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恪灭冉闵,克青州。至苻氏平燕,复有其地。及苻氏败后,刺史苻朗以州降晋,晋以为幽州。以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安帝时,平州又陷于慕容垂。其青州又为慕容德所据,复改为青州,慕容超移青州于东莱。后为刘裕所克,复置青州。时以羊穆之为刺史,镇广固。平州自慕容垂后,又没于冯跋,旋为后魏所有。其青州,宋分为青、冀二州,青领郡九,理临淄。冀领郡九,理历城,今济南郡县。后入后魏。其后分析,不可具举。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河南道、北海、济南、淄川、东莱、高密。河北道。今安东府。
北海郡东至东莱郡界二百一十六里。南至高密郡三百四十五里。西至淄川郡一百二十里。北至乐安郡界二百四十八里。东南到高密郡三百一十九里。西南到淄川郡一百里。西北到乐安郡三百一十九里。东北到海一百八十八里。去西京二千四百六十里,去东京一千六百七里。户六万九千七百四十五,口四十二万一千二百。
今之青州理在益都县。少皞之代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萴,仕侧反。汤末有逢公伯陵,逢音蒲江反。殷末有蒲姑氏,皆为诸侯国于此地。周成王时,蒲姑氏与四国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太公,是为齐国,所谓营丘,后徙都临淄,亦其地。今临淄县。秦属齐郡。汉置北海郡。晋为北海、乐安二国之地,兼置青州。领郡国五,理于此。永嘉末,陷于石勒。冉闵乱,段龛据之。慕容恪攻围数月而克。其后南燕慕容德建都于此。慕容德初议所都,尚书潘聪曰:「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方二千,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广固者,曹嶷之所营,山川险峻,足为帝王之都。」从之。至慕容超,宋武帝来伐,超固守,攻围七月而拔之。宋置青州,领郡九。理于此。后入后魏,又置青州。宋将沈文秀为青州刺史,守东阳城,为后魏将慕容白曜攻围三年,无救而陷。后周置齐郡。隋文帝初郡废,炀帝初州废,置北海郡。大唐为青州,或为北海郡。领县七:
益都晋广固城在益都县西四里,则晋曹嶷所筑。有大涧甚广,因曰广固。城侧有五龙口,宋武帝围慕容超塞之,城中人多病,遂下之。检地志云:「东阳城即郡理东城是也。」晋时城,宋将竺夔守之,后魏攻围数月不拔。
北海汉平寿县也。后汉北海国在此。齐置北海。
临淄齐国都也。临淄一名营丘,为海岱之间一都会也。项羽封田都为齐王于此。汉旧县,后为营陵县。有葵丘,连称所戍。牛山、康浪水,宁戚所歌。有时水也。
寿光汉旧县也。有淄、渑二水。古纪国城在县西南,亦有寒浞国。又汉剧县故城在县南。
千乘汉旧县。有盐官。后汉又置乐安郡。柏寝台,齐景公与晏子游处。
博昌汉旧县。又有汉乐安国故城,在今县南。周礼曰「川曰泲」,为此县界也。有贝中聚,按后汉书博昌县有贝中聚,梁刘昭注云:「左传齐侯田于贝丘,杜氏注云今博昌南有贝丘是也。」而后汉应劭注汉书云「清河郡贝丘县即齐侯田于此」,今清河郡即贝丘县也。未知孰是。
临朐有伯氏骈邑。古东阳城,一名凡城。左传云「晏弱城东阳以逼莱」,齐境上邑。汉邑。汉都昌县故城在东北。朐音衢。
济南郡东至淄川郡二百里。南至鲁郡三百三十四里。西至博平郡二百九十八里。北至乐安郡三百五十三里。东南到鲁郡四百四十五里。西南到济阳郡三百六十六里。西北到平原郡二百四十五里。东北到乐安郡二百四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八里,去东京一千三百四十五里。户六万二千四百三十七,口三十五万八千八。
齐州今理历城县。春秋、战国并属齐。秦属齐郡。汉韩信伐齐,至历下,即其地也。文帝分置济南国,景帝改为济南郡,后汉、晋因之。宋亦为济南郡,兼置冀州。领郡九,理于此。后魏改为齐州,兼置济南郡。后周亦为济南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齐州。大唐复为齐州,或为临淄郡,复改为济南郡。领县八:
历城汉旧县。有华不注山,左传云:「晋师逐齐侯,三周华不注。」其山直上如。
临济汉朝阳县。
章丘汉阳丘县地。有东陵山,盗跖死处。
丰齐汉茌县,天宝初改。
禹城汉高唐县故城在西。汉祝阿县,天宝初改。春秋时亦曰祝柯,犹古东柯后为东阿。
临邑汉济阴县故城在西。
全节春秋时谭国城在县西南。汉台县故城在今县北,则汉以来平陵县也。贞观中,都督齐王据州反,士人李君球据县不从,因改名全节。
亭山汉东平陵县也。
淄川郡东至北海郡一百二十里。南至鲁郡三百七十里。西至济南郡二百里。北至……东南到琅琊郡五百二十里。西南到济南郡二百里。西北到……东北到北海郡一百里。去西京二千三百五里,去东京一千四百四十七里。户四万二千八百八,口二十四万一千三百。
淄州今理淄川县。禹贡曰「潍淄既道」,即其地也。春秋、战国皆齐地。秦属齐郡。汉属济南、乐安二国之地,又置淄川国。晋属乐安国。后魏置东清河郡,北齐废之。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