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2-目录

26-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清-瞿镛-第68页

《佞幸传》“龙思侯夫人”,不作“龙雒”;皆一一相符。又王氏怀祖《读书杂志》所引景祐监本各条,按之亦合。每半叶十行,行大字十九、二十字不等,小字廿五、六、七字不等。宋讳惟“匡”、“允”、“宏”、“殷”、“恒”、“贞”字阙笔,馀皆不阙。案:赵文敏所藏宋本《汉书》,後归吴郡陆太宰完、松江顾汝修鸿胪,太仓王弇州尚书弃一庄而得之,当时诧为秘笈。然相传书中“慎”字有阙笔,乃是绍兴刻本,此本尚出其前,其足珍贵何如耶?卷端有朱、墨二笔校语,乃明时毗陵周迂叟所录宋刘之刊本中语,今监本所未附者,亦足以资参考。旧有墨书题记云“右宋景文公以诸本参校,手所是正,并附古注之末。至正癸丑三月十二日,雲林倪瓒在凝香阁谨阅”。又有顾广圻手跋云“颜注班《书》,行世诸刻,大约源於南宋椠本,文句或用三刘、宋子京之说,或校刊者用意添改,往往致讹,而剩字尤多,此以後人文理读前人书之病也。惟是刻乃景祐二年监本,独存北宋时面目,惜补版及剜损处无从取正,然据是可以求其添改之迹,诚今日希世宝笈也。後之读者,幸知而珍重之。嘉庆戊午用校时本一过於读未见书斋,其所取正文,多别记,兹不论”。案:是书向藏士礼居黄氏,後归艺芸书舍汪氏,钱宫詹所云景祐本,殆即於士礼居见是书也。(卷首有“御史之章”、“季振宣印”、“沧苇”、“汲古阁”、“子晋秘笈”、“乾学徐健庵”诸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本。
△汉书一百二十卷(宋刊本)
首卷首行题“《高纪》第一上”,又“班固《汉书》一”;次行题“秘书监上护军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每半叶十行,行十九字,注二十五字至二十八字不等。板心有字数、刊工姓名,间有大德、至大、延祐、元统刊补,板心一一注明。明监本多脱讹,以此本校之,如:《王子侯表》上“毕梁侯”讹作“卑梁”;“永始三年光禄勋韩勋为右将军”脱“韩勋”二字:“元延四年北地太守谷永为大司农”原在第十一层,讹列第十层,是大鸿胪格矣。《古今人表》“杞东楼公”,原在第五格,讹列第六格:“卫疌”讹作“卫建”:“瞽瞍象商”原列第九格,误列第八格。又《王贡两龚鲍传序》“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师古注曰:“四晧称号,本起於此,更无姓名可称。知此盖隐居之人,匿迹远害,不自标显,秘其氏族,故史传无得而详。至於後代皇甫谧、圈称之徒,及诸地理书说,竞为四人施安姓字,自相错互,语又不经,班氏不载於书,诸家皆臆说,今并弃略,一无取焉。”监本注文全脱。此条赖有宋本得存颜注之全。
△太平路新刊汉书一百卷(元刊本)
首行题“《高帝纪》第一上”,下注“师古曰”云云,下题“班固《汉书》一”;次行题“正议大夫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前有师古《叙例》,又余靖《上言》。首题“《景祐刊误本》”五字。是书刊於大德乙巳岁十有二月。《目》後有太平路儒学教授曲阜孔文声跋云:“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十七史书》艰得善本,从太平路学官之请,遍牒九路,令本路以《西汉书》率先,俾诸路咸取而式之,置局於尊经阁,致工於武林。三复对读者,耆儒姚和中辈十有五人;重校修补者,学正蔡泰亨。板用二千七百七十五面”云云,跋後列衔名二条,一为承务郎太平路总管府判官刘遵督工,一为中顺大夫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副使伯都提调。其书出自景祐本,故谬讹尚少。
△後汉书一百十五卷(宋刊本)
全书一百二十卷。此阙《帝纪》三至五,《志》一、二,凡五卷。其目录及首二卷、《志》二十一至二十三、《列传》六十至六十二,皆钞补。书末题“右奉淳化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敕重校定刊正”,下题“承奉郎守将作监丞直史馆赐绯鱼袋臣孙何、承奉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赐绯鱼袋臣赵安仁”二行。後列景祐元年余靖《上言》。书中“敬”、“徵”字皆阙笔,而“顼”字不阙,当为仁宗时刊本。自列传三十五至三十七、五十四至五十九、六十八至七十三,多元时补版,如《郭太传》“初,太始至南州”以下七十四字,钱氏《养新录》谓本章怀注引谢承《後汉书》之文,溷入正文。今此本尚不误。亦可见其本之善矣。
△後汉书一百二十卷(宋刊本)
首行题“《帝纪》第一上”,又“范晔《後汉书》一”,次行题“唐章怀太子贤注”。款式与《汉书》同。後来各本多讹脱,如《郭泰传》云“初,太始至南州”以下七十四字,儳入正文,此本作“章怀注,引谢承之书”。又左原以下十人,附书《林宗传》末,皆跳行,此本独否,足徵旧本之善。此与《汉书》,皆爱日精庐张氏藏本。
△後汉书一百二十卷(元刊本)
首行题“《光武帝纪》第一上”,下越三格题“范晔”二字,又越二格题“《後汉书》一上”,次行题“唐章怀太子贤注”。《志》三十卷,题“刘昭注补”。案:《志》实司马彪作,汉末诸儒所传,而述於晋初。刘氏自序甚明。是本卷首列景祐元年九月秘书丞余靖《上言》,末有“大德九年十一月望日宁国路儒学□教授任内刊”二行。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