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皆语录之类。《后集》一卷,则附录也。末有其子重炎所作《年谱》,按其事状,盖亦笃行好修之士,故集中讲学之语,多能切实近理,特不以著作见长耳。
△《璞堂文抄》十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许重炎撰。重炎字少来,荆溪人。是集多讲学之文,而持论平允,无喧争门户之习,於忠孝节义,尤睠睠表章,亦非空谈性命,自号圣贤者流。文则纵横曼衍,惟意所如,不能一一入格也。
△《禹门集》四卷(内府藏本)
国朝郭振遐撰。振遐字中洲,汾阳人,寄居扬州。诗颇率易,至以大禹、颜回自比,尤为狂纵矣。
△《汇书》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凤九撰。凤九,仙游人。是集《自序》谓仿《笠泽丛书》之例,故以汇书名之。中多讲易之文,其说皆宗程、朱;诗则有《韵语录》也。
△《天门诗集》六卷、《文集》十六卷(内府藏本)
国朝吴盛藻撰。盛藻字观壮,和州人。由拔贡生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其诗、文皆惟意所如,罄所欲言而止。
△《岁寒堂存稿》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林璐撰。璐字鹿菴,钱塘人。是集,皆其所著杂文,仅数十篇,相其版式,盖陆续开雕,尚未编定成帙。其《安溪怀古序》,信建文出亡为真,殊为未考;所记颜允绍、郭少尹等事,皆足裨史之阙。特叙述稍冗,笔力稍弱耳。
△《天香阁诗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唐之凤撰。之凤字武曾,乌程人。其诗多愁苦之音,拟古诸作,亦颇具体,然未能变化。末附《碎玉合编》二卷,一题唐云祯予霖著,一题唐德远深源著,盖之凤兄弟行也。
△《笑门诗集》二十五卷(内府藏本)
国朝戚玾撰。玾字后升,泗州人,由优贡授知县。所作好为新语,“公安”、“竟陵”之流派也。
△《偶存草堂集》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林之茜撰。之茜字素园,杨梦琬《序》,称其产於鲁,客於楚,其自署曰“孝感”,盖寓籍也。其取法在中唐、南宋之间,而学力则未逮焉。
──右“别集类”一千五百六十八部,一万六千四百三十九卷内六十六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卷一百八十六 集部三十九
○总集类一文籍日兴,散无统纪,於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
《三百篇》既列为经,王逸所裒又仅《楚辞》一家,故体例所成,以挚虞《流别》为始。其书虽佚,其论尚散见《艺文类聚》中,盖分体编录者也。《文选》而下,互有得失。至宋真德秀《文章正宗》,始别出谈理一派,而总集遂判两途。然文质相扶,理无偏废,各明一义,未害同归。惟末学循声,主持过当,使方言俚语,俱入词章,丽制鸿篇,横遭嗤点,是则并德秀本旨失之耳。今一一别裁,务归中道,至明万历以后,侩魁渔利,坊刻弥增,剽窃陈因,动成巨帙,并无门径之可言。姑存其目,为冗滥之戒而已。
△《文选注》六十卷(内府藏本)
案:《文选》旧本三十卷,梁昭明太子萧统撰,唐文林郎守太子右内率府录事参军事、崇贤馆直学士江都李善为之注。始每卷各分为二。《新唐书李邕传》称,其父善始注《文选》,释事而忘义,书成以问邕;邕意欲有所更,善因令补益之,邕乃附事见义,故两书并行。今本事义兼释,似为邕所改定。然《传》称善注《文选》在显庆中,与今本所载进表题:显庆三年者合。而《旧唐书李邕传》称,天宝五载,坐柳勣事杖杀,年七十馀。上距显庆三年凡八十九年,是时邕尚未生,安得有助善注书之事?且自天宝五载,上推七十馀年,当在高宗总章、咸亨间,而旧书称,善《文选》之学,受之曹宪,计在隋末,年已弱冠。至生邕之时,当七十馀岁,亦决无伏生之寿,待其长而著书。考李匡乂《资暇录》曰:李氏《文选》有初注成者,有复注,有三注、四注者,当时旋被传写,其绝笔之本皆释音训义,注解甚多。是善之定本,本事义兼释,不由於邕。匡乂唐人,时代相近,其言当必有徵,知《新唐书》喜采小说,未详考也。其书自南宋以来,皆与《五臣注》合刊,名曰《六臣注文选》而善注单行之本,世遂罕传。此本为毛晋所刻,虽称从宋本校正,今考其第二十五卷《陆云答兄机诗注》中,有“向曰”一条,“济曰”一条;又《答张士然诗注》中,有“翰曰”、“铣曰”、“向曰”、“济曰”,各一条。殆因六臣之本,削去五臣,独留善注,故刊除不尽,未必真见单行本也,他如班固《两都赋》,误以注列目录下,左思《三都赋》,善明称刘逵注《蜀都》、《吴都》,张载注《魏都》,乃三篇俱题刘渊林字。又如《楚辞》用王逸注,《子虚》、《上林赋》用郭璞注,《两京赋》用薛综注,《思元赋》用旧注;《鲁灵光殿赋》用张载注,《咏怀诗》用颜延年、沈约注,《射雉赋》用徐爰注,皆题本名。而补注,则别称“善曰”,於薛综条下发例甚明。乃於扬雄《羽猎赋》用颜师古注之类,则竟漏本名。於班固《幽通赋》用曹大家注之类,则散标句下。又文选之例,於作者皆书其字,而杜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