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南略 清 计六奇
按「明季南略」,为无锡计六奇(用宾)继其「明季北略」而编辑的。综合两书,上自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下迄清康熙四年(乙巳)南明永历帝被害止,志明季五十余年史事;虽各独立卷次(「北略」分二十四卷),实无异一书的前后两编。前编(「北略」)记北都事,后编(「南略」)记南明事。限于「文丛」范围,只刊「南略」。这须说明之一。
因不刊「北略」,故取「北略」卷十一中的「郑芝龙击刘香老」与「郑芝龙小传」两篇附载于本书之末。这须说明之二。
书中所有缺字(以□代之),半系原缺,半属无法刊出的「非字」或未及订正的「讹字」。这些「非字」与「讹字」,当由于稿本誊抄舛误而依样葫芦镌版所致。除已订者以外,惟有从缺。这须说明之三。(伯琴)
自序
呜呼!有明自南渡以后,小朝廷事难言之矣。当时北都倾覆,海内震惊;即薪胆弥厉,未知终始。乃马、阮之徒犹贿赂公行,处堂自喜;不逾载而金瓯尽缺,罪胜诛哉!唐藩起闽中,势如危卵;而郑氏以骄奢贪纵,转之日与鲁藩为难,唇亡齿寒之义谓何?桂藩立粤东,僻处海隅;一逼于成栋、再逼于三王、三逼于孙可望,遁走不常,舟居靡定,是时君不君、国不国矣;虽有瞿桂林留守四载,无济时艰。至于杜允和、李定国辈,益难支矣。若成功、煌言出没风涛,徒扰民耳;亦何益乎!
岁辛亥仲夏,予编「南略」一书;始于甲申五月、止于康熙乙巳,凡二十余年事,分十八卷。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嗟嗟!祸乱之作,天之所以开皇清也;岂人力欤!爰是识数言于左。
康熙十年(辛亥)季冬八日(乙酉),无锡计六奇题于社王氏之书斋。
明季南略卷之一 南都甲乙纪
福王本末
福嗣王讳由崧,神宗之孙、光宗之姪、思宗之兄也;建号宏光。乙酉,南都陷,北奔。浙东鲁藩监国,謚为赧皇帝;及闽中唐王立,遥上尊号为圣安皇帝;永明王立,謚为安宗简皇帝。而我朝则削其年号,止称福藩而已。王之父讳常洵,郑贵妃所出;神宗第二子。万历四十二年,封藩河南府。崇祯十有四年正月,流贼李自成破河南,福王遇害,世子逾城免。十七年二月初三日(壬戌),怀庆府夜变;同母邹氏走出东门,弃母兵间,狼狈走卫辉府依潞王。
纪云:『福藩后奏「王宝」实系无存;盖为世子时自称窃以送贼者』。
「甲乙史」云:『三月,福、周、潞、崇四王各弃藩南走;此初四日也。十八日,寓淮安湖嘴杜光绍园。二十九日,淮上始传京师陷。四月二十七日,百司公启迎王于仪真。三十日,南京诸臣见王于舟次』。
五月纪
初一戊子朔,王自三山门登陆。至孝陵,乘马从西门入。
初二(己丑),诸臣谒王于行宫。
初三(庚寅),百官朝服,王行告天礼;祝文飘入云霄,众以为异。魏国公徐宏基进「监国之宝」。
初五(壬辰),以张应元为承天总兵。
初六(癸巳),河北、山东府州县各杀贼所署伪官,咸称起义。居庸巡抚何谦自北亡命过德州,济王留之共事;寻送之南行。临清铺商留阁部监纪凌駉起义,旧侍郎张凤翔亦起义东昌。
初七(甲午),史可法议防江:设水师五万,添二镇将,画地分守;仍以文臣操江协事。衡王杀伪官于青州。成国勋卫宋元官浦口渡江,自言杂担夫出京来者。杨士聪家眷出北城,门生方大猷以家丁护送(大猷,蓟州监事;随吴三桂降大清,令守通州也)。
初八(乙未),江南抚郑瑄奏报:『江北刘泽清兵连骑数万,皆欲渡江;三吴百姓呼吸变乱。臣驻师于江,遗书高、刘二帅,不肯止兵;请敕操江武臣速援京口』。凤阳参将戈士凯报:『泽清兵沿途杀劫,逼攻临清』;敕御史祁彪佳等分行安抚。楚督袁继咸请入觐,止之。起刘宗周左都御史。
初九(丙申),瑞王避兵入重庆;奏闻。
初十(丁酉),楚抚何志坚奏:『鄂岳恢复,方国安冒功混报』。又奏:『左良玉复德、随』。户科罗万象劾方孔照屯抚河北,寇至踉跄遁归;又蒙面补官。
十一(戊戌),奠安帝后御容,遣太监韩赞周、卢九德行礼;奠安二祖御容,遣魏国公徐宏基、安远侯柳祚冒等行礼。尚书张慎言陈十议。命赵光远镇守四川。贵省民何兆仰作乱。吴中士民焚掠仕贼官项煜、钱位坤、宋学显、汤有庆四家。群臣三次劝进。
十二(己亥),史可法请增文武重臣经理招讨。济宁乡官潘士良约回兵入城,杀伪将伪道兵回。杨科奏藩为总河而自为总兵。
十五(壬寅),王即帝位于武英殿;诏以明年为宏光元年。仕贼臣项煜自北逃归,混入朝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