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26-台湾通史-清-连横-第268页

喧』。
民国十八年,震东毕业东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归佐家务。趋庭之际,并为讲授国文焉。越二载,先生谕震东曰:『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业祖国。余为保存台湾文献,故不得不忍居此地。汝今已毕业,且谙国文,应回祖国效命。余与汝母将继汝而往』。震东奉命,携先生函回国,进谒张溥泉先生于南京。溥泉先生见函,深为感动,因命留国内工作。
二十二年,先生以震东巳在国内服务,家姊亦在沪上,舍妹又已毕业高等女学校,因决意携眷返国,居沪上,盖欲遂其终老祖国之志也。时震东居西安,闻讯来沪省亲。多年违侍,一旦相聚,骨肉之情,倍觉深切。因将回国后,至京、赴平、入陕之经过,详为禀闻。先生与沈太夫人均极喜慰,并谕震东曰:『余自台湾沦陷,吾家被毁,三十余年靡有定处。而对于汝姊弟之教育,尤煞费苦心。今余之著作已次第告成,而汝辈亦皆有所造就;且一家均居国内,余心稍慰矣。余虽年事渐高,而精神尚健;此后当继续著作,以贡献于国家也』。
二十四年春,先生偕沈太夫人来游关中,终南、渭水,足迹几徧。是年夏返沪。
二十五年孟春,先生在沪患肝脏病,经中西名医诊治,而药石罔效,遂于六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时逝世,享寿五十有九。弥留之际,谕震东曰:『今寇焰迫人,中日终必一战。光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震东俯首涕零而对曰:『敢不遵命』!翌日,依佛教式典,将遗体谨付荼毗,从遗命也。二十八年三月一日,沈太夫人弃养于西安,享寿六十有六。
先生有子一,即震东也,娶沈阳赵氏。孙一,名战。女三:长夏甸,毕业台北静修高等女学校,适林;次春台,早殇;三秋汉,毕业淡水高等女学校,适黄。
先生毕生尽瘁于保存台湾文献,冀维民族精神于不堕,其精神思想流露于著作闻,读者无不叹为三百年来海上之杰作也。
今春震东在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适徐旭生先生自昆明来团讲学,告震东曰:『台湾收复在即,国人多欲明台湾历史。先德遗着,急须在国内重版。顷已商之于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先生,君其速携书往访』。震东遵瞩修谒云五先生。嗣得来书谓:『台湾为我国最早沦陷区,而台湾通史一书,油然故国之思,岂仅结构之佳已哉?敝馆亟欲将其重版,藉广流传,以彰先德』。读之心喜。顾震东自奉命回国,于今十五年矣,虽兢兢业业,未敢自废,而对祖国、对台湾,殊少贡献,愧无以仰承先志。今经旭生先生之介绍,蒙云五先生之雅意,于吾父逝世十年后,得在国内将其遗着重印,震东虽不肖,庶几稍慰吾父在天之灵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六月四日,震东谨述于重庆李子坝。
连雅堂先生年表
连震东
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
正月十六日下午十时生于台南府马兵营。
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
中日开战。
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
三月二十三日中日签和约,五月一日台湾独立为民主国。先祖父永昌公逝世。手抄杜诗,始学吟咏。
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
赴上海,南京,拟入某学堂;旋奉先祖母命回台,与沈太夫人结婚。与陈瘦云、李少青等十人结浪吟诗社。
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
入台澎日报社(后改为台南新报)。生长女夏甸。
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年)
生次女春台。
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
赴福州、厦门。
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
日俄开战。生震东。
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
赴厦门,创办福建日日新报;不久该报被封,回台,又入台南新报。
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
与赵云石、谢籁轩等十余人创南社。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
移居台中,入台湾新闻社汉文部,开始撰写「台湾通史」。秋,赴日本。
宣统元年(一九○九年)
入栎社。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
武昌起义。生三女秋汉。秋大病,冬愈。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
三月赴日本,转上海,游南京、杭州等地。主编华侨联合会发行之华侨杂志。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
春,赴北京参加华侨选举国会议员。游张家口及平汉铁路沿线,暨汉口、九江、芜湖、安庆等地。秋,赴牛庄,转奉天、吉林,入新吉林报社。次女春台殇。
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
春,回北京,入清史馆。冬回台南,再入台南新报社,发表「大陆游记」。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
编完「大陆诗草」。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
「台湾赘谈」完成。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
「台湾通史」告成。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
移居台北。
民国九年(一九二○年)
十一月,「台湾通史」上册出版。十二月中册出版。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
四月「台湾通史」下册出版。六月「大陆诗草」出版。「台湾诗乘」告成。长女夏甸结婚。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