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省令史宣宗求直言璠首论将相非人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金将武仙
军次五垛山 【金史武仙传作圣垛寨】 不进使璠往谕之闻仙率余众保留山璠直趣仙所仙引一吏与璠辨璠大言曰王人虽微序于诸
侯之上将军奈何不加礼欲以小吏置对耶且将军跳山谷而左右无异心者以天子大臣故也苟不知尊天子安知麾下无如将军者仙不能
屈璠复激使进兵不应比还金主已迁归德复辽蔡州 【按金史武仙传初保留山及败于柳河乃走圣朵寨哀宗走归德遗璠闲道召之与
本传叙次互异】 金亡璠乃北还世祖居潜邸闻璠名征至和琳访以当世之务璠条陈三十余事卒于和琳赐谥靖肃无子以初为后初好读
书尤长于春秋中统元年辟为中书省掾史兼掌书记未几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会诏左丞许衡学士窦默及京师储儒各陈经史所载前
代帝王嘉言善政选进读之士有司以初应诏帝雅重璠名询知初为璠后叹桨久之授国史院编修官寻拜监察御史首言法者持天下之具
御史台则守法之司也方今法有未定百司无所持循宜参酌考定颁行天下帝宴羣臣于上都有不能釂大卮者免其冠服初上疏曰臣闻君
犹天也臣犹地也尊卑之礼不可不肃方今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以议典礼记言动外有高丽安南使者入贡以观中国之仪昨闻锡宴
大臣威仪弗谨非所以尊朝廷正上下也疏入帝欣纳之仍谕侍臣自今母复为此举时襄樊未下将括民为兵或请自大兴始初言京师天下
根本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遂免又言旧制常参官诸州刺史上任三日举一人自代况风纪之职与常员异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
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遂举劝农副使刘宜自代出佥陕西四川按察使事厯为中丞卒子
必复集贤院侍讲学士
△焦养直
焦养直字无咎东昌堂邑人夙以才器称至元十八年以真定路儒学教授超拜典瑞少监二十八年赐宅一区入侍帷幄陈说古先帝王
政治帝听之每忘倦尝语及汉高帝起自侧微诵所旧闻养直从容论辨帝即开纳由是不薄高帝大德元年成宗幸柳林命养直进请资治通
鉴因陈规谏之言赐酒及钞万贯三年迁集贤侍讲学士七年诏傅太子于宫中启沃诚至至大元年授集贤太学士谋议大政悉与焉告老归
而卒谥文靖子德方兴国路总管府判官
△孟攀鳞
孟攀鳞字驾之云内人曾祖彦甫以明法为西北路招讨司知事有疑狱当死者百余人彦甫执不从后三日得实皆释之攀鳞幼日诵万
言能缀文时号奇童金正大七年擢进士第仕至招讨使岁壬辰汴京下北归居平阳陕西帅府辟为详议官遂家长安世祖中统三年授翰林
待制同修国史至元初召见条陈数十事大抵劝上以郊天地祀太庙制礼乐建学校行科举择守令以守民储米粟以赡军省无名之赋罢不
急之役百司庶府统于六部纪纲制度悉由中书是为长久之计此祖悉嘉纳之一日与论王鹗许衡优劣对曰王鹗文华之士可置翰苑许衡
明经传道可为后学矜式帝深然之又尝召问宗庙郊祀仪制悉据经典以对时帝将亲祀命同太常议定礼仪攀鳞夜昼郊祀及宗庙图以进
帝皆亲览之俄以病西归帝令就议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事四年卒延佑三年赠平原郡公谥文定
△尚野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至元十八年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
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甸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河渠官遂罢大德
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喇哈斯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每谓诸生曰学
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
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辛已可其奏野谓国学郡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
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心责效目前也众乃服延
佑元年升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未几移疾归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
典雅一本于理子师易蕲州路总管府判官师简奎章阁侍书学士
△李之绍
李之绍字伯宗东平平阴人幼从李谦学家贫教授乡里学者咸集至元三十一年纂修世祖实录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直学士姚燧
欲试其才凡翰林应酬之文积十余事并付之之绍援笔立成燧惊喜曰可谓名下无虚士矣大德二年闻祖母疾辞归复除编修官延佑二年
累迁国子祭酒夙夜孳孳惟以教育人材为事至治二年拜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踰年告老而归泰定三年八月卒之绍平日自以
其性优游少断故号果斋以自励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
列传
元 【三十三】
○元三十三
张禧【弘纲】 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