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56-通典-唐-杜佑-第97页

一年。又给虎贲二十人,持班剑。给朝车驾,安车黑耳。其太尉、司徒、司空,自汉历魏,皆为三公。及晋迄于江左,相承不改。上公、三公之制不改。前代三公策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废而不行。至晋,拜石鉴字林伯为左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始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十六国姚泓僭号,受经于博士淳于岐。岐病,泓亲省疾,拜于床下。自是公侯见师傅皆拜。
  宋皆有八公之官,而不言为八公也。宋志曰:「三公黄合,前史无其义。按礼记云:『士与天子同,公侯、大夫则异。』郑玄注云:『士贱,与君同,不嫌也。』夫朱门洞启,当阳之正色也。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合以示谦,不敢斥天子,宜是汉旧制也。」音毕。
  齐时,三公唯有太傅。
  梁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诸公及位从公开府者,亦置官属。
  陈以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并为赠官。三公之制,开黄合,厅事置鸱尾。
  后魏以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上公也。大司马、大将军谓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
  北齐皆有三师、二大、三公之官,并置府,其府三门,当中门黄合,设内屏。三师、二大置佐吏,则同太尉府。
  后周置六卿之外,又改三师官谓之三公,兼置三孤以贰之。少师、少傅、少保。而以司徒为地官,大司马为夏官,司空为冬官,如姬周之制,无复太尉、三师之号。宣帝又置四辅官。以大冢宰越王盛为大前疑,蜀国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国公李穆为大左辅,隋国公杨坚为大后丞。
  隋置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但与天子坐而论道。置太尉、司徒、司空,以为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北齐置府僚,无其人则阙。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司空行扫除。其位多旷,皆摄行事。寻省府及僚佐,置公则坐于尚书都省。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矣。炀帝即位,废三师官。
  大唐复置三师,以师范一人,仪刑四海。置三公,以经邦论道,燮理阴阳,祭祀则与隋制同。并无其人则阙。天宝以前,凡三师官,虽有其位,而无其人。
    太师
  太师,古官。殷纣时,箕子为之。
  周武王时太公,成王时周公,并为太师。周公薨,毕公代之。
  秦及汉初并无,至平帝元始元年初置,以孔光居焉,金印紫绶,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孔光为太师,王莽为太傅。光常称疾,不敢与莽并。太后诏:「令太师无朝,赐灵寿杖。黄门令为太师省中坐置几,太师入省中用杖,赐食十七物。」十七物者,餐具十七种物也。灵寿,木名。汉东京又废。献帝初,董卓为太师,卓诛又废。
  魏世不置。
  晋初置三上公,以景帝讳师,故置太宰,以代太师之名,晋书曰:惠帝太安元年,「以齐王冏为太师」。当时撰述者之误也。秩增三司。蜀李雄僭号,时范长生自西山乘素舆诣成都,雄拜长生为天地太师,封西山侯。
  后魏、北齐、后周、隋、大唐皆有之。天宝以前,唯以其官赠仲尼及长孙祯、武士、窦毅、韦玄贞、张说、裴光庭而已。音忧缚反。
    太傅
  太傅,古官。傅,傅之德义也。周成王时,毕公为太傅。
  汉高后元年,初置太傅,金印紫绶。初用王陵,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平帝以孔光为之。
  后汉有太傅,上公一人,掌以善道,无常职。光武以卓茂为之,薨,省。明帝又以邓禹为之。邓禹字仲华,以元功拜太傅,进见东向。又张禹字伯达,迁太傅,舍于宫中,太官进食,五日一归府。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章帝以赵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乃以为太傅。和帝即位,幼弱,以邓彪有高名,海内归仁,征为太傅,百官总己以听之,恩宠之异,莫与为比。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则省。胡广注曰:「犹古冢宰总己之义。」桓帝践祚,已加元服,不复置傅,但令太尉胡广、司徒赵戒领尚书事。至灵帝,复以陈蕃为太傅,与广参录尚书事。陈蕃志欲芟夷阉竖,以清本朝,世乱谗胜,用殒厥身。胡广代之,拱默而已。
  魏初置太傅,以锺繇为之。锺繇字符常,迁太傅,有疾。时华歆亦以高年病,朝见,皆使乘轝上殿就坐。是后三公有疾,遂以为故事。
  晋宋金章紫绶,进贤三梁冠,介帻,绛朝服,佩山玄玉。
  梁、后魏、北齐、后周及大唐皆有。
    太保
  太保,古官。殷太甲时,伊尹为太保。
  周成王时,召公为太保。
  汉平帝元始元年,始用王莽为之。光武中兴,省。
  魏初不置,末年始置太保,以郑冲为之。冲,字文和。位在三司上。
  晋武初践祚,以王祥为太保,进爵为公,加置七官之职。太保,所以训护人主、导以德义者也。汝南王亮为太宰,录尚书事,与太保卫瓘对掌朝政。又卫瓘为太保,以公就第,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也。章绶佩服冠秩与太傅同。
  梁、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