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筀竹,以作器具。
棕竹:淡水有产,皮似稷,节密,高四、五尺。
芦竹:即芦,产于水滨,笋可食。
斑竹:产于嘉义,皮有斑点,以制萧管床几。
白竹:诸罗县志谓诸罗有产,今未见。
黄竹:高不及丈,干黄,产于台邑之黄竹坑、北沟坑一带,笋极佳。
猫儿竹:嘉、云二邑所产较多,冬时生筝,曰冬笋,味美。
长技竹:高二、三丈,节长一尺余,以制几榻。
室涵竹:产山中,高一一丈许,径二、三寸,无旁枝。
观音竹:高不及丈,干细叶小,植以为篱,密绿可爱。
珠篱竹:一名篓篱竹,高丈许,大如指,用以编篱。
金丝竹:一名箭竹,大如小指,质纫,土番用以为箭。
七弦竹:高及丈,干白,有青纹六、七。
人面竹:嘉义有产,高四、五尺,节密,状如人面。
藤之属
水藤:内山野生甚多。一茎长数十丈,以制椅榻诸器,利用极广。
风藤:状与藤异,似木通,浸酒服之,可治风疾。
黄藤:为药,可治腹痛。
钓藤:为药,一茎双钓者尤佳。
鱼藤:叶并生,性毒,服之死。乡人用以毒鱼。
乳藤:叶如扶留藤,折其茎则流乳,花淡黄,有香。
篓藤:即扶留藤,以叶与槟榔子合食。
紫藤:种出中国,花美。
三叶藤:生长甚速,花三瓣若叶,色绛,中有黄心。
花之属
梅:台湾地热,嘉义以北较多,而台南颇少。延平郡王祠有古梅一株,相传为王手植,十月即花。先是台南府署之右有鸿指园,为承天府署之内,此梅则在其中,枝干槎枒,必为郑氏遗物。光绪初年建祠之时,乃移于此,至今宝之。
桃:有重瓣、单瓣数种。
李:嘉、彰二邑甚多。
樱:淡水竹仔湖及埔裹社内山,野生颇多。
桂:有月桂、丹桂两种。
杏:淡水及埔裹社内山,野生颇多,有红、白二种。
牡丹:每年自上海移种,花后即萎。
夜合:各地俱有。
仙丹:有丹、白二种。
木槿:白者,台人称为水锦。
佛桑:一名扶桑,有红、黄、殷数种。
紫荆:白者,台人称为九芎,木坚可作器。
山茶:有红、白、八宝、八角数种,彰化最多。
玉兰:种自广东传入未久。树高数丈,花白若兰,味种清芬。
木笔:即辛夷。
栀子:重瓣者为玉楼春,台南北种之,春季盛开,采以熏茶,子可染色,台北谓之蝉薄。
木兰:一名树兰,高数丈,叶如山矾,花小而黄,一穗数十朵,味香若兰,台南用以熏茶。
木莲:产于内山,花大若莲。
蔷薇:种多。有野蔷薇,花白而小,台人称为刺仔花,属其根作茶。
玫瑰:为蔷薇之类,味尤香,花可点茶。
长春:亦蔷薇之类,花较小,四时不绝。
唐棣:花如李,色红,春时满树皆花。
颓桐:花如仙丹,有髭,色极红,亦有白者。五月盛开,俗称龙船花。
杜鹃:鸡笼山上野生颇多,开时如火。
木香:花如茉莉,香烈。
海棠:台湾地热,花开较小。淡水之三貂岭有秋海棠甚多,俗称山海棠,花红干绿。
含笑:台南最多。
贝多罗:种自西域,俗称番花。树高二、三丈,叶长及尺,花白,六出,心黄,味极香,可以辟蠹。
七里香:即山矾,花白,香烈。
木芙蓉:俗称九头芙蓉,或称霜降花。
番胡蝶:花似蝶,有髭,中红外黄,一茎数蕊,四时常开。旧志以为台产。
夹竹桃:有红、白二种。
指甲花:一名水木樨,花白,小于丁香,捣叶以染指甲,色极鲜红。
马缨花:花如马缨,淡水较多。
刺球花:高数尺,有刺,植为篱落,秋冬开黄花,细攒如绒,台人称为消息花。可制香水,结实如豆筴,根可染绛,或名番苏木。
虎子花:花黄,髭长,状若虎首。
山踯躅:花较杜鹃而小,色红,苗栗山中野生极多。
马蹄花:叶如栀子、花白味香。
红蜡花:种出西域。干多刺,折之有乳,花红如海棠。
山芙蓉:叶细,花黄,香味极烈,九月盛开。
山茱萸:野生。
卉之属
兰:一茎一花者为兰,一茎数花者为蕙。台地蕙多兰少。或传自福建,内山野生者香较逊。唯淡水观音山产者为佳。
菊:种有数十。台南较暖,自秋徂春,花开不绝,故有「荷花献岁菊迎年」之诗。又有万寿菊,味劣。
荷:清明则开,秋晚始谢。有午时莲,种盆中,花小如钱,至午始开,过时则萎。
葵:有大、小二种。
水仙:每年自漳州移种,花后即萎。
芍药:台湾少种之者。
昙花:种出西域,有红、白二种。白者,台人称为隐水蕉。
兰蕉:或称莲蕉,叶如蕉而花若兰,有红、黄二种。
月桃:叶如兰蕉而大,取以裹粽,花白若桃,一茎数十朵。
绣球:花白,团簇如球。
喷雪:花小如雪。
鹿葱:即萱花,一名宜男草。单瓣者为金簪花,可佐食。
茉莉:一名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