
沧 同光元年复为横海军节度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