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2-目录

25-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第13页

字有两音,有或音,后生疑于呼读,今释其文义最明者为定。
  △《尔雅疏》十卷
  右旧有孙炎、高琏疏。皇朝以其浅略,命邢、杜镐等别着此书。
  △《小尔雅》一卷
  右孔氏古文也。见于孔鲋书。
  △《急就章》一卷
  右汉史游撰,唐颜师古注。游,元帝时为黄门令。书凡三十二章,杂记姓名、诸物、五官等字,以教童蒙。《急就》者,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自昔善小学者多书此,故有皇象、锺繇、卫夫人、王羲之所书传于世。
  △《方言》十三卷
  右汉扬雄子撰,晋郭璞注。雄赍油素,问上计孝廉,异语悉集之,题其首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予傅本于蜀中,后用国子监刊行本校之,多所是正,其疑者两存之。然监本以“{秋隹}”为“秋侯”,以“雯”为“更”,引《传》“糊其口于四方”作“糊予口”,未必尽得也。
  △《说文解字》三十卷
  右汉许慎纂,李阳冰刊定。伪唐徐铉再是正之,又增加其阙字。
  △《说文解字韵谱》十卷
  右南唐徐锴撰。锴以许慎学绝,取其字分谱四声,殊便检阅,然不具载其解为可恨,颇意再编之。
  △《博雅》十卷
  右隋曹宪撰。魏张揖尝采《苍雅》遗文为书,名曰《广雅》。宪因揖之说,附以《音解》,避炀帝讳,更之为“博”云。后有张揖《表》。宪后事唐,太宗尝读书,有奇难字,辄遣使问宪,宪具为音注,援验详复,帝欢赏之。
  △《玉篇》三十卷
  右梁顾野王撰。唐孙︹又尝增字,僧神珙《反纽图》附于后。
  △《广韵》五卷
  右隋陆法言撰。其后唐孙忄面加字,凡四万三千三百八十三。前有法言、长孙讷言、孙忄面三序。
  △《智永千字文》一卷
  右梁周兴嗣撰,释智永所书。
  △《经典释文》三十卷
  右唐陆德明撰。释《易》、《书》、《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老》、《庄》,颇载古文及诸家同异。德明盖博极群书也。
  △《于禄字书》一卷
  右唐颜元孙纂。以经史所用为“正”,世所行为“俗”,二者之间为“通”,凡三体。
  △《林氏小说》三卷
  右唐林罕撰。凡五百四十一字。其说颇与许慎不同,而互有得失。邵必缘进《礼记石经》,陛对,仁宗顾问:“罕之书如何?”必曰:“虽有所长,而微好怪。《说文》归字从堆、从止、从帚,以堆为声,罕云从追,于声为近。此长于许氏矣。《说文》哭从<口口>、从狱省,罕乃云象犬嗥,此怪也。”有石刻在成都,公武尝从数友就观之,其解字殊可骇笑者,不疑好怪之论诚然。
  △《翰林禁经》八卷
  右唐李阳冰撰。论书势笔法所禁,故以名书。
  △《佩Δ》三卷
  右皇朝郭忠恕撰。上篇论古今传记、小学异同,极为辨博。
  △《墨薮》十卷
  右高阳许归与编。未详何代人。《李氏书目》止五卷,而梁武《评书》、王逸少《笔势论》皆别出。
  △《临池妙诀》三卷
  右未详撰人。后有江南李煜述书。
  △《群经音辨》七卷
  右皇朝贾昌朝撰。先是大臣稽古不过秦、汉,引经议政,盖自昌朝始。此书以古今多通借音诂,乃辨正之,凡五门。
  △《古文四声》五卷
  右皇朝夏竦撰。博采古文奇字,分四声编次,以便检寻。
  △《礼部韵略》五卷
  右皇朝丁度撰。元中,孙谔、苏轼再加详定。
  △《龙龛手镜》三卷
  右契丹僧行均撰。凡二万六千四百三十字,注十六万三千一百馀字。僧智光为之序,后题云“统和十五年丁酉”。按《纪年通谱》:耶律隆绪尝改元统和,丁酉,至道三年也。沈存中言:“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熙宁中,有人自契丹得此书,入傅钦之家。蒲传正帅浙西,取以刻板,其末题云‘重熙二年序’,蒲公削去之。”今本乃云统和,非重熙,岂存中不见旧题,妄记之邪?
  △《类篇》四十九篇
  右皇朝景中,丁度受诏修《类篇》,至熙宁中,司马光始奏书。文三万一千三百一十九,重音二万一千八百四十六,以《说文》为本。
  △《集韵》十卷
  右皇朝丁度等撰。度与李淑、宋祁、郑戬、王洙、贾昌朝同定,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比旧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
  △《周越书苑》十五卷
  右皇朝周越撰。越以善书名世,天圣八年四月成此书奏御。故其序称“臣越、臣兄起”,于柳公权书,又云“亡兄”,间称名而不臣,似未精讨论也。
  △《唐藏经音义》四卷
  右未详撰人。分四声,以类相从。蜀中印本也。
  △《英公字源》一卷
  右皇朝释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