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72-清实录乾隆朝实录---第1715页

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四年。己巳。冬十月。丙子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诣皇太后宫问安。  
○颁乾隆十五年时宪书。  
○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丁丑。谕军机大臣等、军机处议覆、蒋溥所奏。将常平溢额谷石、暂存仓贮一摺。朕已降旨允行。但内称酌减之额。仍须存七粜三。粜出之数。应行买补。倘一时价昂难买。即将溢谷抽拨等语。是乃隐启不肖有司欺冒之一法也。此项借补溢额之谷。原因恐采买时谷价昂贵。是以议令权宜借补。但不得因此议、恃溢额之可补。于应行粜三之数。任意贱价粜出。使果有益百姓。国家亦何必较此锱铢。但恐百姓受惠处少。不肖有司。从中取利者多。此项溢额谷石。向来俱系贵价采买。即欲粜卖。必应于原价无亏。今若因借补粜项。转致有亏原价。亦非慎重帑项之意。可传谕各省督抚。转饬所属斟酌办理。俾此等谷石。既可补粜三之数。亦不亏原买之价。方为妥协。  
○又谕军机大臣等、丽柱自任盐政以来。并未见实心出力。惟事取巧。所见俱属卑小。看来器小易盈。若仍不知改。断无以承受恩典。且闻其与商人往来亲密。商人系伊统辖。凡属官事干涉。只应于公所传唤。其行走酬答。则于形迹未便。或因伊曾任运使。情有难却。姑容宽宥。著传旨严行申饬。倘复彼此交结。必重治其罪。再伊现管关税。既有盐政养廉之项。又支管关养廉。则所入较两淮盐政、更加丰厚。而所办之事。与一切差务。其繁简相去何如耶。现在每年作何支取之处。著丽柱自行详悉具奏。又两淮有外支一项。听盐政取用。今经吉庆办理清楚。长芦是否亦有此项。作何支销。著一并查明具奏。寻奏、臣兼管天津关务。每年止支盐政养廉。即前任亦无兼支者。至两淮向有外支银两。长芦惟有二分半公费银一万九千余两。上年臣奏请归公。此外并无外支款项。得旨。候旨行。  
○戊寅。上御懋勤殿、勾到广东、福建、情实罪犯。停决广东斩犯二人。绞犯三人。福建绞犯二人。余七十三人、予勾。  
○谕、外省秋审情实人犯。定例概行处决。惟朝审始面奉勾到。其停决亦但停朝审。至雍正初年。皇考特颁谕旨。外省情实。亦著候勾。以昭慎重。不知者、见分日勾到。似乎从严。而岂知斟酌精详。因有免勾之犯。实则从宽。然朕御极时。外省情实人犯中。雍正年间所留。未勾而牢固监禁者。亦不过数案而已。今年各省情实招册。朕详悉披览。其中有屡次未勾。仍入情实者。如广东省即有林顺天等九案。盖缘朕临御之初。多方为之原宥。以致漏网。其实此等凶犯。论法律毫无可恕。揆情理毫无可宽。若令久系囹圄。无以彰明国宪。或且别生事端。人见其应死不死。众心无所儆惕。而该犯亦自恃不死。益无忌惮。且虽不勾决。而按其情罪。至下年秋审。又不可不入情实。行恐积久生玩。将此等情实旧事。转成具文。亦非明罚敕法之道。是以朕今年详加裁夺。情实人犯内、情罪当勾者。即予勾以正其罪。所未勾者。下次秋审。著即入缓决。盖执两用中。必随时消息。当临御之初。因人命攸关。实切切而不忍。宁失之宽。今阅历既久。灼见事理。若一味姑息纵舍。则失之懦弱。裁度因时。方得权衡不爽。非有意从宽。亦非有意从严。且非前此从宽。而今又改为从严也。此中斟酌苦心。众人安能尽喻。是以详悉谕令知之。  
○又谕、广东省斩犯曾士标。因鸭走入缌麻服叔曾会昌田内。被曾会昌次子曾朝芳打死。因与曾会昌争论。曾士标以木挑连次抵格。致伤曾会昌身死。曾士标依卑幼殴缌麻尊属死律、斩候。而曾会昌之子曾朝宗。于结案后、在山砍柴。适遇曾士标之子曾亚二。触起前恨。用刀连砍曾亚二殒命。曾士标戮死服叔。曾朝宗起意故杀。现在俱拟入情实。朕详阅招册。曾士标服制攸关。法无可贷。而曾朝宗则因报复父仇。情似可原。然使伊父曾会昌死于非命。而曾士标竟得漏网。冤无可伸。则复仇尚为有说。今凶犯已经拟抵。国法既彰。则私恨可洩。即使遇不共戴天之曾士标。亦祇应听其服法就刑。不得擅肆杀害。何况其子并非下手。又未加功。是无罪之人也。杀无罪之人。则但当治其故杀之罪。而不当原其复仇之心。果使有心复仇。亦但当于曾士标未拟罪之先。而不当于既拟结之后。若因此遽从宽典。则曾士标父子二命。抵曾会昌一命。于法不得其平。且启仇杀之端。后此展转相寻。何所底止。殊非辟以止辟之道。曾朝宗亦无可贷。但曾朝宗情因痛父。曾士标子死非辜。各有情节。著俱改绞罪处决。  
○又谕、朕因刑科三覆之例。各省奏牍繁多。迫于时日。转致不能详览。徒事具文。已命简去二覆。以从务实。今思勾决之时。朕详阅招册。反覆斟酌辩论。大学士在朕前。一面秉笔代勾。一面听受谕旨。虽殿廷咫尺。自不至有舛误。但多经一遍亲览。于勾决更为慎重。嗣此著于勾到后、将原本进呈覆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