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2-目录

25-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第55页

世多传者,不可不收也。至于《北斗经》之类,以为永寿元年老子所说,尤鄙浅可笑,虽行于世,亦削去。
  △《真一子还丹金钅龠一卷太清火式经一卷九天玄路秘论一卷灵源》铭一卷太清炉鼎斤两诀一卷
  右五书,不着撰人。论龙虎铅汞火候之术。
  △《玉芝书》三卷
  右皇朝陈举撰。举,字子堙,苏州人。
  △《授道志》一卷
  右皇朝杨谷,真宗朝尝遇神仙于成都药市,自授其道本。《李氏书目》亦载,云谷自号纯粹子。
  △《通玄秘要悟真篇》一卷
  右皇朝张用成撰。用成,字平叔,天台人。熙宁中,隋陆师闵入蜀,授道于隐者,因成律诗八十一首。
  △《养生丹诀》一卷
  右皇朝皇甫士安撰。士安,岷山道士也。
  △《归正议》九卷
  右皇朝林灵素撰。驳佛书中非道家者。
  ◎释书类
  △《四十二章经》一卷
  右天竺释迦牟尼佛所说也。“释迦”者,华言“能仁”。以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生。十九学道,三十学成,处世演道四十九年而终,盖年七十九也。没后,弟子大迦叶与阿难纂掇其平生之言成书。自汉以上,中国未传,或云虽传而泯绝于秦火。张骞使西域,已闻有浮赌之教,及明帝感傅毅之对,遣蔡、秦景使天竺求之,得此经以归。中国之有佛书自此始,故其文不类他经云。佛书自、景以来至梁武帝华林之集,入中国者五千四百卷。曰经、曰论、曰律、谓之“三藏”,传于世盛矣。其徒又或摘出别行,为之注释、疏钞,至不可选纪,而通谓之律学。厥后达磨西来,以三藏皆筌蹄,不得佛意,故直指人心,俾之见性,众尊之为祖,学之者布于天下。虽曰不假文字,而弟子录其善言,往往成书,由是禅学兴焉。观今世佛书,三藏之外,凡讲说之类,律学也;凡问答之类,禅学也。藏经猥众,且所至有之,有录,今取其馀者列于篇。此经虽在《藏》中,然以其见于《经籍志》,故特取焉。
  △《华严经合论》一百二十卷
  右按《纂灵记》云,《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入龙宫,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天竺。晋有沙门支法领得下本,分三万六千偈,至此土,义熙十四年,译成六十卷。唐证圣元年,于阗沙门喜学再译旧文,兼补诸阙,通旧总四万五千颂,成八十卷,三十九品。《合论》者,唐李通玄所撰。通玄,太原人,宗室子也。当武后时,隐居不仕。旧学佛者皆曰佛说此经时,居七处九会,独通玄以为十处十会云。
  △《华严经清凉疏》一百五十卷
  右唐僧澄观撰。澄观居清凉山,号清凉国师,即韩愈赠之诗者。文元公有言曰:“明法身之体者,莫辨于《楞严》,明法身之用者,莫辨于《华严》。”学佛者以为不刊之论云。
  △《华严决疑论》四卷
  右唐李通玄撰。通玄即为《华严合论》,又着此书。皇朝张商英使河东,得之寿阳县东浮屠废书中。
  △《华严经略》一卷
  右唐僧澄观撰。澄观既疏《华严》,又撮其大意为此,凡四十二章。
  △《华严起信文》一卷
  右唐僧善孜撰。善孜,潭州太平寺僧也。每品一章,撮其大指,凡三十九章。
  △《华严经百门义海》二卷
  右唐僧法藏撰。法藏,长安崇福寺僧也。分十章。
  △《华严奥旨》一卷
  右唐僧法藏撰。又曰《妄尽还源观》。凡六门。
  △《法界摭要记》四卷
  右皇朝僧遵式述。其序云:“元上初,览清凉《玄镜》,圭峰注,取其合者录之。”
  △《法界披集》一卷
  右皇朝僧道述。杜顺纂《华严经义》,撰《法界观》,道通又分十玄门。
  △《华严吞海集》一卷
  右皇朝僧道通述。《华严经》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五万四千偈,其文浩博。澄观为之疏,尤难观览道通约之,成万三千言,以便初学。
  △《注维摩诘所说经》十卷
  右天竺维摩诘撰。西域谓净名曰维摩诘,广严城处士也。佛闻其病,使十弟子、四菩萨往问讯,皆以不胜任固辞。最后遣文殊行,因共变妙道,遂成此经。其大旨明真俗不二而已。净名演法要者,居世出世也。不以十弟子、四菩萨为知法者,斥其有净秽之别也。文殊大智,法身之体也。净名处俗,法身之用也。俾体用相酬对,皆真俗不二之喻也。姚秦僧鸠摩罗什译。按《开元释教录》云“罗什”者,华言“童寿”,天竺人也。苻坚遣吕光破西域,俘之以归。姚兴迎致长安,译经于逍遥园。凡四十部,此其一也。本三卷十四品,其后什之徒僧肇、道生、道融等为之注,为十卷。予得之董太虚家,盖襄阳木本也。唐李繁颇言此注后人依者。
  △《法华言句》二十卷
  右唐僧智ダ撰。智ダ居天台山,号天台教。五代兵乱,其书亡。钱ㄈ闻高丽有本,厚赂因贾人求得之,至今盛行于江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