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副端」。开元二年三月,殿中侍御史郭震劾刑部尚书赵彦昭、太子宾客韦嗣立、青州刺史韦安石曰:「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遂践台阶,或驱车造门,着妇人之服;或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同恶相济,一至于此。又张易之兄弟势倾朝野,嗣立此际结为舅生。神龙之初,已合诛死,天网疏漏,腰领误全,与安石托附阿韦,编诸属籍。中宗晏驾,削相王辅政之制,定阿韦临朝之策,此时朝野冤惧,人神怨愤。臣忝司清宪,敢不纠弹。彦昭等并请准法处分。」于是并贬其官。合门之外,百僚班序有离立失列、言嚣而不肃者,则纠罚之。其正冬大会,则戴玄豸,乘马加饰,大夫、中丞加金勒珂佩。具服上殿,供奉左右。或缺,则吏部以他官摄之。其郊祀、巡幸,大备卤簿,出入由旌门者,监其队伍。初,武太后时有殿中里行及员外殿中御史官,或有起家为之而即真者。神龙以来,无监察则有里行。
监察侍御史
监察御史。初,秦以御史监理诸郡,谓之监御史,汉罢其名。至晋太元中,始置检校御史,以吴混之为之,掌行马外事,晋志云:「古司隶知行马外事。晋过江,罢司隶官,故置检校御史,专掌行马外事。」亦兰台之职。又有禁防御史。宋、齐以来无闻。后魏太和末,亦置此官,宿直外台,不得入宿内省。北齐检校御史十二人。后周司宪旅下士八人,盖亦其职。隋开皇二年,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凡十二人。炀帝增置十六员,掌出使检校。大唐监察御史十员,初有四员,贞观二十二年加二员,显庆中加二员,开元中加二员。里行五员,掌内外纠察并监祭祀及监诸军、出使等。监察御史职知朝堂,正门无籍,非因奏事,不得入至殿庭,在西凤阙南,视殿中侍御史以上从观象门出,若从天降。至开元七年三月,饬并令随仗入合。隋末亦遣御史监军。垂拱三年十一月,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言:「旧制有御史监军,今未差遣,恐亏失节度。」武太后曰:「将出师,君授之以斧钺,阃外之事皆使裁之。始闻比来御史监军,乃有控制,军中大小之事,皆须承禀,非所以委专征也。以卑制尊,理便不可。」不许。罪人当笞于朝者,亦监之,分为左右巡,纠察违失。高宗时,御史韦仁约奏劾中书令褚遂良抑买宅地,遂良贬为同州刺史。万岁通天元年五月,监察御史纪履忠劾奏御史中丞来俊臣犯状有五:「一专擅国权,二谋害忠善,三赃贿贪浊,四失礼义教,五淫昏狠戾。论兹五罪,合至万诛,请下狱理罪。」长安四年三月,监察御史萧至忠弹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苏味道赃污,贬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尝召诸御史,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众不敢对。至忠进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承嘉默然,惮其刚正。以承天、朱雀街为界,每月一代。将晦,即巡刑部、大理、东西徒坊、金吾及县狱。若搜狩,则监围,察断绝失禽者,量宜劾奏。景龙三年,监察御史崔琬弹奏宰相宗楚客、纪处纳等骄恣跋扈,请收劾之。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弹者,皆俯偻趋出,待罪朝堂。今楚客等瞋目作色,称以忠鲠被诬。中宗令琬与楚客约为兄弟,时人窃号为「和事天子」。开元初,革以殿中掌左右巡,监察或权掌之,非本任也。职务繁杂,百司畏惧,其选拜多自京畿县尉。京畿即赤县也。又有监察御史里行者,太宗置,自马周始焉。始马周以布衣有诏令于监察御史里行,遂以为名。后高宗时,王本立自忻州定襄县尉为之。凡里行,皆受俸于本官,多复本官者。自王大宾后,罢本官俸,方有即真者。武太后时,复有员外监察、试监察,或有起家为之而即真者。又有台使八人,俸亦于本官请,余同监察。时人呼为六相。吏部式其试监察。神龙以来,无复员外及试,但有里行。凡诸内供奉及里行,其员数各居正官之半,唯俸禄有差,职事与正同。开元五年,监察御史杜暹往碛西覆屯,会郭虔瓘与史献等不协,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史献以金遗暹,固辞。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番人情。」暹不得已受,埋于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主簿
主簿。汉有御史主簿,张忠为御史大夫,署孙宝为主簿。魏晋以来无闻。至隋大业三年,御史台始置主簿二人。隋兼置录事,员二人。大唐置一员,掌付事勾稽,省署钞目,监印,给纸笔。其俸禄与殿中御史同。武德末,杜淹为大夫,以吏部主事林怀信为之。贞观中,自张弘济为此官之后,遂为美职,管辖台中杂务、公廨、库,检督令史、奴婢,配勋、散官职事。每食则执黄卷,书其谴罚。录事以下小吏各有差。
通典职官典
通典卷第二十五 职官七
诸卿上
总论诸卿少卿附 太常卿丞 主簿 博士 太祝 奉礼郎 协律郎 两京郊社署 太乐署 鼓吹署 太医署 太卜署 廪牺署 汾祠署 太公庙署 光禄卿丞 主簿 太官署 珍羞署 良酝署 掌醢署 卫尉卿丞 主簿 武库署 武器署 守宫署 公交车司马令 左右都候 宗正卿丞 主簿 崇玄署 诸陵署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