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9-皇朝经世文续编-清-饶玉成-第267页

一依于礼。如顺水之舟。无待强勉。此中心安仁。天下之一人也。由唐宋而视秦汉。邈乎远矣。而绳以夏殷之隆。彼所谓士。凡庸委琐。同于工商。而望以中心安仁。天下之一人。丧礼之复也。难矣。虽然。君子之所谓师古者。师其意也。孟子陈井田。画地经野。更张纷纭。归于润泽。夫润泽者。变而通之之义也。观其与滕文公言丧。止于齐疏粥二大者而已。识此可与言礼矣。今夫衰裳绖杖带冠屦。既未尽废。而饮食居寝。可裁以先王之意。由是而练而祥。自重杀之以至轻。使其不违众。不咈理。侪之流俗而无骇。考之圣贤而无愧。奚为不可哉。德之盛者。于人不必求备。先王定制。令过者俯而就之。不至者跂而及之。后生小子。喜于苟且。弛懈自恣。过此者少矣。而不至者讲说浸灌。循其性之所近。俛焉孳孳。自励于此可也。丧礼废久。如吾说用。其复也庶可几乎。古今相去远甚也。竹策篆书。易以纸而尚隶。岂可同哉。拘礼而礼亡。得其意以为之。不屑屑于细节。而大体未尝不存。此孟子所谓润泽也。而人之致力于礼者。虽一端亦有所益。若其孔步孟趋。周旋中规。折还中矩。则豪杰可以为百世法者也。
丧礼论下              
雷士俊
今之无定期。迟缓者或五六年。或十余年。甚至数十年。子孙累传。而后葬其祖父母曾祖父母者。世俗之大失也。然则当于何期。葬记之所云是矣。三月而葬也。国子高曰。葬也者。藏也。丧迟缓不葬。是死无以藏也。死无以藏。可谓得其所乎。人之死而坟墓也。犹生而宫室也。今夫人露栖野处。则忧寒暑之患。风雨之苦。四体臭危卼。而心志拂郁。以生推死。势异道同。且人虽近。而三年以外。必有其冠婚庆贺之礼。既有冠婚庆贺之礼。则必有丝竹燕飨之节。以丧在殡而罢之。是废冠婚也。惧废冠婚而不罢。是丧殡未葬而乐也。晋荀盈卒于戏阳。殡于绛。未葬。晋侯饮酒乐。膳宰屠蒯趋入。曰。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撤宴乐。学人舍业为疾故也。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夫臣之丧殡未葬。君饮酒乐。屠蒯犹有讥。其上焉者乎。今世俗迟缓成风。或难尽如古三月而葬矣。三月之后。大祥之前。其择而行焉。不可以有踰者也。或者难曰。今之久而后葬者。非敢怠也。盖待于天时之利。求于地理之善也。子责之甚。何不思乎。曰。儒者知亲之生而事。死而葬已矣。侥幸小人。乃有拘于天时地理。以冀得贵富者。非儒者之所尚也。君子行一不义而得卿相。不为。而暴其亲之遗骸以求贵富乎。如世俗之惑。而惟是之信。则大祥去属属。凡二十五月。天时地理。必得其吉。而可以葬者也。古之君子之尽于其亲者何有。礼也。其居丧也。始没朝夕奠。将葬祖奠。既葬而虞。既虞而卒。哭期小祥。小祥之祭。再期大祥。大祥之祭。中月而禫。禫祭其免丧也。春夏秋冬。必祭。夫丧奠约略无文。陈馔酌酒而已。犹未及乎二献与侑食也。自虞逮禫。三献继以侑食矣。犹未及乎受胙与馂也。至春夏秋冬之祭。则三献而侑食而受胙而馂。彬彬情仪。悉尽由此言之。春夏秋冬之祭。全其为祭矣。虞虽变而之吉祭。未正其为祭之礼也。而世俗于居丧不当吉祭而遽吉祭。其免丧后。当吉祭而又不吉祭。遂至终其身。子孙与祖考绝不相接者。庙不立。而祭之礼不讲也。呜呼。古之宗法亡矣。所恃紏合乎子孙者。惟春夏秋冬致祭。子孙集则相亲。相亲则冠婚必告。死必讣。有善相劝。有过相戒。今五服之亲。疏远如路人。平昔残狠。不肯往来。有忿则聚而为讼。以争铢锱之利。庙不立。而祭之礼不讲。岂独薄于祖考哉。而于祖考薄者。此犹可痛也。
卑幼初丧不当受贺议         
雷士俊
崇祯十三年。五月丁未。余弟淑度没。六月己未。余生日也。余于是年三十矣。广陵之俗。虽三十。遐迩必庀觞豆。承筐篚。以为寿。如八九十者。是日人咸寿余。不以有弟丧而止。余力郄之。七月庚子。余继祖母春秋六十。家君以其事问余。余请罢祝。而于来年行焉。通国之士。咸怪而骇。余曰。是不读书。故不晓也。援引古今以为议。先王之制。丧礼自三年而外。有期。有大功。有小功。有缌麻。非以饰观也。盖哀动于内而服其服。因以恶其饮食。变其居处。哀之有余者。非此无以安。哀之不足者。其服而勉以致焉。所谓以故兴物也。而哀有不同。服亦有差。哀之重者其服重。服何准乎。准于哀也。三年之外。期为尤重。其服在尊者不论。卑者若父之于子。兄之于弟。夫之于妻。皆彝伦至戚而不能恝者。乃死亡之际。金石管弦不辍。一家之中。而胡越隔视。一人之身。而吉凶殊类。恣睢错乱。犹可谓之礼乎。今三年之丧。世之失多矣。或犹知其谬。而不以为然也。而期之丧。未数月而寿辰。或从而婚嫁。乡党宗族往贺之。遭丧者受贺。恬不为怪。是事也。尊者于卑者尤甚。虽粗有见识之辈。莫觉其谬者。其意但曰。家统于尊。尊者之庆。不当以卑者止也。吾谓其不可者也。期之丧。次于三年一等。其冠緌之式。衣裳之仪。皆酌于三年之丧。而稍轻焉。既葬而始饮酒食肉矣。而终其丧不与宴会。今于其不宜饮酒食肉之时。而遽宴会。其不可一也。饮酒食肉与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