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遽遣人来,来或被戕,官不任咎;此时官自难保,焉能保人。当此万古奇变,祈作设身处地之想;焉能使勿滋事端!非挽各国筹一善处之法,和局仍恐有碍。民急思乱,何事不为!并恐劫他国洋行、杀洋人、毁教堂,广开衅端,此后一日有一日之变矣。无任迫切待命之至。(三月二十六日)
全权大臣李鸿章奏中日会议和约已成折(附马关条约、议订专条、另约、停战条约、停战展期专条及李鸿章咨文、伍廷芳呈文)
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为中、日会议和约已成事。
窃臣奉命驰赴日本,自抵马关以后,历将议约情形详细电奏;屡蒙训诲,得有遵循。计自二月二十四日以后,迭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陆奥等会议。初商停战,要挟甚多;继索约章,又靳不与。二十八日,臣由会议处归途被刺。三月初三日,陆奥面交节略,允即停战;二十一日要挟之款已噤不提。嗣后屡催约款,始于初七日交到;臣一面电请训示、一面备文驳诘。伊藤等覆文,持之甚坚;谓系战后约款,与寻常议约不同;其意隐以同治年间德、法成案为根据。美律师科士达深虑决裂,恐难力争;臣仍力与坚持,多方开导。直至十六日会议,伊藤交到改定约章;较之原约,颇有删易。越日,专函申言「此为末尾尽期办法」,竟似西例所称「哀的美敦书」;若不允行,势将决裂。臣仍令臣子经方迭赴伊藤处缓与磋磨,但期争回一分,即免一分之害;而伊藤坚执之至,直云「无可再商、无可再改」。且十七、十八、十九等日已派运船六十余艘载兵十万,分起由马关出口,驶赴大连湾、旅顺一带听候小松亲王号令,必须直犯京畿;停战期限将满,既不肯展,更图大举,势殊岌岌。臣查二月初七日王大臣等会奏,以「宗社为重,边徼为轻」。当此危险间不容发之时,臣未敢一意驳斥,以贻君父之忧;又不敢率意径行,以从敌人之欲。正在万难处置之际,旋奉二十日谕旨:『如竟无可商议,即遵前旨与之定约。钦此』。二十一日,臣又赴公所会议,竭力与争,几于唇焦舌敝;彼虽坚执,而让地划界、赔款利息、内地租栈、日银纳税各节,尚勉从删改。当即订定二十三日,两国全权大臣公同签画。二十四日,臣即展轮回津。
伏维皇上灼知时局,许息战争;简畀微臣,任以专使。臣何暇为一身之计,以重君父之忧。惟是汉刘敬之赴朔北,当时本属从权;宋寇准之盟澶渊,同朝或以为辱。臣适当事机棘手之际,力争于骄悍不屈之廷;既不免毁伤残年之遗体,复不能稍戢强敌之贪心。中夜以思,愧悚交集。所最疚心者,赔款虽减,尚有二万万两;奉天迤南虽退出数处,而营口至金、复一带不肯稍让。台湾兵争所未及,而彼垂涎已久,必欲强占。或有为之解者,谓凤、岫、金、复、海、盖一带,宋、明以来本朝鲜属地,我朝未入关以前所得;台湾则郑成功取之荷兰,郑本日产,康熙年间始归我版图。今日人乘胜据朝鲜,遂欲兼并其地,事非偶然;然而敌焰方张,得我巨款及沿海富庶之区,如虎添翼,后患将不可知。臣昏耄,实无能为。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
谨照钞画押条约并威海卫暂行留军专条、校正文义另款及日本改划奉天界图,恭呈御览。并将和约原本专员赍送军机处,敬候批准,早日派员互换,以便两国停战撤兵,共图休息。再,伊藤等原约第十款「批准互换日起按兵息战」,不肯更改;必须于画押后二十日办结。臣与辨争至再,仅允展至二十一日在烟台互换。又画押与商,亦应展期停战二十一日;议立另条,附约本之后,一并画押。合并陈明。谨会同全权大臣臣李经方缮折,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奉朱批:『依议。单、图并发。该衙门知道。惟闻俄、德、法三国现与日本商改中、日新约,将来如有与此约情形不同之处,仍须随时修改』。
中日马关条约
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与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定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平和、共享幸福且杜将来纷纭之端,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为全权大臣,彼此较阅所奉谕旨,认明均属妥实无阙。会同议定各条款,开列于左:
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对象,永远让与日本。
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列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