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27-台湾通纪-清-陈衍-第16页

百五十里,通为闽边一千八百二十里,筑寨固守,禁外出。其入海之水曰潘渡河、曰铜镜河、曰廉村河、曰洋尾河、曰大梅河、曰赤头河、曰云霄河、曰开溪河,皆断而守之。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苏纳海归,荐施琅为水师提督,移镇海澄(海上见闻录、粤闽巡视纪略)。
是岁,明兵部尚书张煌言驻师福建之沙关。煌言闻成功师抵澎湖,遣幕客罗子木以书责之;谓『军有寸进、无尺退,今一入台,则将来两岛并不可守,是孤天下之望也』!不听。迁界令下,沿海流亡失所;煌言顿足叹曰:『弃此十万生灵而争岛夷乎』!复以书招成功,谓可乘机取闽南;不见听。乃遗书故侍郎王忠孝、都御史沈佺期、徐孚远、监军曹从龙,劝其力挽成功。既而再遣子木入台,苦口责之。成功以台湾初定,不能行;煌言乃以孤军徘徊金、厦两岛之间(小腆纪年)。
——以上录自福建通纪卷十一。
卷二
圣祖康熙元年(永历一六年、一六六二),鲁王在金门(海东逸史)。
正月初八日,匡城外屋,王令要六千间。水部门城边起至路通桥共一千三百间,内空地千余间;不足。二十日,复匡荷宅、柳宅、金墩下、郑道窟、打铁墩等处复千余间;又不足。将村边田园百余亩尽填作地起盖,又不足。复自半洋起至东门河港浦下止,洋中之田量二百余亩作地起盖。所匡屋给银大间八两、中间六两、小间四两,每亩三两。即日逐民离屋别住,与左右两镇兵住。城内住兵名曰「包」,城外住兵名曰「镇」。经院巷与妓女住,开元寺前戏子住,龙山巷与打花鼓人住,各千余人。
王兵家眷搬至本年正月未尽;盖实兵有六千人,而门下作买卖者十余万,往来船只,民间寸步难行。复于各乡取正舵工;乡间人未必能使船,每名折银五两(以上榕城纪闻)。
四月,福建总督李率泰奏:定海小埕贼众盘踞,臣密会靖藩各调官兵击走之。又万安所先经迁毁,续被伪镇杨宣等筑垒新踞。臣复密会提臣马得功调发官兵夹剿,贼不能支,扬帆远遁(东华录)。
五月八日,明招讨大将军延平王郑成功薨于东宁。初,后提督万礼密约黄梧,欲据思明州以叛,后随征南京死,已祀忠臣祠矣;事泄,撤其木主。守铜山将蔡禄、郭义,其党也,胁忠匡伯张进叛。进诈许,置酒请会,欲发火药与之俱焚。蔡、郭知之,不赴,进遂放火自焚。清兵入铜山,洪旭会南澳忠勇侯陈豹败之,清兵退。成功拔翁天佑镇守铜山,而厚恤张进之家。豹守南澳近二十年,许龙、苏利皆畏之,骄傲专恣,数违成功令。周全斌以铜山、思明州兵取南澳,豹不敢迎战,扬帆入广东投诚,封为慕化伯;未几,病疫死。成功严谕搬眷,而郑泰、洪旭、黄廷等皆不欲行,于是不发一船至台湾,而差船来调监纪洪初辟等十人分管番社,皆留住不遣,岛上信息隔绝。四月,成功遣兵官杨都事奉令箭到思明州杀董氏及其长子经,以与乳母生子之故。洪旭等不肯奉令,杀杨都事;而讹传周全斌奉密谕欲杀诸将十余人,于是人人自危。旭使全斌回厦门港,即执而拘之,黄昌劝郑泰遂杀之;全斌求救于董氏,洪旭亦依违,乃得免。至是,成功疾革,犹日强起登将台,持千里镜望澎湖诸岛。是日登台,罢冠带,请太祖训出,坐胡床进酒;读至第二帙,叹曰:『我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也』?两手掩面而逝。计成功自隆武丙戌起兵,经营海外十余载,进取之志卒未能达;及退据台湾,越年竟殁,春秋三十有九。提督马信及诸镇将黄昭等议以其弟世袭护理大将军印。未几,马信以哭成功过哀病故。世袭以黄昭、萧拱宸为腹心,刘国轩管镇事,谋自立。报至思明州,郑泰、洪旭、黄廷、工官冯澄世、参军蔡鸣雷等立长子经为嗣,称世子,发丧即位。是年,永历帝已先一日被难,而经犹奉其正朔(海上见闻录、小腆纪年、清史纪事本末)。
海上诸臣议复奉鲁王监国(海东逸史)。
平南王尚可喜奏:总兵官许龙擒郑成功之弟郑成赐于厦门。得旨嘉奖,下部议叙。
六月,谕兵部:福建水师应设提督一员、总兵二员。此水师官兵应驻何处、每处应设官兵船若干?尔部会同大学士苏纳海、尚书车克速议奏闻。
七月,靖南王耿继茂奏:漳州水师经制兵三千,原设游击二,分为二营;恐兵多不便约束,请增游击一,改为中、左、右三营。从之。
增福建长乐营游击一(以上东华录)。
十月(小腆纪年作十一月事),洪旭、郑泰以兵千余人送世子经台湾,周全斌为五军,冯锡范(澄世子)为侍卫,陈永华为咨议参军。至澎湖,其将李思忠船飘至台湾,知诸将有谋,逃回。经因乘风入鹿耳门登岸,全斌令连夜伐木为栅扎营。次早,黄昭会诸将出兵,值大雾,昼冥,跬步不可视,诸将多迷误失期;惟黄昭兵先至攻其前,刘国轩兵至攻其后,破营而入。经兵却,复挤而前,黄昭攀木为梯,为流矢所中坠下;全斌斩其首,大呼示众,军士皆迎降。大雾忽晴,日已向午。经入安平镇,请世袭待之如初。世袭委罪于其仆蔡云,云自缢。收杀萧拱宸、李应情、曾从龙等,余不问;诸将营兵守汛地如故。时靖南王耿继茂移镇福建,与总督李率泰遣中军李有功等至思明州。郑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