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72-清实录乾隆朝实录---第433页

不织。或受之寒。天下多一僧道。即少一力作之农民。若辈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且甘食美衣。公然以为分所应得。不知愧耻。是以上农夫二三人肉袒深耕之所入。而不足以给僧道一人之用。既耗民财。复溷民俗。在国家则为游民。在佛老教中亦为败类。诚不可听其日引日多。而无所底止也。惟是此教流传已久。人数繁众。一时难以禁革。是以朕令复行颁给度牒。使目前有所核查。将来可以渐次减少。此朕经理之本意也。今礼部颁发各省度牒。已三十余万张。此领度牒之本僧。各准其招受生徒一人。合师徒计之。则六十余万人矣。目下亦只得照此办理。但朕察外省官员情形。不过循照部文。敷衍了事。盖未深知朕渐次裁减之本意。尔等可密寄信与各督抚。令其徐徐留心。使之日渐减少。需以岁月。不在取必于一时。若官吏奉行不善。致滋扰累。则又不可。  
○己卯。谕大学士等。前侍郎钟保条奏命案盗案一摺。朕发令各省督抚酌议摺奏。今据那苏图、孙国玺、覆奏前来。俱请敕下各省督抚云云。朕思政务之中。若遇紧要事件。经部行文发出。永远定例通行者。则当用敕下各省督抚字样。至于平常事件。朕批令该督抚摺奏者。只应就一省情形而言。因时制宜。不必奏请敕下各省。转多缠扰。可将此意传谕各省督抚知之。  
○又谕、据川陕总督鄂弥达奏报。甘省郡县。有雨泽不敷之处。而宁夏亦在缺雨之内。朕思宁夏当去年地动灾伤之余。又值今岁旱乾之厄。吾民何能堪此。夙夜焦劳。切加修省。仰冀感召天和。该地方督抚有司。更当恐惧警惕。勤修人事。以消灾沴。而抚恤安全之策。尤当先事豫筹。方为有备无患。至于一方之中。灾荒叠见。天心仁爱。断未有无端降罚者。凡尔小民。亦当思所以致此之由。或平日人心邪僻。风俗浇漓。或于地动之后。不知悔过省愆。而转有怨天尤人之意。有一于此。皆足以上干天怒。垂象示儆。该督抚等当以至诚之心。勤勤恳恳。宣谕劝导。俾群黎百姓。各矢天良。努力向善。以为弭灾求福之本。书曰、作善降之百祥。其理固有断然不爽者。思之。勉之。  
○又谕曰、朱藻枷责之罪完结后。著照李禧例。自备资斧。前往军台养赡蒙古。效力行走。白映棠之案完结后。亦著照李禧例。自备资斧。前往军台养赡蒙古。效力行走。  
○又谕曰、喀尔喀车臣汗部落旧人内。著将年纪稍长者。拣选数人。令其或在御前。或在乾清门。学习规矩行走。  
○户部议。江苏巡抚张渠奏。上年被灾散赈。请拨运湖南买贮谷二十万石。以补仓储。又安徽巡抚孙国玺奏。安省缺雨。民食宜筹。请将湖南贮谷。拨运备用。经题准在案。查安省今已得雨。谷石毋庸备贮。江苏仍令照数拨运。得旨。江苏安徽二省。上年被灾。赈粜兼施。谷石均属缺少。此项谷石。如何拨运分贮之处。著作速行文江南总督那苏图。巡抚张渠、孙国玺等。和衷酌量用谷缓急。妥协办理。一面奏闻。  
○兵部议覆。署直隶马兰镇总兵副都统布兰泰疏称。后龙风水禁地。防守官兵不敷。曹家路原设都司一员。把总三员。马守兵一百九十四名。续经调往密云城平谷汛。把总一员。马守兵二十六名。仅余一百六十八名。新旧拨汛二十余处。防范难周。查黄花山营。原设守备一员。千把二员。汛地无多。请将该营千把。酌调一员。为曹家路都司中军千总。应添兵丁。即照密、平、抽去名数补足。其黄花山营。改设经制外委一员。至曹家路所属雾灵山左板谷岭一汛。防守未密。查臣标右营分汛杨树沟把总一员。马守兵二十名。该地左有窄道子环抱。右有墙子路紧贴。弁兵虚设。请将杨树沟把总兵丁。移于板谷岭驻防。惟距镇窎远。应建营房八间。其板谷岭、窄道子、二汛。统归曹家路都司管辖。均如所请。从之。  
○工部等部议覆。大学士伯鄂尔泰奏称。详勘湖河宣洩。堤坝防御事宜。一天然二坝。原不须开。乃河员旧习。凡遇湖水盛涨。三滚坝尚未过水。恐高堰全堤危险。即将天然二坝。掘与地平。俾湖水尽行东注。复因高宝邵伯诸湖。低于高堰数倍。不能容受。又开高邮南关、五里、车逻、等三坝。洩入下河。兴化、盐城、七州县。尽被淹没。不知湖水涨溢。滚水三坝。足分水势。高堰石工完固。万无可虞。请将天然二坝。永不许开。一黄河北徙。河涯去毛城铺。不下三十里。河臣高斌。将官庄、杨家楼、等处。迎溜逼堤支河。尽行堵御。仅由郭家口、定国寺、引河二道。同入毛城铺。于毛城铺旧坝口门内。另作草坝。口门宽三十六丈。堆填乱石。约二里许。以减黄涨。但南注水少。助清之力益微。且盛涨无地可容。转虞垫溺。请于郭家口之西。增挑引河一道。长二千八十三丈。郭家口之东。增挑引河一道。长七百六十丈。每岁麦秋后开放。至毛城铺之草坝。口门太窄。应将草坝乱石。尽行平彻。仍复靳辅、石砌裹头大坝旧规。其毛城铺迤下引河。及燕子口、谢家沟、等处。亦应挑浚。以资灌注。并请嗣后黄河减下之支河。每岁秋冬。责令河员勘浚。其桐柏、淮、泗、及七十二溪。间岁冬春。勘明形势。分支合流。可引可截。豫为筹定。一历来河臣。凡于顶冲迎溜。惟以堤埽为急。不知抢埽则水长数尺