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72-清实录乾隆朝实录---第273页

。于康熙年间。改为官收官运。遵行已久。今水客之子孙。吴湘、张嵩等、希冀复业。赴京控告。郭石渠不察其情事之真伪。即接受呈词。代为陈奏、已属不合。且并不奏请、敕下该督抚、详察颠末。与本地情形。并水客之有无资本。力能办课与否。遽称继杨琳之后者。因仍贪利。久假不归。是偏听细人一面之诉。而輙加历任督抚以贪污之名。甚属悖理。著将郭石渠交部议处。以为假公济私者之戒。  
○丙申。借给甘肃张掖县、抛荒复业地亩。籽种口粮、一万五千石。牛具人工银、三千两。从甘肃巡抚元展成请也。  
○以刑部尚书尹继善。孙嘉淦。刑部右侍郎陈德华。理藩院侍郎班第。内阁学士吴金。张照。詹事府少詹事福十宝。俱充经筵讲官。  
○原任漕运总督补熙。奏请给假、往沈阳搬父柩归葬。得旨、补熙此奏。甚属取巧。伊父鄂伦岱。乃从前获罪正法之人。伊即欲搬柩归葬。理应据实恳恩。何得含糊奏请。似此居心。岂为大臣之道。此奏本不应准行。但念伊系皇祖母族人。著照所请行。  
○丁酉。上幸瀛台。  
○谕理藩院。科尔沁额驸达尔玛达都。系皇太后祖母之族。在内廷行走多年。军前亦属效力。著加恩封为镇国公。  
○命筹常平仓出粜买补之法。谕直省督抚。各省常平仓。原为济民而设。每年青黄不接之时。存七粜三。以给民食。秋成之后。照数买补。出陈易新。不致红朽。以备歉岁赈恤之用。法至善也。但有司奉行不善。其弊遂有不可胜言者。当其出粜之时。惟附近居民。就近赴买。而乡民则往返守候。不能遍及。且城中衿户、役户、牙户、囤户、与仓书声气相通。捏名报买。而州县之内丁随役。亦乘机暗窃。通同盗卖。虽仓额有亏。总期秋熟买补还仓时。于斗秤溢额浮收。填补遮盖。此平粜时之弊也。至于买补之际。往往择县中富户。发给银两。令其交谷。有照时价短发十之一二者。有银色低潮者。或令自运还仓。脚价无出。又或用斗则以大易小。用秤则以重易轻。且交仓折耗、盘仓供应之费。皆出之小民。此富民受累也。乃更有照粮派买之弊。每处派一买头。总敛各户。照数交仓。此等穷黎。二月新丝。五月新谷。尚然不敷。岂能堪此扰累也。朕思谷贵则出粜。谷贱则买补。自然之理。然天时丰歉靡常。而价值低昂难定。倘或买补之时。不能无赔累之左。则官吏不能不问之闾阎。而不肖者。更欲藉此获利。则其害益不可问矣。其中弊端种种。朕知之甚悉。即臣工参奏者亦甚多。但再三思维。若明降谕旨。又恐启奸民阻挠公事之渐。可密寄各省督抚。将如何筹画办理。使官吏无累、而盖藏常足之处。悉心定议具奏。  
○以江南副总河德尔敏、为詹事府詹事。  
○命喀尔喀和硕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子三达克多尔济。在乾清门行走。  
○巴林扎萨克贝子巴特吗病故。遣官致祭。  
○戊戌。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示录呈经史翰詹科道诸臣。勿拘忌讳。谕内阁。朕命翰林詹事科道诸臣。录呈经史。本欲以明义理之指归。审设施之体要。所望切实敷陈。昌言不讳。如大易否泰剥复之几。尚书危微治忽之旨。风雅正变美剌之殊。春秋褒贬是非之实。与夫历朝史鉴。兴衰理乱所由。人材之进退。民生之疾苦。盐往古以儆无虞。善为法而恶为戒。庶披览之下。近之有助于正心诚意。推之有益于国是民生。涑水通鉴之编。西山衍义之辑。政治所资。前规具在。若有避讳之心。言得不言失。言治不言乱。则非所谓竭忱纳诲之道矣。朕于六经诸史。诵览研穷。再三熟复。义理之精妙。固乐于探求。怠荒之覆辙。亦时凛于炯鉴。诸臣各就意见所及。毋专取吉祥颂美之语。论理必极其周详。论事必极其切当。务禆实用。勿尚肤词。朕虚心采纳。于诸臣章奏。尚屡降谕旨。令勿拘忌讳。况经传之旧文。载籍之往事。更复何所避忌。若以避忌为恭敬。是大谬古人献替之义。亦且不知朕兼听并观之虚怀矣。  
○又谕、从前世宗宪皇帝轸念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前锋护军。另户领催披甲闲散内。有能繙译、及缮写清书之人。例不准考。无有进身之阶。承特降恩旨。考试一次。著交吏部。照从前将八旗前锋护军。另户领催披甲闲散内。有情愿考试繙译、及缮写清书之人。查明数目具奏。考试一次。内有最优者。拣选具奏请旨。  
○又谕、前据陕西巡抚崔纪奏称。行令民间凿井。以为灌田之用。此亦有益于稼穑之事。朕已允行。今闻崔纪办理未善。自陇州至潼关一带。井面围圆。祗合抱有余。深者不过二三丈。浅者仅有丈余。即有深处。又多系淤滞之土。甫能及泉。旋即壅塞。潼关一带如此。则他处可知。秦中地势本高。积土深厚。今开挖若此。倘遇天时亢旱。禾苗未见焦枯。而各井己先涸矣。且以十亩之地。勒开三井。所起土块。即堆积田中。是今岁方萌之秋麦。已损伤一二。又严限四十日告成。小民奔走不遑。甚苦竭蹶。凡民间开井砌砖者。非数十金不可。即土井亦须数金。今砖井发价七两。土井发价三两。实不敷用。民有怨言。是崔纪欲求速效。草率从事。而不知其无益有损也。朕所闻如此。可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