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56-通典-唐-杜佑-第868页

置宁州。领郡四,理云南,即今郡。惠帝以后,李特据之,至穆帝时平之。其后没于苻坚,后又复其地。安帝时,谯纵据之,后又收复。宋梁、益、宁三州并因前代,梁领郡二十,益领郡二十九,宁领郡十五。更置秦州。领郡十四,理南郑。齐梁初多因之。梁武帝天监三年,刺史夏侯道迁以所部叛降后魏,南至剑阁,悉失之。后魏得汉中,亦曰梁州。西魏亦因之,复入于梁。西魏大统十二年,为梁将兰钦所陷。梁灭,再复其地。将达奚武平汉川,尉迟迥平蜀川。自西魏以后,所置州郡,割裂无恒,不可详记。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山南西道、汉中、通川、巴川、清化、洋川、顺政、河池、益昌、咸安、盛山、始宁、南平、符阳、潾山等郡皆是也。山南东道、房陵、南宾、南浦、云安。剑南道,蜀郡、唐安、蒙阳、德阳、通义、梓潼、巴西、普安、阆中、资阳、临邛、通化、交川、越嶲、南溪、遂宁、仁寿、犍为、卢山、泸川、阳安、安岳、江源、阴平、同昌、江油、临翼、归诚、洪源、静川、恭化、维川、和义、云山、蓬山、云安、南充等郡。兼分入京畿、上洛、安康。陇右道同谷、武都、怀道、合川。黔中道。涪陵、南川。
  汉中郡东至洋川郡二百二十里。南至符阳郡三百里。西至益昌郡五百里。北至扶风郡六百七十里。东南到洋川郡三百九十里。西南到益昌郡五百里。西北到顺政郡二百八十里。东北到洋川郡兴道县界八十六里。去西京,取骆谷路六百五十二里,斜谷路九百三十三里,驿路一千二百二十三里。去东京,取骆谷路一千五百八十里,取斜谷一千七百八十九里,驿路二千七十八里。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十八,口十四万五千二百二十九。
  今之梁州,理南郑县。春秋至战国并楚地。秦置汉中郡,二汉因之。汉高帝始封之地。后汉末,张鲁据其地,改汉中为汉宁。魏武征汉中,走张鲁,复曰汉中郡。后刘备破魏将夏侯妙才,遂有其地,以为重镇。先主以魏延,后主以蒋琬、姜维,相继屯守。后闻魏将锺会理兵关中,维表请分将护阳平关口,后主不从。魏末平蜀,又置梁州。领郡八。晋、宋、齐、梁皆为梁州。理于此。晋初领郡八,后领郡二十,宋、齐、梁因之。宋以后更置秦州。亦理于此,领郡十四。汉中常以巴蜀扞蔽,故刘备初得汉中,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是以巴蜀有难,汉中辄没。自公孙述、刘备、李雄、谯纵据蜀,汉中皆为所陷。氐虏邻接,常为威御之镇。萧齐明帝初,后魏大将元英率兵十万,通斜谷,围南郑,刺史萧懿守拒百余日,不拔而退。后魏亦置梁州梁天监三年,夏侯道迁以州郡入魏,大同初复之。元帝末,又陷于西魏。汉中郡,西魏因之。后周改曰汉川郡。隋初郡废,而梁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置汉川郡。大唐为梁州。开元十三年,改褒州,或为汉中郡。领县六:
    南郑汉旧县。有梁山、汉水、黄牛山、古白云县。汉中郡故城在县东北。
    褒城汉褒中县。有褒水、褒谷。又有汉阳平关,在县西北,即蜀先主破魏军,杀大将夏侯妙才于此地。有甘泉关,隋置之。
    城固汉旧县。有黑水。
    金牛汉葭萌县地。有嶓冢山,禹导漾水,至此为汉水,亦曰沔水。颜师古云:「汉上曰沔。」今县南有故白水关,即汉李固解印绶处。
    西县后魏置嶓冢县,隋为西县。故西乐城在县西南,诸葛亮所立,甚险固。关城俗名张鲁城,在县西四十里。隋置关在县西南,今名百牢关。诸葛亮墓在县东南。
    三泉
  洋川郡东至安康郡五百里。南至始宁郡六百一十五里。西至汉中郡二百二十里。北至京兆府六百二十一里。东南到通川郡宣汉县界三百三十一里。西南到符阳郡四百里。西北到汉中郡三百七十里。东北到安康郡安康县界二百五十一里。去西京一千四百五里,去东京二千二百五十里。户一万三千八百四十九,口八万八千三百二十七。
  洋州今理西乡县。春秋、战国皆楚地。秦属汉中郡,二汉因之。三国时,蜀之重镇。后主刘禅延熙中,遗将军王平守兴势,魏将曹爽攻围不克,即今兴道县。晋、宋、齐、梁亦属汉中郡。西魏、后周并为洋州因水为名洋川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并其地入汉川郡。今汉中郡。大唐复置洋州,或为洋川郡。领县五:
    西乡汉城固县地。有洋水。汉班超封定远侯,故城在今南。晋置西乡县。
    兴道汉城固县地。今县城即后魏傥城郡。因自然陇势,形似盆,缘外险,内有大谷,为盘道,上数里门。汉龙亭县东明月池在其侧。后魏置兴势县。贞观初改。
    黄金汉安阳县。故黄金城在县西北八十里,张鲁所筑。南接汉川,北枕古道,险固之极。西魏置今县。
    洋源汉城固县地。武德初置县。
    华阳天宝中改为真符。
  上洛郡东至南阳郡六百四十里。南至安康郡七百二十里。西至安康郡七百二十里。北至弘农郡四百里。东南到武当郡丰利县六百六十里。西南到安康郡七百二十里。西北到华阴郡三百里。东北到弘农郡四百里。去西京三百里,去东京八十六里。户八千六百三十三,口五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