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陵遗事》《续贞陵遗事》辑佚
《贞陵遗事》佚文
《贞陵遗事》二卷,令狐澄撰。《新唐志》史部杂史类著录。注云:“绹子也。干符中书舍人。”(作者考订参见周勋初《唐人笔记小说叙录》)《直斋书录解题》史部杂史类有《贞陵遗事》二卷、续一卷,云:“唐中书舍人令狐澄撰。吏部侍郎柳玭续之。澄所记十七事,玭所续十四事。”《志雅堂杂钞》卷下〈书史〉云:“《贞陵十七事》,唐令狐澄纂,言宣宗圣德十七事。”则又称“贞陵十七事”,名符其实矣。此书又名《大中遗事》。贞陵为唐宣宗陵墓名,大中为宣宗年号(847—859),是书专记宣宗事,故有数名之不同。宋人书中或引作《正陵遗事》,以避仁宗讳也。《宋志》史部故事类著录《贞陵遗事》一卷,盖元初已残。《文渊阁书目》(四库本)卷二史杂有令狐澄《贞陵遗事》一部一册。今则不存。
《太平广记》引书书目有《真陵十七史》,引其文三条。《类说》卷二十一《大中遗事》(柳玭《续事》附)节录六条、《绀珠集》卷十《大中遗事》(《新罗国记》、柳玭《续十四事》附)节录十条。《唐语林》所引颇多,经周勋初考证已得明其归属。共辑得佚文十一则,原有十七事可见其太半云。
【佚文】:
◎唐会昌末年,武宗忽改御名为火下火。及宣宗以光王龙飞,于古文,光字实从灮焉。噫,先兆之明若是耶!(《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六〈唐武宗〉,注出《真陵十七史》。)
按,今本《玉泉子》亦有此文。
◎唐宣宗在藩时,常从驾回,而误坠马,人不之觉。比二更,方能兴。时天大雪,四顾悄无人声。上寒甚,会巡警者至,大惊。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且渴,若为我求水。”警者即于旁近得水以进,遂委而去。上良久起,举瓯将饮,顾瓯中水,尽为芳醪矣。上喜,独自负,举一瓯,已而体微暖有力,步归藩邸。后遂即帝位。(《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六〈唐宣宗〉,注出《真陵十七史》)
按,《广卓异记》卷一〈水变为芳醪〉:“右按令狐澄《宣宗七十事》:上在藩时,从驾校猎上林,及暮还,误堕马,人不觉。比二更方兴。时大雪,四顾无人声。上寒甚,巡警至,大惊。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渴,若为求水。巡者即于旁求水以进,遂委而去。上力起举瓯,将饮,瓯中水变为芳醪矣。上独喜自负,一举尽瓯,已而体微暖有力,遂归旧邸。初年十岁,忽不豫,有神光满身,而南面独语,如对百僚。郑太后谓之心疾,乃白穆宗,往而视之,曰:此吾家英物,非心疾也。”此“七十事”当为“十七事”之误。小注可能亦是《贞陵遗事》文字,穆宗赞宣宗英物,又见《杜阳杂编》卷下,详于此。
又按,《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会昌六年《考异》亦引《贞陵遗事》,即此事,然司马光不取。今本《玉泉子》亦有此文。《南部新书》戊卷云:“宣皇在藩时,常从驾堕马,雪中寒甚,困且渴,求水于巡警者,曰:我光王也。及以水进,举杯悉变为芳醪。”《绀珠集》、《类说》所引均系节文。
◎唐大中初,京师尝淫雨涉月,将害粢盛。分命祷告,百无一应。宣宗一日在内殿,顾左右曰:“昔汤以六事自责,以身代牺牲。虽甚旱,卒不为灾。我今万姓主,远惭汤德。而灾若是,兆人谓我何?”乃执炉,降阶践泥,焚香仰视,若自责者。久之,御服沾湿,感动左右。旋踵而急雨止,翌日而凝阴开,比秋而大有年。(《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二〈唐宣宗〉,注出《真陵十七史》。)
◎故事:京兆尹在私第,但奇日入府,偶日入递院。崔郢为京兆尹,囚徒逸狱,上始命京兆尹廨宅,京兆尹不得离府。宣宗以崔罕、郢并败官,面召翰林学士韦澳授之,便令赴任。上赐度支钱二万贯,令造府宅。澳公正方严,吏不敢欺。委长安县尉李信主其事,造成廨宇,极一时壮丽,尚有羡缗却进。澳连书信两上下考。(《唐语林》卷一。周勋初校证本130条,考其为《贞陵遗事》文。)
按,《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大中十年《考异》曰:“《贞陵遗事》、《东观奏记》皆曰:‘帝以崔罕、崔郢并败官,面除澳京兆尹。’按《大中制集》,澳代罕,郢代澳,云罕郢并败官,误也。”
◎优人祝汉贞者,累朝供奉,滑稽善伺人意,出口为七字语。上有指顾,遽令摹咏,捷若夙构,尤为帝所喜。上行幸,召汉贞前,抵掌笑谈,颇言及外间事。上正色曰:“我养汝辈,供戏乐耳。敢干预朝政耶?”遂疎之。后其子犯赃,上命杖杀,而徙汉贞于边。(《唐语林》卷二。周勋初校证本140条,考其为《贞陵遗事》文。)
按,《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大中十一年亦叙此事,参见《考异》。
◎宣宗微疾,召医工梁新对脉(原注:禁中以悦}为对脉)。数日,自陈求官,不与,但每月别给钱三百缗。(《唐语林》卷二。周勋初校证本143条,考其为《大中遗事》文。原注文字系令狐澄所注。)
按:《绀珠集》、《类说》节录。涵芬楼本《说郛》卷七《佩楚轩客谈》亦云:“唐宫中以悦}为对脉。”
◎宣宗嗜书。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