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27-台湾通纪-清-陈衍-第29页

来。克塽与锡范泣相谓曰:『民心既散,谁与死守?浮海而逃,又无生路!惟有求抚一策耳』。乃遣郑平英、林惟荣、曾蜚、朱绍熙赍乞抚书表,于闰六月八日至军前,且求听居台湾;琅不许。七月十五日,克塽复遣冯锡珪、陈梦炜、刘国昌、冯锡韩同至军前,一遵教令。琅令侍卫吴启爵及笔帖式常在同冯锡珪等前往台湾见克塽,谓之曰:『足下退居岛屿,原与三王不同(谓吴、耿、尚)。三王国家叛臣,罪在不贳;足下三世仗义于海澨,亦人所难。今若向化归德,使海宇廓清,朝廷必有格外殊恩,当不失爵禄也』。国轩曰:『澎湖之役,天也,非人也。谁敢复有异志』?遂下令兵民剃发(海上见闻录、三藩纪事本末、小腆纪年)。
八月十三日,琅至鹿耳门;国轩使人除道,迎入。十八日,赍延平王金印一、招讨大将军金印一、公侯伯将军银印五,籍土地、户口、府库、军实诣军门降。克塽嗣立凡二年,时年十五。自成功至克塽凡三世,奉永历正朔三十八年,而明朔亡。其故明监国鲁王世子桓、泸溪王慈旷、巴东王江、乐安王俊、舒城王着、奉南王熺、益王宗室镐亦诣军门降。宁靖王术桂叹曰:『是吾归报高皇之日也』!具冠服北面再拜二祖列宗,招台人别饮,舍所居为佛寺,从容投缳死;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殉之(台湾府志云:术桂字天球,太祖九世孙,辽王后长阳郡王次支也)。先十日,台湾有大星如斗殒于东南。至是,施琅刑牲告于延平王郑成功之庙曰:『自同安侯入台,台地始有居人。逮赐姓启土,始为岩疆,莫敢谁何。今琅赖天子威灵、将帅之力,克有兹士;不辞灭国之诛,所以忠朝廷而报父兄之职分也。独琅起卒伍,与赐姓有鱼水之欢;中间微嫌,酿成大戾。琅于赐姓,翦为仇雠,情犹臣主。芦中穷士,义所不为。公义私恩,如是则已』。语毕,投地大恸。疏请经略台湾,略云:『所有郑成功之子伪辅政公郑聪等六人,郑经之子克塽及其弟■〈与上土下〉伪恭谨侯郑克等九人,伪武平侯刘国轩、伪忠诚伯冯锡范等子弟及明裔朱桓等十七人,并绩顺公下官兵家口、海澄公家口,俱拨船配载官兵,陆续护送,归之京师,听候安插。其余伪文武各官家口,见在趣令起行。兵丁有愿入伍及归农者,听其自便。至于江、浙、闽、粤各省被获男妇,已悉令回籍。其册印札付,已次第追缴。仓库、人民、户口、册籍、船艘、军器俱令巡海道等察收,下所司知之』。克塽至京师,授汉军公,锡范汉军伯,国轩天津总兵,亦封伯,何佑梧州副将,克塽弟克■〈与上土下〉准开牛禄,叔郑聪等俱以三品、五品食俸,随旗收其地。琅受降时,由海道报捷,七日抵京;而姚启圣由内地驰驿,后二日至。上加授琅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世袭(三藩纪事本末、东华录、小腆纪年、皇朝武功纪盛、台湾旧志)。
十月,命吏部侍郎杜臻等往闽、粤、江、浙勘沿海边界,招垦荒地,复诸迁民业。初,康熙十九年六月,福督姚启圣上疏,言投诚之众,率皆前日迁徙之民。若不给与俸饷,无以安其身心;欲给之,则有限金钱,不可为继。若令归农,又多无农可归,势必复去而为盗。以臣愚虑,莫若将界外田地,尽行给还。方今海外要地,已设提督总兵大臣,重兵屯守,是官兵在外,而投诚在内,夫复何虑。且彼等乐得故土,人人有安土重迁之思,即迫之为盗亦不可得矣。至是,得旨:沿海田地,应给民耕种;其紧要地方,仍应防守。因议当行四事:察濒海之地以还民,一也;缘边寨营锋堠向内地者,宜仍徙于外,二也;海壖之民以捕鲜、煮盐为业,宜并弛其禁,三也;故事:福建漳州府通市舶,行贾外洋,以禁海暂阻,应酌其可行与否,四也。于是福州、兴化、泉州、漳州等四府、福宁一州所属十九州岛县原迁界外田地共二万五千九百四顷零,自康熙二十年展界,至二十二年止,已经垦复四千八百八十六顷零。尚余未垦田地二万一千一十八顷零,并额外老荒七百零顷,共二万一千七百一十八顷零,并交地方官;有原主者令其复业,无原主者招徕劝垦。据州县陆续呈报,归业丁口四万八百有零,承垦田地一万七千一百三十二顷零。其丁口花名及地荒、老数目并盐田、灶田、屯田分晰数目,听该府造册另报,令其照例起科。惟海禁仍行禁止(粤闽巡视纪略、东华录)。
十二月,调施维翰为福建总督(东华录)。
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四月,差往福建料理钱粮侍郎苏拜会同福建督抚、提督等奏:台湾地方千余里,应设一府曰台湾,三县曰台湾、凤山、新罗,一厅曰澎湖,设巡道一分辖。应设总兵官一、副将二、兵八千,分为水陆八营。澎湖应设副将一、兵二千,分为二营。每营各设游、守、千、把等官。从之(东华录、三藩纪事本末)。
五月,调王国安为福建总督,裁浙江总督。
九月,兵部题:原任福建提督姚启圣修理兵船兵器,浮冒钱粮四万七千余两,应行追赔。得旨:姚启圣攻取台湾有劳绩,着免其追赔。
二十四年(一六八五)三月,福建提督侯施琅奏请恤赏进剿澎湖伤亡兵丁。上谕:此等贫兵,早给一日恤赏,使得早受一日实惠。此后着一概速行议恤(以上东华录)。
——录自福建通纪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