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72-清实录乾隆朝实录---第2962页

。可规久远。则前后擘画缘起。历历可数。至应遣之犯。议令前往种地。以减死之人。而予以谋生之路。伊等既不得谓之民。又安得谓之劳也。且朕规画此事。更有深意。国家生齿繁庶。即自乾隆元年、至今二十五年之间。滋生民数。岁不下亿万。而提封止有此数。余利颇艰。且古北口外一带。往代皆号岩疆。不敢尺寸踰越。我朝四十八部。子弟臣仆。视同一家。沿边内地民人。前往种植。成家室而长子孙。其利甚溥。设从而禁之。是厉民矣。今乌噜木齐、辟展、各处。知屯政方兴。客民已源源前往贸易。茆檐土锉。各成聚落。将来阡陌日增。树艺日广。则甘肃等处无业贫民。前赴营生耕作。污莱辟而就食多。于国家牧民本图。大有裨益。夫利之所在。虽禁之而不能止。民可使由。不可使知。将来亦徐观其效而已。朕又何所为而先事劳之。前此武功告成。不过偏师尝试之。而好议者或云黩武。今办理屯种。亦祇因地制宜之举。而无识者又疑劳民。朕实不解。且付之不必解。而天下后世。自有公论耳。因阅对策。特降此旨。并将杨应琚奏摺、通谕中外知之。  
○军机大臣议奏、陕甘总督杨应琚奏称、叶尔羌旧制钱。以普尔五十枚、为一腾格。作银一两。回民岁贡。兵丁月饷。以此为准。后市钱稍广。经舒赫德等奏、请每银一两。以七十文为定。现在市钱日益平减。至以钱百、抵银一两。并一百零十文不等。官兵月领钱数十文。不抵应关饷银之用。既无可加增。又不便议令回民增钱上纳。请将现铸之钱。重如其旧。惟较旧样微薄而加广。于钱面添铸回子字一分二字。以钱百、作银一两。铸出新钱。即散为现驻官兵月饷。所有回民岁贡。亦照此为则。查钱法之低昂。由于市值之多寡聚散为权衡。时增时减。本无定准。在内地尚不能强绳以官法。节制以定价。况在回部地方。鼓铸伊始。收旧铸新。广为流通。则钱价日就平减。亦属物情自然。此时祇宜酌市值之贵贱。以定出纳之准。若必拘以一文抵银一分。百文作银一两。则该处白金。本属稀少。现在白银一两。已换至一百零五文至十文不等。焉知将来不再加平减。则官兵等支领百文之钱。仍不抵其应关饷银之用。况钱式早经颁定。又复减薄分数。于钱上铸明定值。强制回众以不得增减。微特势所难行。转致更张成例。该督杨应琚业回甘肃。请交舒赫德、酌量市值情形。随时妥协办理。所有该督请改定之处。毋庸议。至所称阿克苏、每年有贡纳铜觔。库车亦有产铜之山。应令该处回民。量力输纳。即于应徵贡赋内扣抵。以资鼓铸。事属可行。应一并令舒赫德、查明妥议具奏。得旨、依议速行。  
○又议奏、据陕甘总督杨应琚奏称、现在军务已竣。台站马匹。应酌分缓急。口外办事大臣、如所奏紧要。仍用六百里传牌速递。如寻常奏报者。皆用四百里。应如该督所请。令办事大臣、酌量轻重缓急。如不必遽奏之件。即稍迟数日。积有数件。再行驰递。并或有应奏之事。适他处军报经过。亦即顺便附奏。于传牌内声明。以免另发。从之。  
○办理陕甘总督事甘肃巡抚吴达善奏、乾隆十九年。因西域军务。甘省口内。自肃州至宁夏之花马池。安设正腰站七十六塘。每塘额马二十匹。兹军务告竣。各处往回摺报较少。应请每塘裁去四匹。酌留十六匹。尽敷驰递。所裁马。即补驿马倒缺之数。有疲敝不能供差者。变价于军需项内归款。得旨、如所议行。  
○癸丑。上御乾清宫、恭览玉牒。  
○御太和殿传胪。赐一甲毕沅、诸重光、王文治、三人进士及第。二甲曹文埴等五十人。进士出身。三甲陈开基等一百一十一人。同进士出身。  
○山西巡抚鄂弼奏、晋省局鼓铸钱文。计每岁需铜二十万斤。向系各商领价办运。散赴各省采办。查上届铜商所运将完。兹据布政使详称、有殷商愿领承办。每年运铜二十万斤。以五年为限。共运一百万斤。其运脚、照例每百斤给银一十四两。于封贮两淮协饷银内。每运先发三分之一。交足再找给三分之二。每万斤、带余铜千斤。以备折耗。得旨、如所议行。  
○甲寅。谕军机大臣等、方观承将盐山县解犯程途。绘图具奏。此特以临洺关为总路。而以临清与保定二处。两两比较。则为彼近于此耳。临洺固为河南入陕之路。但与其纡折绕道。又何如径由正定一带。取道山西。赴陕更为直捷。著传谕方观承、令其按照图内朱笔所指。由正定至山西入陕之路。并由临洺至河南入陕之路。查核程站远近。并绘一图。即行具奏。  
○又谕曰、同德参奏、协办钱粮之县丞鲍立应。因回民孙起云、与差役马九互殴。将年逾七十之孙起云、滥刑致毙。请将该员交部严加议处。鲍立应徇庇衙役。违例杖毙无辜。若不重治其罪。何以示惩。鲍立应著革职。枷号示众。满日、照发遣民人之例。仍留该处。此等劣员。同德仅请交部议。殊属轻纵。著传旨严饬。  
○吏部议奏、吉林副都统宗室增海奏称、伯都讷副都统衙门。向设汉字笔帖式二员。请以一员办理汉字事件。一员改作本处拜唐阿补放之缺。于通晓满洲蒙古字能繙译者挑取。令其专办蒙古事件。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等部议覆、山西巡抚鄂弼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