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撰。采经、子、史传岁时事类聚,而以俪语间之。
△《国朝时令集解》十二卷
左仆射真定贾昌朝子明撰。唐因《礼记》《月令》旧文增损为《礼记》首篇。天宝中改名《时令》。景祐初,始命复《礼记》旧文,其唐之《时令》,别为一篇,遂命礼院修书官丁度、李淑、宋祁、王洙、郑戬及昌朝,约唐《时令》撰定为《国朝时令》,以便宣读。盖自唐以来有明堂读时令之礼也。及昌朝解相印治郡,五臣者皆已沦没,乃采经、史诸书及祖宗诏令典式,为之集解而上之。
△《岁时杂记》二卷
侍讲东莱吕希哲原明撰。希哲,正献公公著之子,号荥阳公。在历阳时与子孙讲诵,遇节日则休,学者杂记风俗之旧,然后团坐饮酒以为乐,久而成编。承平旧事,犹有考焉。
直斋书录解题·卷七
○传记类
△《古列女传》九卷
汉护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子政撰。成帝时,赵氏姊弟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嬖孽乱亡者,序次为八篇,以戒天子。其七篇,篇十五人,为一百五人。第八篇为颂义。《隋》、《唐志》及《崇文总目》皆十五卷,盖以七篇分为上下,并颂为十五卷,而自陈婴母以下十六人附入其中,或与向同时,或在向后者,皆好事者所益也。王回、曾巩二序辨订详矣。巩之言曰:“后世自学问之士多徇于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室家既不见可法,故竞于邪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士之苟于自恣,顾利冒耻而不知反己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愚尝三复其言而志之。向书传于世鲜矣,惟此书独全。其称《诗·芣苡》《柏舟》《大车》之类,与今说《诗》者乖异,盖齐、鲁、韩之学,固不尽与毛氏同也。
△《东观汉纪》十卷
汉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撰。初,班固在显宗朝尝撰《世祖本纪》、《功臣列传》、《载记》二十八篇。至永初中,珍、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汉纪》。其后,卢植、蔡邕、马日磾等皆尝补续。《唐艺文志》一百二十七卷。今所存惟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冯异、祭遵及景丹、盖延九人列传而已。其卷第凡十二,而阙第七、八二卷,未知果当时之遗否也?
△《高士传》十卷
晋征士安定皇甫谧士安撰。序称自尧至魏咸熙,二千四百余载,得九十余人。今自被衣至管宁惟八十七人。
△《黄帝内传》一卷
序云篯铿游衡山得之石室,刘向校中秘书传于世,诞妄不经,方士辈所托也。
△《飞燕外传》一卷
称汉河东都尉伶玄子于撰。自言与扬雄同时,而史无所见。或云伪书也。然通德拥髻等事,文士多用之;而祸水灭火一语,司马公载之《通鉴》矣。
△《西京杂记》六卷
晋句漏令丹阳葛洪稚川撰。其卷末言洪家有刘子骏书百卷,先父传之。歆欲撰汉书,杂录汉事,未及而亡。试以此记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书,少有异同耳。固所不取不过二万余言,今钞出为二卷,以裨《汉书》之阙。所谓先父者,歆之于向也。而《馆阁书目》以为洪父传之,非是。《唐艺文志》亦只二卷,今六卷者,后人分之也。按洪博闻深学,江左绝伦,所著书几五百卷,本传具载其目,不闻有此书。而向、歆父子亦不闻其尝作史传于世,使班固有所因述,亦不应全没不著也。殆有可疑者,岂惟非向、歆所传,亦未必洪之作也。
△《襄阳耆旧传》五卷
晋荣阳太守襄阳习凿齿彦威撰。
△《谈薮》二卷
北齐秘书省正字北平阳玠松撰。事综南北,时更八代。隋开皇中所述也。
△《梁四公记》一卷
唐张说撰。案《馆阁书目》称梁载言纂。《唐志》作卢诜,注云一作梁载言。《邯郸书目》云载言得之临淄田通,又云别本题张说,或为卢诜。今按此书卷末所云田通事迹,信然,而首题张说,不可晓也。其所记多诞妄,而四公名姓尤怪异无稽,不足深辨。载言,上元二年进士也。
△《景龙文馆记》八卷
唐修文馆学士武甄平一撰。中宗初置学士以后馆中杂事,及诸学士应制、倡和篇什杂文之属。亦颇记中宗君臣宴亵无度,以及暴崩。其后三卷,为诸学士传。今阙二卷。平一,以字行。
△《狄梁公家传》三卷
唐海州刺史江都李邕泰和撰。
△《高力士外传》一卷
唐大理司直郭湜撰。
△《北征杂记》一卷
唐宰相赵憬撰。贞元四年,咸安公主下降回纥,憬副关播为册礼使,作此书纪行。
△《唐年小录》八卷
唐户部尚书扶风马总会元撰。记唐以来杂事,分为七门,末卷为杂录。旧有一本略甚,复得程文简本传之,始为全书。
△《陵园记》一卷
唐宗正丞李(缺)撰。光化元年序。
△《凤池历》二卷
不著名氏。记长孙无忌历官本末及家世子孙。按《唐志》冯宇《凤池录》五十卷,李淑《书目》惟存五卷。记宰相名次事迹,非此书。
△《邺侯家传》十卷
唐亳州刺史京兆李繁撰。繁,宰相泌之子。坐事下狱,知且死,恐先人功业泯灭,从吏求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