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4-四库杂史

1-三国遗事-明-僧一然-第49页

填市。不日而成。藏之道具布袜。并太和龙所献木鸭枕。
与释尊由衣等。合在通度寺。又巘阳县(今彦阳)有鸭游寺。枕鸭尝于此现异。故
名之。又有释圆胜者。先藏西学。而同还桑梓。助弘律部云。赞曰
 曾向清凉梦破回  七篇三聚一时开
 欲令缁素衣惭愧  东国衣冠上国裁
  元晓不羁
圣师元晓俗姓薛氏。祖仍皮公。亦云赤大公。今赤大渊侧有仍皮公庙。父谈捺乃
末。初示生于押梁郡南(今章山郡)佛地村北栗谷裟罗树下。村名佛地。或作发智
村(俚云弗等乙村)裟罗树者。谚云。师之家本住此谷西南。母既娠而月满。适过
此谷栗树下。忽分产而仓皇不能归家。且以夫衣挂树。而寝处其中。因号树曰裟
罗树。其树之实亦异于常。至今称裟罗栗古。传昔有主寺者。给寺奴一人。一夕
馔栗二枚。奴讼于官。官吏怪之。取栗检之。一枚盈一钵。乃皈判给一枚。故因
名栗谷。师既出家。舍其宅为寺。名初开。树之旁置寺曰裟罗。师之行状云。是
京师人。从祖考也。唐僧传云。本下湘州之人。按麟德二年间。文武王割上州下
州之地。置歃良州。则下州乃今之昌宁郡也。押梁郡本下州之属县。上州则今尚
州。亦作湘州也。佛地村今属慈仁县。则乃押梁之所分开也。师生小名誓幢。第
名新幢(幢者俗云毛也)初母梦流星入怀。因而有娠。及将产。有五色云覆地。真
平王三十九年。大业十三年丁丑岁也生而颖异。学不从师。其游方始末。弘通茂
迹具载唐传与行状。不可具载。唯乡传所记有一二段异事。师尝一日风颠唱街云。
谁许没柯斧。我斫支天柱。人皆未喻。时太宗闻之曰。此师殆欲得贵妇产贤子之
谓尔。国有大贤。利莫大焉。时瑶石宫(今学院是也)有寡公主。敕宫吏觅晓引入。
宫吏奉敕将求之。已自南山来过蚊川桥(沙川。俗云年川。又蚊川。又桥名榆桥也)
遇之。佯堕水中湿衣袴。吏引师于宫。褫衣晒[日*良]。因留宿焉。公主果有娠。
生薛聪。聪生而睿敏。博通经史。新罗十贤中一也。以方音通会华夷方俗物名。
训解六经文学。至今海东业明经者。传受不绝。晓既失戒生聪。已后易俗服。自
号小姓居士。偶得优人舞弄大瓠。其状瑰奇。因其形制为道具。以华严经一切无
碍人一道出生死命名曰无碍。仍作歌流于世。尝持此。千村万落且歌且舞。化咏
而归。使桑枢瓮牖玃猴之辈。皆识佛陀之号。咸作南无之称。晓之化大矣哉。其
生缘之村名佛地。寺名初开。自称元晓者。盖初辉佛日之意尔。元晓亦是方言也。
当时人皆以乡言称之。始且也。曾住芬皇寺。纂华严疏至第四十回向品。终乃绝
笔。又尝因讼分躯于百松。故皆谓位阶初地矣。亦因海龙之诱承诏于路上。撰三
昧经疏。置笔砚于牛之两角上。因谓之角乘。亦表本始二觉之微旨也。大安法师
排来而粘纸。亦知音唱和也。既入寂。聪碎遗骸。塑真容。安芬皇寺。以表敬慕
终天之志。聪时旁礼。像忽回顾。至今犹顾矣。晓尝所居穴寺旁有聪家之墟云赞

 角乘初开三昧轴  舞壶终挂万街风
 月明瑶石春眠去  门掩芬皇顾影空
回顾至
  义湘传教
法师义湘。考曰韩信金氏。年二十九依京师皇福寺落发。未几西图观化。遂与元
晓道出辽东。边戍逻之为谍者。囚闭者累旬。仅免而还(事在崔侯本传及晓师行
状等)永徽初。会唐使舡有西还者。寓载入中国。初止杨州。州将刘至仁请留衙
内。供养丰赡。寻往终南山至相寺谒智俨。俨前夕梦一大树生海东。枝叶溥布。
来荫神州。上有凤巢。登视之。有一摩尼宝珠。光明属远。觉而惊异。洒扫而待。
湘乃至。殊礼迎际。从容谓曰。吾昨者之梦。子来投我之兆。许为入室。杂花妙
旨。剖析幽微俨喜。逢郢质克发新致。可谓钩深索隐蓝茜沮本色。既而本国丞相
金钦纯一作仁问良图等。往囚于唐。高宗将大举东征。钦纯等密遣湘诱而先之。
以咸享元年庚午还国。闻事于朝。命神印大德明朗。假设密坛法穣之。国乃免。
仪凤元年。湘归太伯山。奉朝旨创浮石寺。敷敞大乘灵感颇著。终南门人贤首撰
搜玄疏。送副本于湘处。并奉书懃恳曰。西京崇福寺僧法藏。致书于海东新罗华
严法师侍者。一从分别二十余年。倾望之诚岂离心首。加以烟云万里海陆千重。
恨此一身不复再面。抱怀恋恋。夫何可言。故由夙世同因今生同业。得于此报。
俱沐大经。特蒙先师授兹粤典。仰承上人归乡之后。开演华严。宣扬法界。无碍
缘起。重重帝网。新新佛国。利益弘广。喜跃增深。是知如来灭后。光辉佛日。
再转法轮。令法久住者。其唯法师矣。藏进趣无成。周旋寡况。仰念兹典。愧荷
先师。随分受持。不能舍离。希凭此业。用结来因。但以和尚章疏义丰文简。致
令后人多难趣。入是以录和尚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