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2-目录

2-书目答问补正-清-张之洞-第21页

十四卷。(钱坫。原刻本,间有误处。) 《群经音辨》七 卷。(宋贾昌朝。张士俊刻《泽存堂四种》本,粤雅堂本,道光庚子三韩杨氏重刻张本。) 【补】《畿辅丛书》本,长沙余肇钧编刻《明辨斋丛书》本,长 洲蒋氏铁华馆仿宋刊本。王念孙《群经字类》,上虞罗振玉排印本。歙县江有诰《群经韵读》一卷,嘉庆间自刻《音学十书》本,咸丰壬子重刻本,民国十七年上海 中国书店影印原刻本。歙县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七卷,民国间北京排印本。
以上诸经目录文字音义之属 《汉石经》。残字六百七十五字,熹平四年。翁方纲重摹南昌府学石本,绍兴府学再摹石本。录此以见汉刻体势,若遗文则《隶释》、《隶续》为详。
【补】道光间江宁陈宗彝重刻《汉熹平石经残字》本,上虞罗振玉玻璃版影印宋拓本。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一卷,《补遗》一卷,民国十七年罗振玉石印双钩本。民国十一年洛阳汉太学遗址有汉熹平石经原石出见,存《论语/尧曰》篇残字十字又半,今存开封图书馆,有拓本。
《唐石经》。开成二年。西安府学石本,乾符修改,后梁补刻,明王尧惠补缺。《十三经》无《孟子》,明人补刻。
【补】日本缩刻本。《孟子》七卷为清初陕西巡抚贾汉复所刻,非明人。
(蒙按:张宗昌有覆刻本,凡阙文均双钩补足。) 《国朝石经》。(乾隆五十八年敕刊,嘉庆八年敕改定。国子监石本。《十三经》皆备,文字多依古本,与通行本多异,极精核。) 《石经考》一卷。(顾炎武。《亭林遗书》本,借月山房本,《指海》本。
《汉唐蜀石经》,亦详《金石萃编》中。) 【补】光绪间华阳王秉恩刻《石经汇函》本。
《石经考》一卷。(万斯同。省吾堂本。) 【补】光绪十三年山阴宋泽元编刻《忏花丛书》本,顾沅编刻《砚堂丛书本》。
《石经考异》二卷。(杭世骏。《杭氏七种》本。) 【补】《石经汇函》本。瞿中溶《汉石经考异补正》二卷,吴兴张钧衡编刻《适园丛书》本。
《汉石经残字考》。(翁方纲。《复初斋集》。) 【补】常熟鲍廷爵后知不足斋本,《石经汇函》本。
《魏三体石经残字考》二卷。(孙星衍。平津馆本。) 【补】《石经汇函》本,此书止一卷。
魏 三体石经原石久亡,光绪间忽出见于洛阳,为《尚书/君》残篇,其石旋归黄县丁氏,今有拓本及上虞罗氏吉石玻璃版影印本。民国十一年洛阳又有魏三体石经 原石出见,为《尚书》“多士”、“君”、“无逸”及《春秋僖公经》、《文公经》诸残篇,为《隶续》所不载,盖宋以来所未睹也,罗振玉、王国维、章炳麟、 叶德辉诸人多为之考证,其石今存开封图书馆,有拓本及玻璃版影印本。
《唐石经校文》十卷。(严可均。《四录堂类集》本。王朝[B12T]《唐石经考正》一卷附《十三经拾遗》后。钱大昕《唐石经考异》一卷未刊。) 【补】《严书石经汇函》本。
王考正新建陶福履编《豫章丛书》本,光绪十六年泾县氏刻。钱书刊入《涵苍楼秘笈》第六集。
《蜀石经残字》一卷。(王昶。摹刻板本,学海堂收《经义丛钞》内。) 【补】《石经汇函》本,此为《毛诗》残本。
又原拓蜀石经《春秋梁传》残,民国六年上虞罗氏吉石玻璃版影印本。
又庐江刘体乾藏原拓蜀石经《周礼三传》,都一百七十五叶,附乾隆以来诸家题跋校记,民国十六年上海中国书店有玻璃版影印本。吴骞《蜀石经毛诗残本考异》一卷,刻本。缪荃孙《蜀石经校记》一卷,民国二年上海神州国光社排印《古学汇刊》本。
北宋汴学《篆隶二体石经记》一卷。(丁晏。六艺堂自刻本。) 【补】《石经汇函》本。
原拓北宋嘉石经《周礼》、《礼记》残,民国六年上虞罗氏吉石玻璃版影印本。
《石经考文提要》十三卷。(彭元瑞。刻本。阮元《仪礼石经校勘记》,已入《仪礼》。) 【补】彭书德清许宗彦刻本,《石经汇函》本。
《石经补考》十二卷。(冯登府。自刻本,《学海堂经解续刻》本六卷。
《国朝》、《汉》、《魏》《唐》、《蜀》、《北宋》、《南宋》。) 【补】《石经汇函》本十二卷。
桂 馥《历代石经略》二卷,(刻本。) 以上石经之属(此乃经文本原,故别为类,杭考原流,冯考文字。) ──右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此类 各书为读正经、正注之资粮。) ◎小学第三 (此小学谓六书之学,依《汉书艺文志》及《四库目录》。) 《说文解字》十五卷。(汉许 慎。宋徐铉校定附字。平津馆小字本,《小学汇函》重刻孙本,汲古阁五次剜改大字本,朱校大字本即毛本,藤花榭额氏刻中字本,广州新刻陈昌治编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