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有二十卷,则本无此卷矣。此本大题视浙本多“朱文公”三字,而板心又称“《朱子大全文集》”。近世蔡氏方炳刻《朱子文集》,谓《大全集》之名不知何始,而纪文达因黄氏仲昭、潘氏潢诸跋皆不称《大全集》,遂臆定其起明中叶以後。然吴文恪序其所编《朱子文抄》在宣德五年,已云乡亲陈氏归自福唐,出示先生《大全集》总一百卷。又考赵氏《读书志》云,“《朱文公帖》六卷,可以补晦翁《大全集》之阙者为多”。则其名实起於宋。惟黄氏称旧刻止有浙本、闽本,而浙本绝无此名,赵、吴两家所见,盖是闽本,其後黄氏刻於成化,潘氏刻於嘉靖,并祖闽本,则此本《大全集》之称,固袭旧而非更新也。此本与浙本,字句颇有不同,篇次亦互异,如,《书濂溪光风霁月亭》、《游密菴记》,浙本在卷七十九《记类》,此本在卷八十四《跋类》。《游密菴记》诚宜在《记类》,而《书光风霁月亭》则移之《跋类》为是。又如,《皇考吏部府君迁墓记》,浙本在《先妣孺人祝氏圹志》後,而此本则在前。似浙本以作文先後为次,(案:葬祝孺人在乾道六年正月,葬吏部以其年七月,作文先後,据此知之。)而此本以父先乎母为次也。盖闽本与浙本故有详略之异,又经黄氏、潘氏递相参校,其异同益不少,要亦可为考订之资焉。
△朱文公大同集十卷(元刊本)
门人陈利用编。凡《诗》一卷,《文》九卷,皆公主同安簿时所作。元至正间,鄱阳都璋寓居同安重刊之,并纂《年谱节略》列卷首。孔公俊序。
△文公感兴诗通一卷(明刊本)
宋朱子撰。题:“新安後学胡炳文集注并序”。朱子《感兴诗》,初有四家注,炳文广之为十家,其参以己说者别之为“通”,曰与《四书通例》同。十家者:长乐潘氏柄、杨氏庸成、建安蔡氏模、真氏德秀、詹氏景辰、徐氏几、黄氏伯暘、番阳余氏伯符、新安胡氏升、胡氏次焱也。
△周益公文集二百卷(旧钞本)
宋周必大撰。自序。山阴祁氏藏本。有朱字校过,旷翁笔也。板心有“淡生堂抄本”五字。(卷首有“山阴祁氏藏书之章”、“旷翁手识”、“子孙世珍”及“王昶德甫别字兰泉”诸朱记。)
△周益公文集二卷(宋刊残本)
二卷为全集中《书稿》一种,题下注明纪年,每半叶十行,行十六字,“敦”、“徵”字有阙笔。板刻楮印,俱极精善,惜未得全本也。
△方舟集二十四卷(钞本)
宋李石撰。原集七十卷。门人刘伯龙编。见陈氏《书录》。其本久佚。此从文澜阁本传录。别有《经说》六卷,即附於後。(卷首有“海宁杨芸士藏书之印”。)
△东莱吕太史文集十五卷别集十六卷外集五卷文集附录三卷拾遗一卷丽泽论说集录十卷(宋刊本)
宋吕祖谦撰。此书为成公殁後,其弟祖俭从子乔年编辑刻之。《文集》,凡《诗》一卷,《表疏》一卷,《奏状劄子》一卷,《启》一卷,《策问》一卷,《记序铭赞辞》一卷,《题跋》一卷,《祭文祝文》一卷,《行状》一卷,《墓志铭》四卷,《传》一卷,《纪事》一卷。其庚子辛丑日记後有淳熙壬寅朱子跋,公殁後一年作也。《别集》,凡《家范》六卷,《尺牍》五卷,《读书杂记》四卷,《师友问答》一卷。外集,凡《策问》二卷,《宏词进卷试卷》共二卷;《诗文拾遗》一卷。《文集》附录:凡《年谱圹记》一卷,《祭文像赞哀诗》二卷。《拾遗》,存《祠堂记》、《祠堂祭文》,馀残阙。《丽泽论说集录》,皆门人所集录者。凡《易说》二卷,《诗说拾遗》一卷,《周礼说》一卷,《礼记说》一卷,《孟子说》一卷,《史说》一卷,《杂说》二卷。乔年有跋。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贞”、“桓”、“敦”、“廓”字有减笔,宁宗时刻本也。
△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元刊本)
宋陈傅良撰。门人曹叔远编为五十一卷,刻於嘉定戊辰,前後皆有叔远序。是本为元至正间重刻,多《附录》一卷,为神道碑、行状、墓志及杂文八篇,合五十二卷。末有白文二行云,“至正庚子仲冬屏山书院重刊”。《四库提要》谓《附录》一卷,不知谁所续入。据弘治乙丑王瓒序,称泽州张琎欲掇拾遗逸以为《外集》,其琎重刊所附入欤?是未见元刊也。
△止斋论祖二卷(元刊本)
宋陈傅良撰,傅参之序。此元时书肆所刻。《止斋决科》诸论,全集不载。其门人曹叔达序公《集》,谓片言落笔,传诵震响,场屋相师,而绍兴之文丕变,即谓此种也。《集》中所载之文断自乾道丁亥以後,此作於隆兴间,故删去不存。
△格斋四六一卷(旧钞本)
宋王子俊撰。凡文一百二首。朱竹垞氏尝从宋本传录,称其由中而发,无组织之迹,亚於王彦章。
△断肠集注十卷後集一卷(旧钞本)
宋朱淑真撰。钱塘郑元佐注。诗为淳熙九年通判平江军事宛陵魏端礼所辑并序。元佐未详,其注亦详赡。末有嘉泰二年孙寿斋後序。
△梅溪先生文集五十四卷(明刊本)
宋王龟龄撰。其子闻诗、闻礼编。《策》一卷,《奏议》四卷,《前集》二十卷,《後集》廿九卷。绍熙壬子岁,闻礼刻於江陵。明正统间,温州守何文渊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