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兴废,何代无之!抗颜逆行、伏尸都市者,虽令甲之罪人,然各为其主。凡在兴朝,不得已而遂其志耳。对干表容,赠通纪阙,历代相沿,着为美谈。我朝定鼎,褒殉难诸臣,且开史局时,已奉有『野史送部、不以忌讳为嫌』之令矣。采而辑之,直书正笔,悉遵令典。
一、野史中有兼纪三朝事者,吴伟业「绥寇纪略」、邹漪「明季遗闻」、温睿临「南疆逸史」、钱谦益「三史备言」、周容「明季线」是也。有纪国变及南渡事者,夏允彝「幸存录」、文秉「甲乙事案」、许重熙「甲乙汇略」、钱光绣「南渡纪事」、李清「三垣笔记」、杨秉燧「南渡纪略」、史逸裘「南江藏史」是也。有兼纪弘光事者,顾炎武「圣安本纪」、黄宗羲「弘光实录」、李清「南渡录」、周明新「南渡续集」、董剑锷「南渡纪」是也。有兼纪弘光、永历两朝事者,黄宗羲「行朝录」、钱秉镫「所知录」、瞿昌文「天南逸史」、刘湘客「行在阳秋」、高斗魁「征信录」、魏禧「存信编」是也。有专纪隆武事者,闽人「思文大纪」、郑雪昉「隆武略」是也。有专纪永历事者,沈佳「存信编」、鲁可藻「岭表纪年」、刘湘客、杨在、綦毋邃「象郡纪事」、冯苏「劫灰录」、某「南粤新书」、「粤事纪略」、邓凯「滇缅纪闻」、「滇缅日记」、吴尔尧「滇缅事略」、林时跃「粤事征信编」是也。有专纪一人一事者,应廷吉「青磷屑」、史德威「维扬殉节始末」、袁继咸「浔江纪事」、某「北使纪」、康范生「虔事始末」。某「赣州乙丙纪略」、释慧潭「真珠载」、徐世普「江变纪略」、王言儒「溽江藏本」、郭寒「乙丙事迹」、章旷「楚事纪略」、李世熊「木叹记」、沈荀蔚「蜀难叙略」、王玉书「吾征录」、鹿儒方「徐徐集」、田壁川「蜀难始末」、杨在「朱容藩乱蜀始末」、「武冈播迁始末」、「孙可望胁王始末」、「犯阙始末」、「安隆纪事」、邓凯「遗忠录」、「求埜录」、李文胤「可考录」、黄百学「莫言录」、丘来章「镜信录」、周元初「安隆纪事略」是也。有专纪鲁监国事者,黄宗羲「鲁纪年」、「四明山寨记」、「舟山兴废记」、「日本乞师纪」、高斗权「海疆纪略」、黄宗炎「存疑集」、冯京第「浮海记」、鲍泽「甲子纪略」、温睿临「海邦汇略」、徐凤垣「且存录」、张煌言「四明纪事」、全枋「江东泣血录」、陈睿思「闽海见闻纪略」是也。至万季野「明末诸传」等书、吕晚村「明季纪事」等书、徐阁学「明季忠烈纪实诸传」等书以及诸名家已刻未刻文集外纪等书,共九百七十四种。其间纪载有详略、年月有先后、是非有异同、毁誉有彼此,合而订之,正其纰缪,补其缺遗,以成是编。其它未见之书,尚俟再考;然大略已具是矣。
一、古史于皇帝则称本纪,诸臣则称列传者。纪举一时政令大纲,列传止载一人一事,故称纪以别之。然太史公于项羽,亦称本纪;以其号令一时,事多详载也。今金陵、闽、粤三君,位虽不终,亦自帝其地;各有政教,理合纪载。若拘入「怀宗」之例,则传且不列,何有于纪?非一代史体也。兹首卷先纪略,不称本纪者,避本朝也;其言略者,事固不得而详也。
一、古人作史,有专传、有合传、有附传,非以人有优劣也,事有烦简耳。专传必其行迹之众多者也。合传则其学同、其言同、其时同、其名同、其一事偶同。老、庄、孟、荀,其学同也;刺客、游侠、酷吏,其行同也;张苍、申屠嘉,其官同也。娄敬、叔孙通,其时同也;管、晏,其显名同也;屈原、贾谊,以放逐一事偶同也。至附传者,以其人事迹少不能成传,故附记之,非薄其人也。是编诸传,窃仿此意;以事、以人为类,或其人人品相悬,亦不及计矣。
一、明立宗支几百万,歼于贼者十之九焉。其散处地方,义旅相与拥戴。于是,知列圣德泽在人,念其苗裔犹祖宗也。惜乎谫劣之材,不足以胜鼎器,随起随仆,比之孟公盆子,犹或下焉;被其毒者,至侪之盗贼。呜呼!夫孰非天潢之支流也欤!仇在君亲、祸及宗祖,枕戈之志,孰得议之!虽其无成,亦足以悲矣。而兵火之余,无从掇拾之者;谋略不具、始末不完,聊志梗概,存其间抱节义者尔。
一、诸臣有逮事崇祯者,其行事章奏,悉略之。以其所重在南渡后,且已载于「明史」也。必列之者,以其终事在后也。然大节亦撮数语,不敢尽遗也。
一、诸传之叙,先金陵、次闽、次浙东、次粤。诸臣有历事三朝者,则从其重者次之。吕大器终于粤而先之者,迎主异议,大器为主,一朝之眉目也;后在粤,亦无所表见。
一、古人附传,例不列名;余独不然。盖惜其人忠义节烈,本属贤者,而行事泯没,无可纪载,仅以一死成名。若复不列其姓氏,则观者且将忽之;故每篇大书特书,令人耸然于贤者之名耳。若其人本不足重者,虽附载不列名也。
一、徐阁学「忠烈纪实」,虽其人无事可书者,必另列一行,大书姓名;余则不然。彼专纪忠烈,无可附书;余则一朝之人,忠佞奸贤悉列焉。间或附见,岂能掩其人之忠烈哉?此所以异也。无行事而但列姓名以为一传,古无此体也。
一、义士义兵等传,古无其名,今无昉乎?曰:无害也。夷齐扣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